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正确的分享意识

正确的分享会带来收获和愉快。不正确的分享往往怀有私人目的,会让人很不舒服。在这里,我关注的是家长要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拒绝不想接受的他人分享,以及如何机智地处理不合理的分享要求。

在女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见她从书包里拿出两袋零食,我问:“是有同学过生日或转校,给班上同学准备的小礼物吗?”

“都不是。今天,同学A带了许多零食到学校,课间的时候分给了四五个同学。没有说为什么?”

“你跟她是好朋友吗?”“不是。很少在一起玩儿,我们的兴趣不同。她是学年之初刚转入我们学校的,之前在本地学校读书。”

“哦,这样啊,估计她是想跟你做朋友,回头你挑个礼物送给她吧。”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女儿又带回来两包零食。进家门就对我说:“妈妈,同学A今天还是非要把零食给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把零食给你的时候说了什么?”

“什么都没说,就是硬把零食塞给我。”

“除了分零食,你和A在课间或班上有什么交往吗?”

“没有。她长得很高,喜欢跟男孩子们在一起打闹。而我更喜欢跟好朋友在一起分享读过的故事。”

至此,我大概明白了,A同学分零食给同学应该是家长的想法和要求。我接触过这类家长,比如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与某些孩子交往,就会准备一些小礼物或小零食让孩子带到学校分给那些孩子。

于是,我又问女儿:“你想和A同学成为好朋友吗?”

“不可能,我们是不同的人,只是普通的同学而已。”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那好,明天如果她再给你零食,你就说‘我不能要,我妈妈不允许。'”我帮女儿出主意。

后来,A同学还是每天带很多零食去学校,得到女儿的拒绝之后,她没有再把零食强制性分给女儿。不过,据女儿说,多次得到A同学零食的孩子们,后来有三个成了A同学的“跟班”。

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警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现在的学生。孩子要有辨别能力,要敢于拒绝那种不正确的分享。

在学校,也经常会遇到不合理的分享要求。如果孩子把事情处理得太生硬,不但会伤了同学的情面,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一次机器人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完成:(1)实现机器人沿着椭圆形的路线行走;(2)在功能(1)实现的基础,比较哪位同学的机器人走完一圈用时最短。女儿的机器人第一个实现了功能(1),而班上不少同学的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转弯时原地打转儿或不按照路线行走等。同学M凑到女儿跟前问:“我们交换代码好不好?”女儿跟我说的时候,我也很吃惊:M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按常理,当同学看到女儿的机器人实现了老师的要求,提出让女儿“帮忙看一下代码,确定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等都是正常的,而像M这种“不平等的分享”要求是违反老师规定的。

“你怎么办了?”我关心地问。

“我不可能直接拒绝她,我对M说:‘我的课堂任务还没有完成,能不能等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再去帮助你?’然后M答应着走开了。我觉得这么说,M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了。她直接要求与我交换代码,这样做不诚实。”女儿很认真地说。

我很欣赏女儿的处理方法,既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又没有让对方感觉下不了台。

只有正确的分享才会给人带来愉悦,所以引导孩子拒绝不合理的分享比教给孩子做个“烂好人”需要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