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返军霸上,赴宴鸿门

刘邦与项羽曾立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由于行进路线不同,刘邦比项羽先入关中,于公元前 206 年在霸上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正式灭亡。可是天下并未就此安定,项羽等人此时还在赶赴关中的路上,天下到底如何划分、治理,仍旧没有定论。

秦王子婴投降后,刘邦手下有人提出:“我们应该杀掉秦王,以绝后患。”刘邦想了想,说道:“算啦。当初楚怀王之所以派我前来,就是因为觉得我宽容仁义。再说,子婴都已经投降了,就留他一条性命吧。”

在霸上短暂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刘邦直接向西进入咸阳。虽然他心里明白战乱还没有结束,可是一看到咸阳奢华的宫室,还是产生了懈怠之心,想留下来玩乐享受。张良上前劝道:“秦朝残暴不仁,造成天下动乱,民不聊生。您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抚慰百姓、安定天下。但您现在刚刚入宫,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这样实在不对!”刘邦听闻,沉默片刻,便率领手下的 10 万人返回霸上。

刘邦将各个县的父老乡亲和有声望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秦法严苛,各位受苦了!从现在起,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我要和你们约定三条新的规矩:杀人者处死,伤人者要接受惩罚,抢劫的人同样要接受惩罚。我到这里来是替大家除害的,绝不会欺凌你们,你们不要害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有名的“约法三章”。之后,刘邦又派人一一巡视附近的县、乡、城镇,百姓们非常高兴,都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来慰问他们。刘邦推辞不收:“不要你们破费,我们还有吃的呢!”百姓们看他如此仁义,高兴极了,都希望他赶紧在关中称王,带领大家过上和平稳定的好日子。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虽然楚怀王与众人约定先入关中者称王,但刘邦知道,项羽是不可能拥护他的。在下属的建议下,刘邦派重兵把守函谷关,阻挡项羽前进。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吃了个“闭门羹”,又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顿时勃然大怒。他强行攻破函谷关,带领手下的 40 万士兵驻扎在鸿门,与驻军霸上、拥兵 10 万的刘邦对峙。项羽军队的人数是刘邦的 4 倍,刘邦现下保命都难,更别提称王了。虽然他与项羽曾是并肩作战、共同抗秦的队友,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二人之间的关系已是剑拔弩张。

好在,有个人的出现暂时缓解了刘邦、项羽二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以前杀过人,是张良救了他。听说项羽发誓要消灭刘邦,项伯担心张良受到牵连,便连夜赶到刘邦军中,焦急地劝说张良:“你快跟我一起走吧!项羽手下的士兵比刘邦的多多了,号称有上百万人呢,你可千万不要留在这里陪刘邦一起送死!”张良回答:“我受韩王之命追随他,如今他有难,我却逃走,实在不义。”

说完,张良赶到刘邦帐中问:“您的兵力能够抵挡项羽吗?”刘邦一听项羽有百万士兵,大吃一惊,沉默了一会儿说:“应该打不过,这可怎么办呢?”张良将项伯请到刘邦面前,刘邦赶忙向项伯敬酒。他知道,想要活下去,只能毕恭毕敬,决不能承认自己有称王的野心。于是,他诚恳地对项伯说:“我进入关中以后,什么也没动,只等着项羽将军早日过来。而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应对其他的意外情况,绝没有别的意思!我日日盼望着项羽将军到来,怎么敢自立为王呢?”项伯说:“我会把您的话转告给他的,另外,请您明天早点来鸿门,亲自向他道歉。”刘邦赶忙答应。项伯当夜赶回项羽的营帐中,将刘邦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项羽。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kuài)等人赶到鸿门,项羽邀请刘邦和张良进入营帐赴宴。这场宴会,看似轻松惬意,实则暗藏杀机。

