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汉风云(写给孩子的资治通鉴)
- 孙菁颐
- 2093字
- 2025-05-16 16:41:40
二 兵革互兴,鸿沟为界
项羽当然不会相信刘邦没有称王的野心,但是不杀他不代表没有办法对付他。项羽自立为王,并打算分封天下诸侯,这不仅可以抚慰有功之臣,还可以趁此机会压制刘邦。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管辖 9 个郡,建都彭城,又将共同起义的各路将领分封为诸侯王。他封刘邦为汉王,又封秦朝投降的官员章邯等三人为雍王、塞王、翟王。因为这三位诸侯王管辖原秦朝都城咸阳及其附近地区,所以他们的封地被称为三秦之地。三秦之地堵塞了刘邦进入国家内部的道路,这正是项羽这样分封的目的所在。
刘邦得知分封结果,知道项羽是故意给自己“穿小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出兵攻打项羽。他手下的将领也感到不服,纷纷鼓动他起兵,可萧何却劝他说:“在汉中当王虽然不好,不也比死要强一些吗?”刘邦反驳道:“哪里就至于要死了?”萧何苦口婆心道:“如今您的兵力不如项羽,想要出兵,不就是送死吗?我认为,您可以在汉中好好发展,善待百姓、招贤纳士、积累财富,然后攻取雍、翟、塞,这三秦之地平定后,就可以夺取天下了!”刘邦想了想,认为萧何言之有理,于是动身前往汉中。


▲项羽像 清·无名氏《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像》
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没过多久就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翟王望风投降,他们的士兵、物资等全部归刘邦所用,史称“还定三秦”。“还定三秦”之战拉开了持续 4 年的楚汉争霸的序幕,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两大集团正式展开了争夺天下的较量。
刘邦在汉中时大力发展军事实力,所以在还定三秦后很短的时间内,又接连打败几位诸侯王,以极其迅猛的速度率军进入国家内部地区。有人建议他说:“师出无名,作战就难以成功。所以,您要点明讨伐的对象是乱臣贼子,这样才能胜券在握。”刘邦请教道:“那要怎么做呢?”那人继续说道:“项羽此人大逆不道,将楚怀王流放至江南并杀害,实在令人痛恨。您应该和三军将士一起穿上丧服,将项羽的罪行告诉所有诸侯王,邀众人一道讨伐他。那样一来,四海之内的人全都会仰慕您的德行。”刘邦听从了这个人的意见,即刻为楚怀王发丧。他痛哭流涕,哀悼了整整三天,并将项羽杀害楚怀王之事大肆宣扬出去。各路诸侯愤愤不平,群起响应,刘邦最终得到共计 56 万人的诸侯联军。
在这之前,齐国发生叛乱,项羽还没有彻底将之平定,就听说刘邦连同其他诸侯造反,登时大怒。他命令部下继续平叛,自己则率领精兵在彭城与刘邦展开对战。刘邦的士兵不敌楚军,败逃至南边的山里。楚军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却被一阵大风吹得阵脚大乱,让刘邦侥幸逃脱。可是,刘邦的妻子和岳父都被项羽抓走成了人质。
之后,楚军又在荥阳围攻汉军。千钧一发之时,刘邦提出议和请求——这是他现在能够保命的唯一方法。范增一向知晓刘邦的狼子野心,他告诉项羽,现在必须火速攻打荥阳,趁此机会消灭刘邦这个祸患,不能再错过机会。
刘邦城府极深,他知晓范增是项羽手下的重臣,若能将范增扳倒,自己的胜算就会大大提升。他暗自谋划了一个反间计,静静等待项羽上钩。项羽派使者前来汉王刘邦处,刘邦命手下提前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刚一见到使者,他便故作惊讶地说:“啊?我还以为是范增先生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随即撤下好酒好菜,换上了粗劣低等的饭菜。使者心中大为不满,回去之后,将此次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项羽。项羽听完使者的讲述,猜忌范增怀有二心,所以没有采纳范增攻取荥阳的提议,这正中了刘邦的反间计,使刘邦有了喘息的机会。
一个月后,刘邦又使出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他安排一位部下乘坐汉王的车驾,来到楚军营前说:“我军粮食吃光了,我是来乞降的。”楚军根本没想到车驾中坐的不是汉王本人,而是个“冒牌货”,还以为战火可以平息,不用再打仗了,激动得高呼万岁。刘邦本人趁此机会连夜逃走,保住了性命。
当然,纸里包不住火,谎言终究会暴露。很快,楚军就发现被骗了,立即南下追击刘邦。刘邦在成皋附近修筑了高垒,坚守不战。楚军驻扎到成皋,多次叫阵无果。恰在此时,刘邦的部下彭越来到黄河沿岸,他不时地袭击往来楚军,还断绝了楚军的粮草供给,对楚军造成不小的威胁。
眼见彭越的势力越来越大,项羽只得派手下留在成皋继续和刘邦对峙,自己则率军攻打彭越。刘邦趁机使用激将法,把成皋的守卫大将一阵痛骂,言辞粗鄙,难听至极,成功引诱成皋驻守军出战。结果,楚军大败,刘邦收复成皋,同时获得成皋的重要粮仓。
此时,项羽听说成皋丢失,霎时间火冒三丈,立刻率军返回,与汉军展开对峙。几个月之后,楚军的粮食渐渐短缺,项羽不免担忧起来,便拿出手中的人质——刘邦的父亲来威胁刘邦:“如果你不主动投降,我就杀了你父亲!”项伯劝阻道:“有志向争夺天下的人,有时候难以顾及家人,就算你杀了刘邦的父亲,刘邦也未必会投降,你还是不要白白惹祸了!”项羽听从他的建议,放了刘邦父亲一马。
可是,楚军一来没有什么支援,二来军粮也快吃光了,所以项羽坐立不安、忧虑万分。后来,二人议和,并以“鸿沟”为界线,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刘邦所有,鸿沟以东归项羽所有。项羽将刘邦父亲、妻子全部送回,然后领兵东归。刘邦则携带家眷,打算西行回去。
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是汹涌的暗流。刘邦、项羽二人虽然又一次讲和,但这很明显只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