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金谍暗涌

靖康二年二月,汴京城外的积雪开始融化,泥泞的道路上行人稀少。陈远站在东门城墙上,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金军营寨痕迹。虽然金兵已撤军两月有余,但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指挥使,枢密院急召!“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上城墙。

陈远心头一紧,立即赶往枢密院。院门前戒备森严,比平日多了三倍守卫。他被引入一间偏厅,只见宗泽和李纲两位主战派大臣面色凝重地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

“陈远参见两位大人!“

宗泽招手让他近前:“陈指挥使,你看看这个。“

桌上摊开一封密信,字迹潦草,显然是匆忙写就。信中报告金国正在云中集结大军,同时派出多股细作潜入宋境,意图不明。

“这...“陈远抬头,“金人准备二次南侵?“

李纲冷笑:“不仅如此。密信还说,金国专门组建了一支'猎鹞队',目标就是你陈指挥使。“

陈远背脊一凉:“我?“

宗泽点头:“你在上次守城时表现出色,又破坏了金国挑拨宋夏关系的计划。完颜宗望视你为眼中钉,誓要除之而后快。“

陈远这才明白事态严重。作为历史系学生,他清楚记得靖康之变中金军第二次南侵的惨烈。但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猎鹞队“,这显然是因他的出现而产生的新变化。

“属下惶恐。不知该如何应对?“

李纲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我与宗大人已联名上奏,建议加强黄河防线,同时肃清京城内的金国细作。官家已准奏,命你协助皇城司搜捕细作。“

陈远领命,正要告退,宗泽又叫住他:“还有一事。上次你与西夏联络的事,朝中已有人起疑。蔡京党羽正在暗中调查,你要小心。“

离开枢密院,陈远心事重重。他摸了摸藏在怀中的党项匕首,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稍感安心。这把匕首自西夏回来后,就时常在夜间泛起微弱的红光,仿佛有生命般脉动。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远白天巡视城防,夜晚协助皇城司搜捕细作。共抓获金国间谍十二人,但核心人物始终未能落网。

二月底的一个雨夜,陈远独自在军营研究城防图,突然怀中匕首毫无征兆地发烫。他急忙取出,只见刀鞘上的符文正泛着诡异的红光,而且越来越亮。

“这是...预警?“陈远想起萧合达说的“血誓之刃通灵“的说法,顿时警觉起来。

他披甲佩刀,悄悄出了营房。匕首的红光在黑暗中格外显眼,而且指向西北方向。陈远顺着指引来到一处偏僻的仓库区,隐约听到里面有压低的声音。

“...明日午时,东水门外...“

陈远屏息靠近,透过缝隙看到三个黑衣人正围着一张图纸低声讨论。图纸上赫然是他亲手绘制的汴京城防布置!

“记住,重点是东门弩机位置和巡防时间。“为首的黑衣人说道,“完颜将军特别交代,务必除掉那个叫陈远的宋将。“

“放心,猎鹞队已准备就绪。“另一人冷笑,“他活不过三天。“

陈远心头剧震,正欲后退报信,不慎踩断一根树枝。清脆的“咔嚓“声在静夜中格外刺耳。

“谁?“仓库内一声厉喝。

陈远知道无法隐藏,索性踹门而入,长刀出鞘:“金国细作,束手就擒!“

三名黑衣人反应极快,立即拔刀相向。交手数合,陈远心中暗惊——这三人武艺高强,绝非普通细作!

为首黑衣人突然吹响一声尖利的口哨,远处立刻传来回应哨声。陈远知道不妙,这是召唤援兵!

“陈指挥使,久仰大名。“黑衣人扯下面巾,露出一张满是伤疤的脸,“在下完颜术,奉完颜宗望将军之命,特来取你首级!“

陈远倒吸一口冷气——完颜术是金国名将,以残忍狡诈著称。他竟亲自潜入汴京,可见金国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完颜将军亲至,陈某受宠若惊。“陈远强自镇定,拖延时间,“只是不知在下何德何能,值得将军如此厚爱?“

完颜术狞笑:“你联络西夏,坏我大金好事;又改良宋军城防,杀我无数勇士。不杀你,难解心头之恨!“

话音未落,他已挥刀攻来。陈远仓促招架,被震得连退三步。完颜术的力道大得惊人,完全不似常人。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和喊叫声——完颜术的援兵到了!陈远暗叫不好,匕首的红光突然暴涨,指向东南方向。

“信物指引,必有生路!“陈远想起萧合达的话,立即向东南方突围。

完颜术大喝:“拦住他!“

两名黑衣人左右夹击,陈远一个翻滚避开,同时掷出匕首。红光划过,正中一名黑衣人咽喉。奇怪的是,匕首竟自动飞回陈远手中!

完颜术见状大惊:“党项巫术?!“

趁他分神,陈远冲破包围,向东南方疾奔。身后追兵越来越近,前方却是一堵高墙——死路一条!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墙外抛进一条绳索。陈远不及多想,抓住绳索攀援而上。墙头有人伸手拉他,正是皇城司统领赵鼎!

