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业提升指导
- 宫慧英 孙慧
- 5字
- 2020-12-01 14:18:2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出台系列举措,严抓本科教学质量
2018年必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学校教师方面,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
为了科学指导并规范我国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国标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①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各高校要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②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③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新方案要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努力使每一级在校生都受益。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
2018年11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讨会在发表了题为《新时代 新使命 新道路瞄准服务器 建好建强地方应用型大学》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吴岩司长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普通高校1243所,新建本科院校702所,占半壁江山。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质量,就没有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强大,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吴岩司长还指出:要走“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道路,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艰辛但光明在前。
中共中央、教育部的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国抓严、抓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的决心,并且措施得力、到位,抓到了点上、抓到了根上、抓到了根本之处。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吹响了“振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全国高等学校纷纷响应,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教育部的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制度,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的部署。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首先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摸清各学科的学生实际水平,然后根据党中央、教育部的总体部署,制定切实可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