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旅程,很快的过去了,轻松的暑假,也很快的结束了。
林清远上了初中,等于告别了一个时代。也许是林清远年龄小且学业优秀的缘故,也许是林清远可爱乖巧的缘故,林清远很受班主任老师的照顾与偏爱。重点中学的条件都非常好,校园里面已经有了四栋新的教学楼,分别承载着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教室里特别宽敞明亮、干净整齐,林清远坐在教室里那舒适漂亮的单人靠椅上,心里很是开心。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已经逐步向内陆地区袭来,随之也带来了思想冲击,人们的思维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僵化。那个时期的初中,学习应该说是相对轻松的,一些课外书只要不在上课的时候看,其他时间都是可以肆无忌惮的看。当林清远刚刚告别《小人书》,校园里面已经开始风靡起来了两类文学,一类是琼瑶、亦舒、岑凯伦的言情小说,她们以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为主旋律,以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浪漫柔情,充满了卿卿我我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还有一类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行侠仗义的江湖故事。这些书,为林清远打开了另一个新奇世界的大门,也让初二的他沉迷,学习成绩一路的下滑。
吃完晚饭,林清远不情不愿的拿出书包,在写字台上写作业,写字台的另一头,父亲则是拿出来一本小说在看。
林清远瞄了一眼父亲手中的书,突然眼前一亮,脱口而出的问道:“爸爸,你也喜欢看武侠小说呀?这部《天龙八部》我看过,太有意思了!”
父亲看了看林清远,放下手里面的书说道:“武侠小说的故事,的确精彩,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林清远赞同的点点头。
“但是!”父亲顿了顿接着说道:“武侠小说有一些积极影响,但它负面作用也很大。其一,武侠小说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一个人不能永远的活在世外桃源般的虚拟世界中吧?其二,武侠小说更多地是注重打斗、奇术、江胡义气等,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政府维系公正的权威,从而以个人的手段,来获取公正的目的,让人不守社会秩序,恣意妄为。其三,一个学生如果一直沉迷于武侠小说,日看夜看,上课看,下课看,到头来只会使学业荒废,断送了人生的未来!”
林清远沉默了。
父亲看了看林清远,又说道:“人生之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求索!需要上进!需要自悟!需要自律!”
“人生,需要求索!需要上进!需要自悟!需要自律!”林清远自言自语的重复着。
父亲点燃一支烟,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许久,林清远抬头向父亲问道:“爸爸,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那就是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
父亲看了看林清远,然后说道:“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这个命题很大!古往今来更是众说纷纭,那我就说说我的一己之见吧!从广义而言,人生指人的生存,及人的生活,物质是基础,追求是动力。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是以其为自己创造多少财富为标准,或许,物质的拥有,可以成为某个时间段的追求,但一定不是一生的追求。因为这一趟人生旅途,有太多我们应该去欣赏去感受的风景,成功是风景,失败也是风景,幸福是风景,苦难也是风景,快乐是风景,伤痛也是风景,更有一种风景值得我们去领略,那就是包容的风景、豁达的风景、坦荡的风景、善良的风景,所以能自己快乐,并传播快乐,用一种阳光的态度,去引导生活,并温暖周遭,才是广义上面的最好的人生。从狭义来讲,人生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所以每一个你所浪费的今天,都是昨天死去的人,曾经奢望过的明天。每一个你所厌恶的现在,都是未来的你,想回也回不去的曾经。千金难买的是光阴,千金难买的是生命,千金难买的是人生。只要走过、路过、奋斗过、拼搏过,就是成功,百年人生,走好自己的路,不去羡慕,不去嫉妒,不去抱怨,不去仇恨,你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父亲的话,让林清远沉思的很久,然才后点点头。
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致静听的母亲接口道:“看来我们的儿子真的长大了!开始和我们探讨起人生了。我认为,人生好比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每一个人自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这张白纸以某种意义。他以后所作所为的一切,都将在此白纸上一一得到反映,这里面记录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幸福,有失落,五味杂陈将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演示。你为帮助他人解脱困境而作的种种努力,将为这纯洁无瑕的白纸添上亮丽的一笔,当你为谋取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得财物时,将为这纯洁无瑕的白纸添上污浊的一笔。想必这才是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人生才能活得有意义!儿子你认为呢?”
