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哲宗武皇帝?

“你着人回复她,就说该说的我已经说了,本官事忙无法前去。”

陆临确实不想去见李师师,虽然李师师是他见过的女子里面最魅惑的,但他总感觉这女子太多秘密了,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哥哥,樊楼的东家是谁?”阿璃把火狐交给林翀,看向陆临的眼睛中有着一丝的警惕。

不过这次陆临并不虚:“噢,她应该算是王诜的人,日后嘛,可能是官家的人?也是个可怜人吧。”

阿璃自小跟着他颠肺流离,什么偷蒙拐骗的伎俩没学过?

她是不会规矩地待在后宅之中的,所以还不如把她带在身边,现下可以多给她普及一些朝堂上的事了。

“噢,那哥哥不去是对的,饿了,阿璃去给你打兔子吃~”阿璃兴奋道。

她今天实在是太开心了。

两人骑着马在树林中穿梭,那一抹温情连凛冽的寒风也变得温柔了下来,可惜根本就没有兔子。

不过陆临的脸皮确实厚得可以:“无妨,我只需再次许愿,兔子就会出现。”

“头儿,冬天的兔子都不挪窝啊,这是真没有了。”林翀没把耿直的徐深拉住。

只能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爱莫能助,“以头儿的小气程度,他完了。”

“咯咯咯,哥哥你好傻。”阿璃依偎在陆临身上,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陆临咳嗽两声:“咳咳,所以说我不会打猎嘛,我哪里懂这些。”接着回头看了徐深一眼,“只希望他明日不是左脚进的院子。”

后来是找了猎户买了他们的猎物,才满足了大家的烧烤愿望。

然后一行人打打闹闹的,一直到城门快要落钥才回到城中。

华灯初上,樊楼上面的某个房间传出一声娇喝:“小蛮!以后别再跟我提起他了!”显然声音的主人心情不好。

“噢,那我把他周围的人撤了。”

“我不是说别提起他嘛!和撤不撤有什么关系?”

“那继续留意着?”

“哎呀!我都说别提起他咯!”

“我没提啊......”

-----------------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两日,今日又到了常朝的日子。

殿中垂素纱幕后面的向太后率先说道:“大行皇帝践祚十有五载,今议庙谥,诸卿当秉公直言。”

太常寺卿一名官员出班奏禀:“启禀太后,官家。臣以为肇敏行成曰昭,主义行德曰元。以臣愚见,大行皇帝可请上庙号昭宗,谥元皇帝”

这名官员是新党中人,此举不过是为了抛砖引玉。

因为太常寺提出的这个庙号中规中矩,算是常规美谥,不过是为了试探太后和旧党中人的态度。

但如今的新党兵强马壮,今天旧党和太后他们也希望借此再试探一下章惇的底线。

如果章惇态度强硬,那他们唯有做好鱼死网破,奋力一击的打算。如果章惇态度稍显温和,那大家就还能和睦相处一段时间。

所以与其说今日争辩的是赵煦的庙号和谥号,不如说是双方底线的互相摸索。

韩忠彦作为旧党核心,出班禀奏:“启禀太后,官家。臣以为大行皇帝冲龄嗣统,宜法仁宗故事。请谥‘孝宗’以示继德。”

韩忠彦不愧是旧党魁首,他提议“孝”这个庙号着实有些阴损,因为“孝”也算是美谥。

还可以借这个“孝”字就将赵煦的功绩捆绑在他祖母高太后身上。

毕竟高太后确实垂帘听政长达九年,所以此举还可以否定赵煦的独立政绩。

其次还暗中点说新党“绍述”新法的合法性,毕竟高太后是反对变法的,可谓一石二鸟。

都是千年的狐狸,谈什么聊斋啊。

蔡卞马上就意识到韩忠彦的阴招,手持笏板出列:“元祐时太后听政,今大行乃自主国事,安得以‘孝’掩其成?”

“不错,韩侍郎歪曲事实,阴损利己,其为人臣乎?”

“臣参韩忠彦虚应故事......”

“臣参韩忠彦......”

反应过来新党中人,纷纷站出来口诛笔伐。否定赵煦的功绩,岂不是也是否定他们的功绩?这如何能忍?

礼部尚书朱绂见韩忠彦被骂回了班列,知道新党中人不会接受这个议案。

于是又试探道:“大行皇帝圣质天纵,睿哲日跻,臣以为不如请谥‘睿宗’以彰显大行皇帝煌煌天资?”

这倒是一个比较中立的提议,单单就说赵煦聪慧,不涉党争。

唯有上首的赵佶脸色不虞,因为他作为皇帝竟然插不上话!就算插上了话,估计他的意见也不会被采纳!

章惇看双方也摸索得差不多了,终于出班言道:“大行皇帝绍圣改元,复熙丰法,又昔收湟鄯、复河陇。臣闻刚强直理曰武,臣请谥‘武宗’!”

大殿一时安静下来。

若是真谥“武宗”,其实连新党中人也有点不太好意思。没把燕云之地收复回来哪个皇帝敢用这个庙号啊!

就算赵煦复生也不敢腆着脸要,要是敢接受,下去不被列祖列宗打断腿才怪。

何况赵煦采用章惇的新法比较激进,在很大程度上也败坏了大宋的国运,后来金军灭宋时“民闭门坐看王师败”,也是因此埋下了祸根。

不过也不影响此时新党中人的自豪,这可比赵煦在的时候还要强势多了。

垂帘后的向太后见章惇都出来了,知道自己也该上场了。

“大行皇帝九岁登基,首罢保甲、方田、复太学三舍法,此乃仁孝继志,以武为谥,未免掩其仁。”

“大行皇帝知能辨性,聪慧非常。吾闻‘哲’乃天道,亦是君德。就以‘哲’为号吧。”

“然大行皇帝推行新法,充盈国帑,又收湟鄯、复河陇,不若上谥曰‘宪元继道显德定功昭孝武皇帝’,章相公以为如何?”

章惇不过是漫天要价,并不想双方鱼死网破,只要对方支持新法,肯定新法就好。

何况把旧党之人留下,新党的人才能团结在他身边。他的计划才能更好开展。

“太后圣明,臣无异议。”

“太后圣明,臣等附议......”

向太后从御座上起身:“既如此,退朝吧,明日送大行皇帝入陵。”

“儿臣,恭送母后。”赵佶起身恭送。

“臣等,恭送太后!官家。”殿中的文武百官也躬身行礼,然后三三两两地退出大殿。

唯有赵佶转到后堂,又回身看着百官退去的方向,脸色铁青!

“梁押班,你去叫王侍郎来内书房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