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离世

到了1936年,美国经济终于显出了重新振作的迹象。工业产值、汽车销售以及零售业都蓬勃向上[1],股市也连续走出五年牛市。乘着这股牛市风潮,大量公司骑牛上市,艺术织品公司本来就是上市公司,公司管理层决定乘着牛市带来的好价格多发一些股票。约瑟夫·沃瑟曼聘请了一个华尔街投行来做此次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但他的儿子,狂野比尔,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找到了另一个竞争对手来做承销,这家提出的发行价高于约瑟夫找的那家。但约瑟夫是个具有“握手即成交”信念的人,他坚持之前做出的选择,尽管代价大一点。

此次新股发行是在1937年,无论对于沃瑟曼家族、戴维斯家族,还是整个世界,这个年头都是多事之秋。这一年,戴维斯得到提拔,成为狂野比尔基金的财务主管;凯瑟琳生下了小谢尔比·戴维斯;纳粹德国正在构建战争机器;约瑟夫·沃瑟曼因癌症离世。

牛市结束了。戴维斯和比尔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分手路口,戴维斯对比尔的鲁莽行事颇有微词,比尔对戴维斯的疏远家人也看不惯。希特勒越是强大,戴维斯就越想弱化与犹太人的关系。他和凯瑟琳越来越少参与大家庭的早午餐聚会。戴维斯在他给《美国名人录》的自传中开玩笑地说,凯瑟琳·沃瑟曼已经成了“馋嘴蛙[2]

沃瑟曼家族将戴维斯的新孤立主义政策称为希特勒危机。在戴维斯的心中,自己并不是反犹分子(毕竟他娶了凯瑟琳为妻)。他之所以将自己的行为表现得反犹,是想着万一希特勒入侵美国,好让自己和凯瑟琳免于成为反犹主义的牺牲品。1937年,德国征服整个世界似乎是可以想见的前景,戴维斯也希望留一手。很多美国人都有同样的担心,民主的未来看起来还很遥远。

与沃瑟曼家族刻意保持距离的戴维斯遭到了明显的报复,他在狂野比尔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地位不保,两个新来的且资质平庸的人取代他获得了升职的机会。对此,狂野比尔用“公司不赞成裙带关系”的说法搪塞戴维斯。意识到这是比尔有意为之,戴维斯递交了“辞职信”,并同时建议在没有找到接替的工作人员之前,他可以留任六个月。“你为什么不马上离开?”比尔问。戴维斯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公司。

这种家庭不和景象,戴维斯的岳父大人约瑟夫·沃瑟曼已经看不到了,他在戴维斯离职之前的数周离世。在他携夫人登上赴南美洲的游轮时,他已经得知自己来日无多。他们尽情欢舞,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对于他致命的病症只字不提,直到回程时到了波士顿的医院,才做了一个体检。他选择在这里体检,是因为波士顿距离他们家在科德角的夏季度假屋不远。在医院的癌症病房里,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戴维斯和凯瑟琳一起在床边守夜,之后与其他家庭成员一同返回费城,参加葬礼——遵从犹太人的习俗,在去世后72小时内举行。在墓地,戴维斯和妻子的家人站在一起将鲜花抛向墓地。狂野比尔做出了一个头脑清晰的论断:“世界的未来不会躺在地毯上。”这被证明是先知先觉。很快,进口商品让美国国内的纺织业陷于停滞,沃瑟曼家族的艺术织品公司的股价也一落千丈。历时五年的荣光欢悦之后,牛市气数已尽。股市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美联储,它在1938年初提高了利率。


注释

[1]James Grant,The Trouble with Prosperity,Times Books,Randon House,1996,p.69.

[2]沃瑟曼的英文Wasserman近似waterman。——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