林清远说道:“我觉得人生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路,是一条充满未知的路。”
父亲喝了一口水,然后说道:“人生之路,或是笔直,或是弯曲,或是暖日,或是寒风,跌跌撞撞,忙忙碌碌,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人生就是一种修行,生活就是一种磨练,所以要有一份良知的坚守,要有一份执着的信念,要有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还要有一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怀,这样的人生,才会赶走阴霾,收获阳光。”
“我懂了,我不再让课外书耽误功课了。”林清远自言自语的说道。
母亲摸了摸林清远头顶,然后给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父亲笑了笑,心中想道:“让孩子上学这么早,又以连跳两个学年的方式上了中学,这么做,是对?还是错呢?”
林清远是班级里面年龄最小的学生,而且在班级同学中很有人缘,所以总有大个子男生跟他说,如果学校里哪个学生敢欺负你,你就告诉我,哥们替你出头,林清远总是不置可否的笑笑。
初三那年,一个名叫田诗诗的小女生,转学到了林清远的班级里面,田诗诗聪明漂亮、甜美友善,让林清远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秋日傍晚的阳光,带着夏天残存的一点暖意,斜斜地照进了教室,今天林清远和田诗诗正在班级里面值日搞卫生,当林清远和田诗诗同时去拿拖布的时候,林清远却不经意抓住了田诗诗的手,田诗诗的手温润软滑,绵若无骨。田诗诗马上挣脱,挣脱开还轻轻地打一下林清远的手背,林清远立刻面红耳赤,连声道歉,而田诗诗却回眸一笑地跑开了。
带着这一份纯真的美好与憧憬,!初三就结束,林清远与田诗诗,分别考进了西辽市的两个重点高中。
一九八三年,夏日的午后,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在各自的教室中与同学告别。那天田诗诗穿了件白色的短袖村衫,一条浅黄色的长裙子,以及一双白凉鞋,显得亭亭玉立,与众不同。林清远特别想和田诗诗告别几句,然后彼此留下通讯地址,但是林清远却敏锐的感觉到,田诗诗一直在刻意地回避着自己,甚至连目光都在躲闪着,林清远突然心灰意冷了,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心愿,就这样,林清远带着一缕难以表述的遗憾,告别了初中时代。
“西辽市的重点高中,汇聚整个西辽地区的尖子学生,可谓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不过我相信我的儿子,一定能够在这如云的高手之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林清远带着母亲这番叮嘱,走进了西辽市的重点高中。
由于建在城东的学校离家很远,父母就在开学之初给林清远买了一辆自行车,这让早就学会骑自行车的林清远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林清远的自行车是永久牌26型号的,永久牌可是那个时候大名鼎鼎的名牌自行车,林清远每天在晨曦中、在夕阳下,高高兴兴地骑车往返家与学校之间,常常一个人踩着单车飞快地奔跑,风从他的耳边吹过,吹拂着他的头发、他的脸颊、他的衣襟,享受着飞起来的感觉,仿佛给自己插上一双翅膀。林清远骑着自行车,伴随着匆匆上下班的人流,穿过大街小巷,尝试着新的路线,收获着这种简单的快乐。
父亲在林清远上高中那年,查出来了肝病,家里面就一直在为他积极医治,刚开始时,父亲病情不太严重,父亲和家人都很乐观。等到林清远刚刚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父亲不仅时常的头痛低烧,而且还时常咳血。
父亲的爱好,除了看书和养花,剩下的就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父亲爱喝酒,酒量却不大,但如果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好客的父亲,就算醉也要把朋友陪到底,但最后,醉倒的一定是父亲,久而久之,父亲就落下了肝病。
今年的秋天,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常常让人感到心神不宁。
下午放学,林清远看见母亲正在整理衣服,不解的问道:“妈,你收拾衣服干什么?”
母亲抬头看了看林清远,故作轻松的说道:“我下午陪你父亲去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这次一定把你父亲的肝病治好了!”