刘邦毕恭毕敬地走入营帐,对着项羽嘘寒问暖、问长问短。项羽的手下范增暗自冷笑,因为他知道刘邦心怀鬼胎,只是在用示弱的方式来掩盖称王的野心。于是,范增起身走出营帐,对项羽的弟弟项庄说:“项王心慈手软,不愿杀刘邦。你进去给刘邦敬酒,然后就表演舞剑,顺势杀了他。”项庄照做,在表演时,一直朝刘邦的方向挥剑,刘邦吓得冷汗直冒,生怕自己的性命就交待在这儿了。当时,项伯也在宴会上,他看出事情有变,立马拔出宝剑,和项庄对舞起来,并且时不时地用身子护着刘邦。宴会气氛诡异而紧张。

张良见情况不对,赶忙走到军营外找樊哙帮忙。樊哙问:“里面怎么样?”张良说:“项庄在舞剑,但他的目标其实是沛公刘邦。”樊哙顿时怒不可遏:“我去和他拼命!”说完,便把门口的护卫全部撞倒在地,冲进了营帐。

樊哙怒发冲冠,怒目直视,眼角都裂开了,在座之人无不惊惧。经张良介绍,项羽得知樊哙是刘邦的下属,赞叹道:“真是一位壮士啊,赐酒!”樊哙一饮而尽,又吃了一只没有煮熟的猪腿,样子生猛无比。项羽又问:“壮士,还能再喝酒吗?”樊哙大声道:“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难道喝不下?秦朝虎狼心肠,杀人、用刑,残忍到了极点!所以天下人都反叛。楚怀王曾与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关中者称王。如今沛公先到咸阳,什么也不敢碰,而是驻军霸上,等您到来。这样劳苦功高,您非但不给予封地、爵位之类的赏赐,甚至还想杀害沛公,此等做法,我心不服!”项羽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刘邦借机出去上厕所,趁机把樊哙也喊了出来,准备逃跑。但刘邦又觉得不太妥当,就问樊哙:“我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呢,这怎么办?”樊哙焦急地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是刀子和砧板,我们是任由宰割的鱼肉,还告什么辞啊!快走吧!”于是,刘邦独自骑马,包括樊哙在内的几名随从手持宝剑和盾牌,紧紧跟随,飞快地往霸上逃去。

张良估摸着刘邦等人回到霸上了,就为项羽和他的手下献上礼物,然后说:“沛公不胜酒力,无法向您道别了。”项羽问:“他人呢?”张良道:“沛公知道您要责备他,所以先回军中了。”

项羽是个看重兄弟情义的人,从前与刘邦并肩作战,也算是患难之交。现在刘邦又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没有称王之心,若是非要杀了刘邦,他实在是太无情了,所以听说刘邦已经回去了,并没有追究。可范增却气坏了,刚才在宴会上,他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可是项羽始终不为所动。范增认为,项羽太过优柔寡断,心里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鸿门宴过后,项羽领兵西进,先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再把宫中的金银财宝搜刮一空,继而将秦朝宫室付之一炬。望着熊熊烈火,项羽心中大为畅快:我终于为死去的叔父报了大仇!可他不知道的是,大火烧毁的不仅是秦朝华美的宫殿,还有赢得天下的重要条件——民心。百姓对凶残暴虐的项羽大失所望、心怀愤恨,而项羽却自认为厥功至伟,是帝王的不二人选。项羽故意派人请示楚怀王,问谁能称王,想要从怀王口中听到满意的答案。然而,楚怀王喜欢刘邦的仁义,不喜欢项羽的残暴,于是说:“就按之前约定的办,先入关中者称王。”项羽暴跳如雷,骂道:“怀王是我们项家人扶立起来的,又没什么大作为,凭什么听他的!消灭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领和我的功劳!”于是,项羽让楚怀王迁居江南,然后又暗中将其杀害。

▲西汉壁画《鸿门宴图》

先入关中者是刘邦,而不是项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刘邦已经表示:他没有称王的野心。项羽会相信他吗?接下来,项羽又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