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见到诸葛亮时带着几分莫名的紧张。
此刻,智慧化身的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只是头发中夹杂着半缕白丝,更令人不自觉的望而生敬。
“陛下安康。”诸葛亮见到刘禅后,对刘禅恭敬行礼,神色中带着几分亲善。
“相父入座。”刘禅略带着几分陌生,又有着几分紧张的面对诸葛亮道。
“谢陛下!”诸葛亮没有拒绝,则按照礼仪,坐在了右侧。
刘禅见诸葛亮坐下,坦然开口道:“相父,禅的确记不得许些事情,就算相父的称呼,亦是得郭侍郎提醒,才明白为何如此称呼。”
诸葛亮听到刘禅话,明亮的眼神微暗,却也神色坦然道:
“陛下乃是大汉天子,臣乃大汉丞相,陛下可直接称呼臣职务,以全朝廷章仪。”
“相父无需如此,禅清醒后,那日会见群臣,虽记忆全无,但群臣中唯有相父与那赵中护,给禅亲切信赖之感,仿佛亲族血脉。
想来禅失忆之前,相父与那赵中护应该与禅相亲,或如亲族!”
刘禅目光中带着赤诚无比的真诚,就差对诸葛亮说,相父,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赵中护曾两扶陛下于险阻,于陛下有救命之恩,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陛下虽记忆蒙尘,但心志不移,真乃我大汉之万幸。”诸葛亮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刘禅对赵云与自己有着几分亲善,这使得哪怕刘禅失忆,但至少不会造成双方矛盾碰撞。
刘禅心中更松了一口气,因为刘禅真不觉得自己能隐瞒诸葛亮什么东西。
相反把话摊开讲,能减少聪明人间不必要的猜忌,毕竟在现在的蜀汉,不相信诸葛亮,那自己相信谁。
刘禅脸色一正,对诸葛亮道:“今日请相父过来是因为一件事!”
“请陛下吩咐!”诸葛亮神色严肃的回答,显然已经进入到正题。
“朕失忆后,听郭侍郎言,知晓朕并非吴太后亲子,如今朕既为天子,那朕之生母于先帝而言应当是何位份?”刘禅看着诸葛亮相当坦然的询问道。
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不由瞳孔一缩,他没想到,刘禅今天找自己居然是为这事。
这的确出乎了诸葛亮的预料,这纵然诸葛亮也不敢轻易作答。
刘禅此刻心中非常忐忑的看着诸葛亮,等待诸葛亮的回答。
刘禅这招是跟某个叫做嘉靖的家伙学习的,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发动议礼之争!
嘉靖时代的大礼仪之争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重大争论,即对明武宗遗诏如何诠释的问题。
而嘉靖就是用这招争夺对圣旨定义的话语权,看清楚谁是我的敌人!
而对刘禅来说,刘禅梳理了自己现在的关系体系后,发现吴太后才是刘备的原配老婆。
自己在吴太后的膝下长大,作为刘备正妻的吴太后,对自己有天然的管理权。
在东汉,太后管理朝政实在太过正常,尤其出了邓太后与班婕妤的组合,更把太后治国的政治正确推到了巅峰。
所以对刘禅来说,自己不论将来想做什么,至少要把吴太后对自己的威胁减少到最小。
因为也许吴太后个人未必会对自己有什么坏心思,但她想要权利就不对了。
历史上证明了拿到权利后依旧能守住底线的人整个封建时代只有诸葛亮做到了。
所以,与其等到她以后会被外戚集团与蜀地本土集团两股力量联手推上位打擂台,无端端的消耗大汉的国力,还不如直接把她给按下来。
通过把自己的母亲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从而看清楚谁是自己的敌人。
毕竟支持自己的母亲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未必是自己的朋友,但不支持这个提议的那绝对是自己的敌人!
所以,刘禅想要做的,就是弄一场蜀汉版本的大礼议!
这点,刘禅相信诸葛亮绝对是看得出来自己目的,就算他一时间不理解自己的目的,但他至少看得出来,这件事情对他,对李严,以及对自己都绝对有着好处。
刘禅通过把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那自己就能从庶子换成到嫡子身份的转化。
最重要的是,虚弱吴氏的力量,削减吴氏的法理,那自己就不需要担心以后外戚想要对自己行所谓废立之事。
同时吴太后的身份剥离,更使得吴懿、吴班两人原本外戚的身份被削弱。
毕竟吴太后不是刘禅的亲身母亲,甚至连主母的身份都被剥离后,那吴懿与吴班两人的外戚身份被严重的削弱掉了。
这样的削弱会减少吴氏对东洲派与蜀地本土人才的吸引力。
对李严来说,在面对已经削弱了的外戚吴式,他这顾命大臣才能发挥分流东州派的效果。
对诸葛亮来说,此刻他最重要的是需要时间完成对荆州派系的整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禅给出的这个谋划,对他的利益是最显著的。
原本在朝堂上能与他对抗的外戚势力,随着这招釜底抽薪,在法理本身上便被剥离开来。
吴懿的外戚身份削弱,李严被安排到了永安,诸葛亮成为大汉朝廷的得利者。
此刻,诸葛亮略带着几分疑惑的看着刘禅。
原本以为自己需要花费相当心力,才能解决的朝堂问题,被刘禅这想法给轻松解决。
这提议,对除外戚与益州本土派系以外的所有派系都有好处。
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诸葛亮,使得他能轻松完成在朝堂上的制霸目标彻底压制朝廷。
诸葛亮不得不承认,这提议真的很好。
但问题是,这个别出心裁却又格外老成谋国的提议,真是刘禅所能提出来的么,尤其还是失去了记忆了刘禅。
诸葛亮此刻不由带着几分的沉默,看着刘禅的目光带着几分沉思。
“相父?相父!”刘禅看着诸葛亮沉默,使自己底气削减了不少,不由叫了几声。
“陛下仁厚亲纯,亮亦认为当册封甘夫人为皇后,以全陛下之心,等到臣回去后,便会亲自写文上表!”诸葛亮很认真的回答,紧接着又补充道,
“若陛下对此环境陌生疑惑,可以先读《汉书》明晰以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