“不过,我就没时间照顾你了,你去姑姑家暂时住一段时间吧。”母亲接着说道。
林清远看了看憔悴的母亲和床上昏昏欲睡的父亲,点点头说道:“妈,你陪父亲好好看病,我下午就去姑姑家。”
“妈,我长大了,我能够照顾好我自己。”林清远又说道。
母亲点点头,一转身,泪水却悄悄地滑落下来。
林清远被暂时寄养在姑姑家中,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在一个不太熟悉的环境下生活,所以自己总是有一些郁郁寡欢。为了让林清远少想家,少想父母,姑姑总是尽其所能的安排好他的生活。那时侯姑姑家的生活很是困难,姑姑却常常单独给林清远做一些好吃的。在姑姑精心照顾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姑姑家住在城西,林清远的学校在城东,所以每天林清远骑车上下学的时候,都会路过他位于城市中心的家。
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午后,天空一扫往日的阴霾,风清云淡,秋高气爽。那天下午没课,林清远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这一段总是有些心神恍惚的他,今天却是格外的高兴,时间在欢快中飞快地过去。
下学回家的时候,林清远一边骑着车,一边还沉浸在刚才踢球的欢乐之中,不觉中却回到了自己家的门口。看到自己家的房子,林清远的感觉有一些恍惚,这原本非常熟悉的地方,现在看来却有着几分的陌生。
既然无意中回来了,那就进去看看吧!没有家门钥匙,林清远只好翻墙而入。跳进院子后,眼前的景象让林清远吃惊不已,一个月前还枝叶茂盛的满院花草,如今已是黄叶满地,衰败不堪了。
望着眼前的满地黄叶,林清远心里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一种凄凉与酸楚的感觉,那一瞬间,林清远仿佛成熟了许多。
“这还是我的家吗?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世事沧桑吗?我还会回到从前的那种生活当中吗?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林清远放下书包,坐在院子的角落里,呆呆的看着满院衰败的花草,神色黯然的想着这些问题。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秋日的斜阳,此时正暖暖的照着院子,照着林清远,而林清远的心里,却泛起了阵阵的寒凉与酸楚。
一阵微风吹来,满地的黄叶,在林清远的身边,忧伤的飞舞着,而那些光秃秃的花枝,也在萧飒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叹息着。
父亲住了快两个月医院,病情好了很多,于是就回家静养了,林清远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生活的旋律,又回复了正常。
一九八五年,林清远进入高三了,高考的紧张气氛,充斥每一个高三的教室,课桌上是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风油精味道。
后面的同学用一支尖细的铅笔,从后面戳了一下林清远,他转过头,看了一眼后座一脸憔悴焦虑的同学,然后问道:“怎么了?”
后座的同学说道:“你学习那么好,是不是想考清华、北大?”
“清华、北大?压力太大!能够考进省里重点大学就好。”林清远摇摇头答道。
“既要不打无把握之仗,又要懂得知足常乐啊!看来我能够考进省里普通大学就好。”后座的同学感慨道。
林清远回过头,不知何谓的长叹一声。
林清远受父亲的影响,一直喜欢读文史类的书籍,而且博闻强记,所以作文很有文采,颇有点才子的味道,记得有一次老师在教室里面抑扬顿挫地朗读着林清远的作文,一字一句,饱含深情,弄得林清远面红耳热。
一下课,语文老师刚刚转身离开,林清远前座的女生康丽,就堵在他的座位前说道:“神童小老弟,你有时间也帮助我提高提高作文水平呗!姐姐我也想弄个三流大学读读。”话虽如此,但是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却是满满的期盼。
康丽的话语,逗乐了全班同学,康丽长相漂亮洋气,身材小巧玲珑,加之泼辣干脆的性格,班级里面的同学送了她一个形象的绰号“小川椒”,林清远虽然不反感康丽,但是对她火辣辣的性格多少有些打怵,所以林清远才吞吞吐吐的答道:“好吧,我试试。”
“好啊!那你放学去我家帮我补习作文吧。”康丽接口说道。
“你家是万万去不得的,要补习就在这里补习好了。”林清远连忙否定道。
林清远的话音一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康丽脸上一红,迅即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家是龙潭虎穴呀?还是我吃人不吐骨头呀?给我一个正确答案,否则你死定了。”
