第17章 论及肉食者鄙,大顺点赞
- 明末:刚就藩,就被曝光千古奸帝
- 历史学大家
- 2007字
- 2025-06-02 22:53:52
顺朝都城洛京,顺朝朝堂内。
“那朱家太子还是个聪明人啊,额可是当反贼当了一年时间,才知道大明朝的官老爷们都是一群吃干饭的饭桶,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小的年纪就懂了。”一只虎李过颇为惊讶道。
李过在造反前不过是底层人物,面对大明朝的那些高官权贵,自然是敬畏不已。
直到他开始做反贼,从大明朝的权贵们破绽百出的应对里,他才明白,肉食鄙这句话是一点没错。
为流民军攻下的城池里,又舍不得拿钱财来武装士兵,而致使财货尽为流民军所得的藩王,有以卫所养兵,实际上兵丁百不存一的腐朽卫所。
见识了高官们的丑态,此时的李过不仅不觉得大明百官值得敬畏,反而颇为认可天幕中的朱慈烺对大明官员的评价。
“这朱家太子确实比朱由检那老糊涂聪明多了,”李自成嗤笑一声,转而问向顺朝的文官之首的牛金星:“军师,额们的大顺,能不能像朱家太子这样改制啊?”
作为顺朝皇帝,在洛京登基之后,投靠大顺的流民军军饷就压到了大顺身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称了帝,李自成才知道,养百万大军的消耗是真的高,单是给效忠于他的百万大军发一遍赏,就几乎把大顺劫掠多年的财富消耗一空。
偏偏他许诺三年不征,所以大顺辖区内是收不上多少税的。为了减少军需消耗,他不得不默认,那些拿不到军饷的顺军以劫掠来抵充。
这事整得李自成挺愧疚的,觉得对不住黎民百姓,让他们遭遇兵灾之难。
同时,他也发愁这百万大军该如何供养,现如今听到减少军饷消耗,又能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法子,自然是狠狠心动了。
“啊这,”牛金星语气迟疑,面色犹疑。
见牛金星面露难色,奉命投贼的降臣孙传庭开口为其解围道:“陛下,明太子彼时所面对的局面和我大顺不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李自成转而问道。
“蜀南承平已久,卫所兵常年不曾临战,勇武之心不存。卫所将领也乐于买卖,兵法武艺不精,故而军制之改极易。而我大顺,则以勇武之士为将,军情大异。”孙传庭简单解释了一下。
常规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适合在天下初定,开国之君和开国功臣们大权在握时进行,这样阻力会比王朝中期小很多。
军制改革,则是更适合在天下承平之时进行,和平时期的士兵纪律性更高。而要是换到天下混战的时间点,为了得钱赌博,他们甚至敢直接反叛,拿节度使的位置换钱赌博。
顺朝天下未定,甚至因为流寇底色而纪律性极差,李自成要是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军改,那么底下士兵说不定就敢拿李自成的脑袋到大明朝换富贵。
天幕上的朱慈烺,之所以敢于在永宁卫搞军制改革,也是看中永宁卫处在太平时节,兵将都对作战兴趣不大,才敢这么搞。
听明白了孙传庭的解释,李自成这才放弃了搞军制改革的打算。
给李自成解释了军制改革的弊端,孙传庭看向天幕,心中不禁高兴。
太子不仅有中兴之姿,还是个不世出贤才,这对大明来说,实是万幸。
……
川蜀,蓉都。
“打发士兵出营,这朱家太子还真是天真,虽有中兴之才,但不知兵事。”听到朱慈烺所阐述的,让天下之兵退伍为民的梦想,张献忠嗤笑一声。
精锐老兵若是能弃武为民,那士兵们还能有战心吗?士兵没有战心,军队不就战力大减了,战力不足的军队,能在这乱世当中战胜强敌吗?
“阿达,朱家太子让士兵投身为民的策略,我等也该学上这么一学,若是我大西能完成军改,那我所占据的蜀国也能早日恢复‘天府之国’之名。”张可望则是颇为心动道。
“此事万勿再提,我大西不可轻改。”张献忠果断说道。
“阿达,”张可望张了张嘴,终究是没再开口。
希望能奇能找到侯卫,到时军改就瞒着阿达偷偷干好了。张可望心中如是想道。
……
清国都城盛京,摄政王议事会。
“这朱家太子真是胆大妄为,竟敢用贼配军之名诋毁我满洲铁骑,范宪斗,你可有策略找到这朱家太子所在。”多尔衮大发雷霆道。
上一回摄政王议事会,通过了范文程等老牌汉奸回归大清决策层的决议,故而今次议事会,允许范文程共议。
“睿亲王,这朱家既已不在燕京城,那他必然是到了江南之地,其中最有可能的,自然是蜀南的永宁卫。”范文程思量片刻说道。
在看到大明朝还能中兴之时,他范文程犹疑过,自己是否跟错了主子,甚至为自己曾经投身大清的轻率举动懊悔不已。
不过,当他再次回到摄政王议事会上,他就想明白了,大明朝是不可能接受他反正的。既然满清的权贵都觉得他可信,那他范文程就必然是大明朝眼里的头号眼中钉,想反正当二臣,估计也没人敢冒大不韪要他。
“你为何会觉得,那朱家太子会继续往永宁卫去?他在永宁卫的事情都已经被这天幕曝光,若是还在永宁卫待着,迟早会为人发现,这朱家太子总不至于如此不智吧?”老代善颇为困惑。
“没错,流贼、明国当中都有不少看得到天幕的文武大臣,在当今时局,朱家太子可谓是天下之敌,安全起见,他应该落脚应天府才对。”多铎也发问道。
“你们问的太快,先听听范宪斗如何解释才对。”豪格开口为范文程解围。
范文程能回到摄政王议事会,他可是出了不少力,当然不能让范文程就这么问倒。
“以朱家太子停留永宁卫为由,我大清才能说服顺国,与其联手伐明,否则,大清和顺国的盟约即便是勉强达成,也会因为目标的不同而难以寸进。”范文程如此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