“陈指挥使,我接到密报说这一带有金国细作,果然不假!“

陈远喘着粗气道:“是完颜术!金国大将亲自潜入!“

赵鼎脸色大变,立即下令放箭。墙下的追兵被迫退却,完颜术恶狠狠地瞪了陈远一眼,消失在黑暗中。

回到皇城司,陈远将情况详细汇报。赵鼎拍案而起:“完颜术竟敢潜入京城!我立即全城搜捕!“

陈远摇头:“他既有胆量来,必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当务之急是加强城防,尤其是东水门一带。他们明午要行动!“

赵鼎立即调派人手,同时加强各处要道的巡查。陈远则赶回东门,连夜调整防御布置,更换口令,以防情报泄露。

次日清晨,陈远亲自带队在东水门外巡逻。昨夜的事让他心有余悸,尤其是匕首的神奇表现,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大人,前面有情况!“一名士兵指着远处的树林。

陈远眯眼望去,只见林间隐约有金属反光。他立即下令戒备,同时派快马回城求援。

“小心埋伏!呈战斗队形前进!“

队伍刚靠近树林,一阵箭雨突然袭来!五名士兵当场中箭倒地。紧接着,数十名全身铁甲的金国骑兵从林中冲出,直扑陈远小队!

“铁浮屠!“陈远失声惊呼。这是金国最精锐的重骑兵,人马俱披重甲,号称“铁浮屠“,意为如浮屠塔般不可撼动。

宋军步兵在平原上遭遇铁浮屠,几乎就是死路一条!陈远当机立断:“撤入树林!利用地形周旋!“

小队且战且退,但铁浮屠速度太快,转眼就追上殿后的士兵。沉重的狼牙棒砸下,那名士兵的头盔连同脑袋一起变形,红白之物溅了一地。

“分散跑!“陈远知道硬拼无望,只能尽量拖延时间等援军。

他带着两名亲兵钻入密林深处,身后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突然,前方出现一道深涧,无路可逃!

“大人,怎么办?“亲兵面如土色。

陈远握紧匕首,红光再次亮起,指向涧底。他探头一看,涧底竟有一条隐蔽的小路!

“跟我来!“

三人顺着陡坡滑下,刚躲入一处岩缝,追兵就到了涧边。完颜术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陈远屏住呼吸,听到金兵下马搜索的声响越来越近。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号角声——宋军援兵到了!

完颜术咒骂一声,下令撤退。片刻后,一队宋军骑兵出现在涧边,为首的正是赵鼎。

“陈指挥使!你还活着!“

陈远爬出岩缝,浑身是伤但性命无忧。他望着完颜术撤退的方向,心中明白这只是开始——金国对他的追杀不会停止。

回到城中,陈远立即被召入宫中。徽宗在偏殿接见了他,蔡京、童贯等权臣赫然在列。

“陈爱卿勇挫金国刺客,朕心甚慰。“徽宗语气平淡,似乎并不怎么关心。

蔡京却阴阳怪气地道:“听闻陈指挥使与西夏将领交往甚密,甚至互赠信物?不知可有此事?“

陈远心头一跳,暗叫不好。他镇定回答:“回太师,下官奉命出使西夏,自然要与西夏官员往来。互赠礼物也是外交常例。“

童贯冷笑:“是吗?那为何有人看见你与西夏将领萧合达密会,还交换了血誓?“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陈远知道有人刻意调查自己,很可能就是蔡京一党。他谨慎回答:“萧将军确实赠予下官一把匕首,但只是寻常礼物,并无他意。“

“拿出来看看。“徽宗突然来了兴趣。

陈远无奈,只得取出匕首呈上。徽宗把玩片刻,突然“咦“了一声:“这上面的符文...朕似乎在古籍中见过。蔡卿,你见多识广,可认得?“

蔡京接过匕首,仔细端详,脸色渐渐变了:“陛下,这...这是党项贵族的血誓信物!持此物者可号令一族!“

殿内一片哗然。徽宗眯起眼睛:“陈爱卿,西夏人为何给你如此重要的信物?“

陈远知道隐瞒无益,索性半真半假地回答:“回陛下,萧合达感念臣救命之恩,故以此物相赠。臣本欲推辞,但恐伤两国和气,只好收下。“

“救命之恩?“徽宗追问。

陈远便将出使途中遭遇金国刺客,萧合达率兵救援的事简要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两人密谈的内容。

徽宗听完,脸色稍霁:“原来如此。爱卿联络西夏共抗金国,用心良苦。“

蔡京却不肯罢休:“陛下,边将私通外邦,自古大忌。陈指挥使收受此等信物,恐有不臣之心!“

宗泽立即反驳:“蔡太师此言差矣!若非陈指挥使联络西夏,金兵岂会腹背受敌?此乃大功一件!“

两派大臣争论不休,徽宗不胜其烦,摆手道:“罢了罢了。陈爱卿忠心可鉴,此事不必再提。倒是金国二次南侵在即,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退朝后,宗泽悄悄拉住陈远:“蔡京盯上你了,日后行事务必小心。那把匕首...最好藏好,别再示人。“

陈远点头:“多谢大人提醒。“

走出宫门,陈远仰头望着阴沉的天色。他知道,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仅是金国的铁骑,还有朝堂上的明枪暗箭。而他,一个穿越时空的普通人,能否在这乱世中力挽狂澜?

怀中的匕首再次微微发热,仿佛在回应他的忧虑。陈远握紧它,大步向军营走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坚持下去。

因为他是唯一知道未来悲剧的人,也是唯一可能改变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