林清远一愣,随即发觉自己口误了,他的脸刷地红了,而且一下子红到脖颈,并且一边躲避康丽的目光,一边手足无措的解释道:“你误解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看见林清远慌乱的样子,康丽笑了,而后脸上又是一红,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林清远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遗余力的帮助康丽提高着作文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康丽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进步,每次写作文,感到有东西可写了。有几篇作文,还得到了老师表扬,每当得到老师表扬,她总是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向林清远这边注视了一下,目光中洋溢着一缕柔情蜜意。只是每次补习和康丽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康丽身上那若有若无的淡淡清香味道,总是让林清远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田诗诗。
那天晚上放学,康丽和林清远一起推着自行车向校门外走去,康丽悄悄地对他说道:“我知道我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想试试,所以我特别特别感谢你这段时间给我的帮助,另外,希望你以后不要忘记我,哪怕成为你以后人生的一段记忆、一份回忆也好。”康丽脸色通红的说完,就急匆匆的独自而去了。
林清远听完康丽的话语,傻愣愣的站了许久,直到康丽的背影彻底的消失不见了,才骑车回家。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杨柳,也吹开了校园内的迎春花。迎春花在早春料峭的寒风中,绽出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如璀璨的金星缀满枝头,给冷漠的早春,带来一派盎然的春意,故曰:“拂去隆冬雪,弄作满枝黄。明花出枯萎,东风第一香。”迎春花虽然盛开的很美丽、很灿烂,但是依然无法缓解高考在即的压力与紧张。
还有三个月就高考了,父亲的病情却再一次的恶化了,从他的面容上,林清远看出了父亲的憔悴与痛苦。
父亲看出来林清远的担心,笑着说:“我没事,就是有点累了,休息一阵子,就好了。”
林清远看看父亲的神态,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但是,心里却有眼泪涌出来的冲动。
这几天,亲朋好友陆陆续续的过来看望父亲,还有人带来了一些偏方,尝试着为父亲治病,人家都说偏方治大病,结果却并不理想。
父母决定去BJ的大医院去看病,临行前的晚上,父亲和林清远说道:“清远,高考是人生的一场历练,走过高考的学生,身上都会多了一份坚韧。高考也是一个人的战争,敌人就是你自己,所以你只需打败自己,就会取得成功。”
“十年寒窗,就看今朝了!”林清远自言自语道。
父亲看了看林清远说道:“也许,你现在已经感觉到压力很大,但是要咬紧牙关,走过这一段煎熬的时光,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成长历程,你这段经历所获得的,将比一张通知书更加的重要。”
林清远点点头。
父亲又叹气道:“儿子,好好复习,不要让我的病情耽误了你的高考。”
林清远转过身去,匆匆地擦干了泪水,又转过身来对父亲说道:“在狂风面前,大海把痛苦化成了浪花,给人们带来了壮丽,在暴雨面前,雄鹰把艰难化成了磨练,才获得了坚强和毅力。记得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痛哭时,你便错过了满天繁星。也许在你为一次不起眼的失败而悔恨时,你便错过了拼搏的另一个机会。’爸爸,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的看病,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心无旁骛的备战高考,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地!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
父亲欣慰的笑了笑。
母亲噙满泪水的说道:“穷也不怕,难也不怕,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就好!”
林清远擦干了母亲的泪水,然后说道:“你和爸爸安安心心去看病,我能够照顾好我自己,我也相信我能够考上重点大学。”
停顿了一下,林清远又说道:“姑姑家离学校太远了,耽误时间,我这次住在西院的奶奶家吧。”
母亲点点头说道:“这次我和你爸爸去BJ看病,你BJ的大姨什么都安排好了,这次一定让你爸爸的病情得到根治,你就放心吧!”
