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寄生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不知道用寄生关系去回答这个问题会不会有失偏颇。

但貌似很多现实中两代人的案例都印证了父母与孩子像极了这样一种关系。

寄生虫如果想要与宿主建立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那么则需要其在最大限度的吸食宿主能量的同时,保证宿主还活着。

宿主一旦死亡,寄生虫则需要更换宿主,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随宿主一同死去。

好比上文提及过的pua,寄生虫会不会担心宿主有一天抛弃自己呢?如果有的话,那其潜意识里一定是希望没有这一天的到来的。

那么阻止这一天到来的方式,其实就可以采用pua这一手法,强化提醒母亲,不论是其对自己童年参与的缺失,亦或是生活里零星的,可能不足为提的各种事件。

即便寄生虫想破了脑袋好像宿主就只有那几条错处,它也可以通过反复叙述的手法实现相对高级的pua。

就好像宿主一旦认定自己对不住寄生虫,就会无条件的答应其各种无理要求,一步一步将原则退至毫无原则,有的只是无限度的接济犯错的寄生虫,再也不会放弃或是抛弃它。

在没有经济能力的年龄里,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往往会开始面对一个现实问题:伸手向父母要钱这件事的羞耻化。

这些不安来源于孩子懂得算账后,并不能明确表示在未来有能力偿还父母对自己从小到大的恩情。

从而想将伸手要钱这件事由单方面出于亲情的无条件付出更改为利益的交换:拿钱补偿。

孩子开始各种添油加醋的阐述着父母对自己的不好,从而将该感到愧疚的对象由自己转变为父母。

当然,她会在一遍遍pua父母的过程里,同样说服着自己,将这些行为合理化。

说的多了,自己也就相信了,伟大的骗术是在哄骗自己相信的前提下去施行的。

亲情终因孩子的这种方式沦为利用的代名词。

孩子一面在外受骗,一面剥削着家里的资源去填坑。

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终有一天孩子说服不了自己继续如同蒙尘一般逃避该面对的愧疚,因为事情闹大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节点:寄生虫又开始焦躁不安了,然后不停的询问宿主还撑不撑得住。

如果宿主给的答案是还能撑住,那么寄生虫则会心安理得的继续刨取宿主的资源。

如果宿主的答案是撑不住,它就开始焦虑,然后搜寻了一大圈,发现好像找不到新的宿主(没有能力自己赚钱,没能力取悦自己,没能力跟自己和解),只能不停的当寄生虫,找宿主寄生。没有办法进化成一个独立的宿主。所以就开始预设死亡,开始准备死亡并且利用死亡威胁宿主。

怎么不算可悲呢?没有筹码去跟别的宿主谈条件,哪怕说不是独立的宿主,可是连共生关系都做不到,因为没有能提供给别人帮助的筹码。

但又怎么不可恨呢?只能单方面索取,靠亲情,造就一段寄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