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一事發生於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正月。曹劌只是一位普通的國民,眼見齊國入侵,魯國多次戰敗,而在位者又庸碌,因此自薦為國效力。其中「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最能振奮人心,同時也帶出國民的責任感。

曹劌認為戰爭是民心建設工程,小恩小信,未足以籠絡民心,一定要國君公平地對待國民,察獄執法,講求實情,不使有冤枉個案,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此外,曹劌又能掌握兩軍對陣時的戰略心理,小心考察戰場的形勢,其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論斷尤為精彩,打擊對方的士氣,相對來說就是提振我方的實力,曹劌用心細密,表現出大將之才。

記敘長勺之戰的經過,刻畫曹劌卓越的見識、傑出的軍事才能及愛國精神。

[原文]

齊師伐我1,公將戰。曹劌請見2,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3,又何間焉4?」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遂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5,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6,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7,雖不能察,必以情8。」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9。」

公與之乘10,戰于長勺11。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12,登軾而望之13,劌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14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15,故逐之。」

1 齊:姜姓國,周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於營丘(山東淄博巿)。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為公孫無知所弒,齊人殺無知。公子小白入齊即位,是為齊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其在位四十三年,為春秋五霸之首。我:魯國自稱,姬姓國。周公旦獲封於魯,不就封國,留佐武王。公:指魯莊公,名同,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693前662)。

2 曹劌:劌(粵:gwai3,季;普:guì),魯人。請見:見(粵:jin6,現;普:xiàn),特指晉見國君或尊長,有現身之意,表示謙卑;下文「遂入見」,音同。又可解作見(粵:gin3,建;普:jiàn),指一般相見,看見。

3 肉食者:指公卿在位者,享有俸祿的官員。

4 又何間焉:間(粵:gan3,諫;普:jiàn),指參與其間,動詞;又可解作間(粵:gan1,艱;普:jiān),中間,方位詞。

5 犧牲玉帛:犧牲指牛羊豬三牲,玉帛則指玉琮、圭璧、幣帛之類,皆祭祀禮神之物。

6 孚:取信於天地鬼神。

7 小大之獄:小獄指爭訟之類,大獄為殺傷之類。

8 情:指實情,沒有冤枉。

9 戰則請從:從(粵:dzuŋ6,仲;普:cóng),即隨行、從行。又可解作從(粵:tsuŋ4,叢;普:cóng),即服從、聽從等,例如上文「民弗從也」。

10 公與之乘:乘(粵:siŋ6,剩;普:chéng),同乘兵車。

11 長勺:勺(粵:sœk8,削;普:shuò)。魯地,商民六族聚居於此,在今山東萊蕪巿東北。舊注「音酌」,地名;現代漢語音sháo,即勺子,指有長柄舀東西的餐具。

12 轍:轍(粵:tsit3,撤;普:zhé),車輪的軌跡。台灣音chè,例如蘇轍,兩岸的注音不同。

13 軾:車前橫木。

14 三而竭:竭(粵:kit8,揭;普:jié),盡,用盡。下文「彼竭我盈」,音同。

15 望其旗靡:旗靡(粵:mei5,美;普:mǐ),旗幟顛倒歪斜的樣子。

〈曹劌論戰〉記載了一次以小勝大的戰例。魯國連年戰敗,而齊國又一再大軍壓境,曹劌在危亡之際,主動請纓,為國分憂。而魯公亦用人惟才,禮賢下士,肯虛心聽從曹劌的意見,充分表現出理性的態度。

本文分兩大段,又可以細分為四小段。首段簡單交代戰爭的背景──魯國當時沒有人敢跟大軍壓境的齊國作戰。第二小段的主題是指出民心歸向是跟齊國作戰的重要條件。以上歸納為第一大段,就是說曹劌跟老百姓一樣,信任國君,願意保家衞國,可見民心的重要。

第三小段主要提出了「一鼓作氣」的戰略觀點,敵眾我寡,利用士氣此消彼長的技巧扭轉逆勢,擊敗對方。同時在追逐敵軍時更要考察戰場實況,以免墮入陷阱。第四小段解釋曹劌怎樣判斷形勢,作出決定。以上合成第二大段,展現曹劌的將才──能夠冷靜地處理戰場上各種突發事件,審時度勢。

本文以對話為主,行文簡潔,點到即止。作者藉簡潔的文字表現複雜的戰爭情勢,先寫備戰,其後寫作戰,再交代如何贏得勝利。戰爭場面着墨不多,反而特別着重戰爭心理的刻畫,兼論治國之道,說理清晰,令人耳目一新。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參考曹劌的處事方式,面對困境時,思考內外的因素,運用靈活的技巧,小心應對,相信還是可以成功的。此外,人心的支持也很重要,我們要怎樣做才可以得到別人的信任呢?本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務實的生活態度。

1.解釋下列句中着色的字詞:

(1)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敢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惠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之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內寫出下列句子運用了的修辭技巧:

(1)( )、(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

「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3)( )

「肉食者鄙」

齊國的軍隊攻入魯國,國君準備迎戰。魯國人曹劌請求謁見國君。他同鄉的友人說:「當官的享受高薪厚祿,自然要想辦法了,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官的都是淺陋的庸才,完全沒有謀略和遠見。」於是獲准謁見國君。

曹劌問:「國君憑甚麼條件可以跟齊國打仗呢?」國君說:「我節衣省食,過着簡樸的生活,不敢專享奢華,很多時候還照顧遭受凍餓的窮人。」曹劌回答說:「這是微薄的小恩小惠,而且還不普及,老百姓是不會領情聽從你去打仗的。」

國君說:「我用三牲、玉琮、圭璧、幣帛等祭祀神明,沒有虛報祭品,完全是一片誠意。」曹劌回答說:「這微薄的小誠小信未必能取信於神明,上天不一定要降福魯國的。」國君說:「國家各級獄訟和案件,雖然不能事事都明察秋毫,但一定努力探索實情。」曹劌回答說:「這是盡心負責任的表現,人民會支持你的,可以一戰了。如果決定跟齊國作戰,我希望能隨軍出戰。」

魯公讓曹劌一起坐上戰車,在長勺一帶佈陣作戰。兩軍列陣對壘,魯公準備鳴鼓進兵。曹劌說:「現在還不能進兵。」齊軍擊鼓,接連進兵,魯軍嚴陣以待,齊軍無功而還,到第三次擊鼓時,曹劌說:「可以進攻了。」

結果齊軍大敗,魯公準備乘勝追擊。曹劌說:「現在還不可以追敵。」下車察看齊軍敗亡後戰車奔跑的軌跡,再登上車前的橫木觀望敵情,說:「可以追擊了。」於是把齊軍趕出境外。

戰勝以後,魯君問曹劌兩次阻止他進兵的原因。曹劌說:「兩軍對陣,憑的是一時的勇氣。第一鼓勇氣最盛,第二鼓開始減弱了,到第三鼓就會泄氣。敵軍擊鼓三次,陣腳已亂,而我方才剛剛擊出第一鼓,敵方氣盡,而我方氣盛,所以能打敗他們。齊國又是大國,難以摸清他們的底蘊,可能設有伏兵。我察看他們戰車的軌跡散亂,旗幟東歪西倒的,所以認為可以追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