“为什么大姨家在BJ呢?我们家在西辽市呢?”林清远问道。
“是这样,你的姥爷和姥姥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要求,你姥爷和姥姥就带着我来到了西辽市,当时,你的大姨已经在参加工作了,就留在了BJ。”母亲答道。
“当年,我和你妈妈刚刚结婚的时候,每到寒暑假,我就和你妈妈去BJ看望你大姨,也游览过许多BJ的名胜古迹!”父亲笑道。
“是的,我们曾经参观过天安门、故宫、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等等地方。”母亲幸福满满的说道。
“还有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等等燕京美景。”父亲补充道。
“这么说,我也算是半个北京人?”林清远笑呵呵的问道。
“当然是了!”母亲摸摸林清远的头顶说道。
“有一次我和你父亲去北海公园游玩,在那里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九五五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乔羽为这部电影写主题歌的歌词,既积极向上,也要很诗意。乔羽欣然答应后,却发现很难。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北海公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当乔羽在北海划船的时候,忽见几个孩子划船过来,他们欢快而轻松的样子,霎时,令乔羽有了灵感,让他写下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有了歌词后,严恭导演,请当时的名作曲家刘炽来作曲。随着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放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而成了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当时,你喜欢文学的父亲听完后,诗性大发,还写了一首BJ的诗歌呢!就在写字台的日记本里面呢!”母亲说完,从写字台的抽屉里面翻出来一本陈旧的日记本。
林清远接过来日记本,仔细的看着这首诗歌。
《漫步北京城》
像一缕清风,
穿梭在北京城中,
领略了,
紫禁城的壮丽,
惊鸿一瞥中,
看见了,
北海白塔的倒影。
轻轻地划过,
颐和园水波潋滟的涟漪,
又驻足仰望,
天坛的古柏青松。
踏过,
银锭桥的石阶,
走进了,
古朴悠长的胡同。
四合院那青翠的藤蔓,
伸展着,
午后时光的逸致闲情。
门口的槐树下,
有人在闲聊着鲁迅,
还有那,
齐白石留下的水墨丹青。
圆润通透的京胡,
轻盈飞舞的长袖,
处处流转着,
京腔京韵的风情。
惬意地,
走在绿树成荫的大街上,
槐花,
洒落着淡雅的芬芳,
走过了,
繁华喧嚣的大栅栏,
又走进了,
古玩书画缀成的琉璃厂。
悠闲地,
坐在老舍茶馆之中,
品一盏,
可以清心的茉莉花茶。
街角上,
那雕梁画柱的小楼,
敞开着,
古香古色的花窗。
一群鸽子,
飞过了房顶,
我的思绪,
也飞向了天空。
俯瞰,
未名湖的风光,
迎面又扑来,
水木清华的荷香。
还有那,
卢沟桥上的晓月,
太液池边的秋风,
处处是,
千年古都的风雅。
“意境悠远,且文采飞扬,爸爸的诗歌写的真好,美极了!”头一次看到父亲的文学作品,林清远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一家人在这平房小屋内畅谈着,有欢喜,有忧伤,直到深夜,这也是林清远第一次和父母无拘无束的交流。
第二天,在西辽市的火车站上,林清远和许多亲朋好友一起,送父母上火车。
这小小的站台上,林清远静静地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曾有多少次的相聚离别,又诉说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这人生的路途,有多少人走进你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走出你的世界。”想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林清远的双眼,心中一片凌乱。
这时,火车的汽笛声响起来了,母亲给林清远理了一下衣服,并对他说:“好好复习,听西屋爷爷奶奶的话,上学路上小心,我们看好病就回来。”
林清远点了点头,他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但是他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其实,人生的各个路口,总会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站台,总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挥手别离,它是一种眷恋,却让生活中流淌着期盼。
父母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林清远感受到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泪溢出了眼眶,他努力的不让它滑落,也不敢看站台上的人。
火车拉响长长的汽笛,车轮缓缓的开动,然后传来火车的轰鸣声,林清远想对着火车大声呐喊,此刻他的喉咙里,却似有一颗硕大的石子哽咽着。
他就这样目送着火车远去,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仿佛也随着远去的列车,越来越模糊了,直到消失,这一瞬间,林清远感觉自己长大了。
林清远泪眼模糊,静静的站在那里,感受着生命中的无可奈何,心中的孤独和落寞,也随着前行的火车,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