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青天血鉴

城隍庙的夜雨带着香灰气。

张琰闪进偏殿时,蛛网扫过脸颊。供桌上半截残烛摇曳,映出个清癯的背影——那人正用帕子擦拭城隍塑像足下的灰尘,绛红官袍下摆沾满泥点。

“周按察使?“

身影转过来。张琰第一次看清这位传说中的“周青天“:五十出头,山羊胡上还挂着雨珠,最扎眼的是那双眼睛——像两丸被溪水洗过的黑石子,清得能照见人心鬼蜮。

“张大人受苦了。“周新从袖中掏出块粗面饼,“汉王府的席面油水太足,怕你吃不惯。“

饼子硬得像瓦片,咬开后却是甜的。张琰一怔,发现里头裹着槐花蜜——这是穷人家孩子才懂的吃法。

“乐安七县,去年秋税实收三成。“

周新在积灰的供桌上画着地图。他指尖划过之处,浮现出密密麻麻的红点:“汉王以'备边'为名强征粮饷,实则在囤积军粮。“

张琰盯着他龟裂的指甲缝——那里嵌着墨迹,分明是连夜抄录账册留下的。按察使本该住在高门大院里,眼前人却像个老塾师般寒素。

“周大人为何不直接上奏?“

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周新苦笑时,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那是永乐年间他弹劾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时,被廷杖打落的。

“我的奏折,连济南府都出不去。“他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绢,“但张大人的东宫腰牌,或许能带这个进京。“

展开的绢布上,是用血写的乐安布防图。张琰手指发颤——这得查访多少险地,才能绘得如此详尽?

“大人!“

殿外突然传来年轻男子的低喝。张琰还没反应过来,一柄钢刀已架在他颈间。持刀的是个二十出头的精壮汉子,蓑衣下露出驿卒打扮,可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分明是杀过人的。

“展鹏,收刀。“周新轻咳,“这是东宫张先生。“

名叫展鹏的汉子单膝跪地请罪时,张琰注意到他腰间挂着串铜钱——不是寻常的制钱,而是磨出刃边的“金钱镖“。

“下官杨展鹏,济南府快班衙役。“汉子声音闷如瓮钟,“冒犯大人,甘受责罚。“

周新笑着摇头:“这小子原是少林俗家弟子,因打死了强占民田的豪奴逃亡江湖。三年前我判他充役赎罪,如今倒成了按察司第一快手。“

张琰心头微动。系统光幕突然自动弹出:

【检测到潜力人物:杨展鹏(历史原型为明英宗时期抗倭名将杨翥)】

【武力值89/100,忠诚度70%(敬重周新)】

烛光下,杨展鹏后颈有道蜈蚣似的伤疤。张琰假装替他扶正蓑衣,指尖触到疤痂——是火药灼伤的。

“汉王府的火器库,“年轻人察觉他的目光,“下官昨夜刚摸过。“

四更雨急,三人躲在神龛后议事。

“汉王定在八月起兵。“周新蘸着雨水在案上写,“但他缺个由头——“

“洪熙帝驾崩。“张琰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却见周新瞳孔骤缩。

老人枯瘦的手突然抓住他:“张大人,天家事不可妄言!但若真到那日......“他从贴肉处取出枚铜钥匙,“我在千佛山埋了三百套鸳鸯战袄。“

张琰呼吸一滞。这老头竟私自囤积军械!

“都是赃物。“杨展鹏突然插嘴,“去年抄没的走私货,周大人故意不上报。“年轻人眼中闪着野性的光,“布料夹层里还缝了铁片,比卫所的强。“

雨声中,张琰忽然懂了周新的谋划——他早料到汉王必反,甚至准备以文官之身死守济南!

“周大人。“他攥紧血书,“下官定让太子殿下看到这个。“

“不。“周新摇头,“直接呈给陛下。“老人眼中泛起泪光,“洪熙帝仁厚,或能......免山东百姓刀兵之灾。“

五更时分,庙外传来马蹄声。

杨展鹏像豹子般弹起来,钢刀出鞘三寸。周新却整了整官袍,从神案下取出个包袱:“张大人换这套衣裳。“

展开是套满是鱼腥味的短褐。张琰瞬间明白——要扮成鱼贩子混出城!

“展鹏护送你过黄河。“周新系包袱的手在抖,“记住,若遇追兵,优先保血书。“

年轻人突然跪下:“大人跟我一起走!“

“糊涂。“周新扶正自己的乌纱帽,“按察使擅离职守,等同谋反。“他指了指庙外,“那些卖炊饼的、补锅的,都是等我信号的差役。我一走,他们全得死。“

张琰喉头发紧。历史上周新确实死于汉王之乱,但此刻他分明是在主动赴死!

“接着。“杨展鹏突然抛来个物件。

是枚磨成菱形的铜钱,边缘淬了蓝光。

“喂过毒的。“年轻人咧嘴一笑,露出虎牙,“下回见面,教大人打金钱镖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