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量子军校的初雪
- 威龙纪元:纳米铁血令
- 作家YF8a75
- 2135字
- 2025-07-06 00:03:36
2025年的冬天,西伯利亚的寒流被长白山的量子屏障挡在关外,国防科技大学“未来战士”特训基地的穹顶玻璃上,正凝结着人工模拟的霜花。张鸿全攥着父亲遗留的牛皮护腕,站在全息校训墙前,纳米服内衬的恒温系统正试图驱散他从泸州带来的湿冷——那不是物理温度,而是刻在骨髓里的阴郁。
“新来的?”一个带着哈尔滨口音的女声在身后响起。张鸿全转身,看见一个肩扛少校军衔的女军官,飞行夹克上绣着歼-20的威龙标志,左胸资历章里嵌着一小块冰蓝色的速滑冰刀模型。高跃的目光像她驾驶的战机雷达,精准扫过他紧绷的肩颈肌肉:“散打特招生?你拳套上的‘铁拳头’,和我冰刀上的‘冰刃’,算半个同门。”
这是张鸿全第一次见到高跃。后来他才知道,这个能在8G过载中保持微笑的女飞行员,此刻正处于从试训基地转任军校教官的过渡期。她的飞行头盔放在旁边的磁悬浮台上,面罩上还留着漠河寒训时的冰晶纹路——那是她作为首批歼-20女飞行员的勋章。
“报告少校,张鸿全,猎豹突击队预备队员。”他的声音像被冻住的钢条,带着川南口音的顿挫。高跃挑眉,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陈旧拳伤:“听说你在特招集训队把格斗模拟舱的钛合金护垫打穿了?周锐刚黑进系统看了你的数据,说你出拳轨迹像串乱码,AI都预测不了。”
提到“周锐”这个名字,不远处正在调试量子终端的年轻少尉抬起头。他手腕上缠着用泸州老窖酒瓶玻璃改制的手环,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出一串二进制代码,全息屏上立刻跳出张鸿全的体测数据三维模型:“确实乱,跟他老家泸州的老窖池一样,看着浑浊,底下全是讲究。”周锐推了推镶嵌量子芯片的眼镜,镜片反射出张鸿全皱眉的表情,“不过我加了个‘川南拳理算法’,现在你的出拳模式,系统能预判0.3秒了。”
张鸿全没接话,只是攥紧了护腕。这个曾用黑客技术玩弄游戏服务器的信息战专家,此刻正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善意——尽管在张鸿全看来,把父亲的散打秘籍拆解成代码,像在老窖池里兑了纯净水。
“别理他,”一个温和的声音插进来,刘尧端着医疗扫描仪走近,白大褂下露出银色的十字架吊坠,“周少尉的代码和我的纳米机器人一样,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他的扫描仪发出微弱的蓝光,掠过张鸿全指骨的旧伤,“你右手中指的肌腱粘连,需要做个中医脉冲修复,我刚改良了‘五虎追风膏’的纳米版本。”
张鸿全第一次在陌生人眼中看到不带探究的关切。这个胸前挂着中西医结合专利勋章的中尉,此刻正从急救包里拿出一枚陶制药罐——那是他父亲传承的丹膏容器,里面却装着会自动寻找炎症细胞的微型机器人。“我父亲说,最好的药要配最真的心。”刘尧把药膏抹在张鸿全手上,纳米机器人立刻化作温热的气流渗入皮肤,“你的护腕……上面的‘不松手’,是个很好的医嘱。”
穹顶的模拟雪突然变大,高跃抬头看了眼气象控制屏,瞳孔微缩:“预警系统显示有强电磁干扰,周锐,检查防火墙!刘尧,准备应急医疗舱!张鸿全,跟我去飞行模拟舱!”
命令像子弹一样射出,四人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周锐的手指在空气中划出复杂轨迹,量子终端爆发出蓝光;刘尧按下腰带上的按钮,背后弹出折叠式医疗无人机;张鸿全下意识摆出格斗架势,护腕上的“不松手”三个字在电磁干扰中微微发烫。
高跃带领他们冲进模拟舱,歼-20的虚拟座舱已经亮起战斗警报。“这不是演习!”她戴上神经连接头盔,战机引擎的轰鸣透过骨传导震得张鸿全胸腔发麻,“境外黑客正在篡改我们的训练数据,周锐,给我打开‘方言陷阱’程序!刘尧,监控我的生理指标!张鸿全,看好舱门,别让‘敌人’闯进来!”
张鸿全靠在舱壁上,听着高跃用哈尔滨方言骂着黑客,周锐用川南俚语编写逻辑炸弹,刘尧用拉丁文背诵着祷词同时操作纳米机器人。穹顶的模拟雪变成了数据流,在量子防火墙的拦截下炸成绚丽的光雨。他突然觉得,父亲的拳套、高跃的冰刀、周锐的代码、刘尧的十字架,此刻都在同一种频率上震动——那是比泸州老窖更烈的酒,比歼-20引擎更响的歌。
“搞定!”周锐打了个响指,全息屏上的红色告警变成了绿色笑脸,“他们被‘瓜娃子’和‘得瑟’搞懵了,现在正在重启系统。”
高跃摘下头盔,额角沁着汗珠:“张鸿全,你刚才挡在舱门前的姿势,像个合格的守护者。”她指了指他的护腕,“下次出拳,试着带点‘不松手’的狠劲,别总想着守。”
刘尧递过一杯热姜茶:“你的心率刚才在120次/分,但手没抖,很好。”
张鸿全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掌心传遍全身。他看着高跃肩章上的少校星,周锐终端上跳跃的代码,刘尧十字架上反射的量子光,突然明白父亲说的“拳要像酒一样沉”是什么意思——有些相遇,就是要把不同的烈,酿成同一种味道。
穹顶的模拟雪停了,阳光透过量子玻璃照在四人身上。张鸿全第一次在离开泸州后,觉得冬天可以不那么冷。他把护腕又紧了紧,对高跃说:“少校,下次格斗训练,我想试试能不能预判你的飞行轨迹。
高跃笑了,眼角的纹路像极了歼-20在天空划出的弧线:“小子,先追上我的尾焰再说。
周锐在终端上敲下一行字,全息屏上跳出四个名字:高跃、周锐、刘尧、张鸿全。名字之间,用代表飞行轨迹、代码流、脉象图和拳路的线条连接起来,在量子光线下闪烁着微光。
这是他们故事的开始,在2025年的量子军校,初雪落尽,前路漫长。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此刻看似偶然的交汇,将在十五年后的2040年,编织成守护国土的钢铁网络,在量子云端与现实战场,写下属于中国军人的科幻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