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优相良将-收编贼寇

兴平一年(194年)四月二十五,璀璨的星光照耀着郑东大街。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一瘸一拐地来到城府门前,嘴里嘀咕着要见城主。守城士兵见他这副模样,起初有些怀疑,但老者言辞恳切,坚持要面见城主。士兵不敢怠慢,赶忙将此事通报给你。

你听闻后,立刻让人将老者带到书房。老者进入书房,你见他虽面容憔悴、衣衫破旧,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与智慧。不等你发问,老者便自我介绍道:“城主,在下庞羲,本是为刘表效力,奈何刘表生性多疑,容不下我,我只得一路逃难,辗转来到汉中。本想投靠董卓,途中却听闻城主您的英勇事迹,深感敬佩,故而决定前来,愿为城主效力。”

你对庞羲的到来颇感意外,同时也对他的经历和来意充满好奇。当下,你命人给庞羲端来食物和水,待他稍作休息后,便与他展开了彻夜长谈。

你们从天下大势谈起,庞羲对各地诸侯的局势了如指掌。他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不断。董卓虽已伏诛,但余党尚存,仍在司隶等地兴风作浪。而刘表占据荆州,虽有地利,却无进取之心,内部亦矛盾重重。曹操在兖州势力渐大,此人野心勃勃,善于用人,将来必是一方强敌。江东孙策,年少有为,继承父业后,正四处征伐,扩充势力。至于益州刘璋,暗弱无能,守成尚可,进取不足。”

你一边听着,一边不时提问,与庞羲深入探讨应对之策。谈到郑东城的发展,庞羲建议道:“城主,郑东城如今已具根基,但仍需稳步发展。周边势力众多,我们需谨慎周旋。一方面,继续联合那些与我们志同道合的势力,共同对抗强敌;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发展经济,训练精兵。”

谈及军事战略,庞羲更是见解独到:“兵者,诡道也。我们不能仅靠正面硬拼,需奇正结合。了解敌军虚实,以奇袭、埋伏等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同时,要注重情报收集,做到知己知彼。”

经过这一夜的长谈,你对庞羲的才学和见识深感钦佩,庞羲也对你的胸怀大志和领导能力由衷折服。你深知,郑东城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于是,你诚恳地对庞羲说:“庞公,我郑东城虽地处一隅,但志在收复九州、匡扶汉室。若庞公愿意,今后便与我一同为这大业奋斗。”

庞羲起身,恭敬地行礼道:“承蒙城主不弃,庞羲愿效犬马之劳。”

收服庞羲后,你立即召集将领们宣布人事任命。你将刘志和庞羲都叫到跟前,说道:“如今局势复杂,我郑东城需有得力之人领军。庞羲,你智谋超群,对天下局势和军事战略皆有深刻见解,我任命你为指挥,负责军事谋划和战术指挥。”

接着,你看向刘志,说道:“刘志,你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将士中威望颇高。我任命你为统帅,统领军队,负责日常训练和战场调度。”

最后,你郑重地说:“我自任相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事务。我们三人齐心协力,定能让郑东城发展壮大,实现北伐中原的宏愿。”

刘志和庞羲齐声道:“谨遵城主令!愿与城主同甘共苦,共创大业!”

自此,郑东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你的统筹下,庞羲和刘志各司其职。庞羲精心谋划军事战略,制定训练计划,研究应对不同敌人的战术;刘志则严格按照计划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而你,在处理好城中政务的同时,积极与周边势力周旋,巩固和扩大联盟,为郑东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郑东城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经济也持续繁荣。百姓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加坚定地支持你收复九州、匡扶汉室的大业。而你,站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舞台上,正以郑东城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伟大目标迈进,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二天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云层,洒在郑东城的每一个角落。城主正坐在书房中,审阅着城中各项事务的文书,这时,负责管理仓库的官员匆匆走进书房,手中捧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账本,神色间带着几分激动与自豪。

“城主,这是最新统计的仓库物资账目。”官员恭敬地将账本递到城主面前,语气中难掩兴奋,“如今,咱们仓库里木材足足有20000担,铁矿也有12000担,石料多达40000担,粮食更是充裕,有60000担。这些物资,可都是咱们郑东城发展的底气啊!”

城主接过账本,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数据,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深知,这些物资对于郑东城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财富,是支撑郑东城在乱世中崛起的基石。

“人口和军队数量可有变化?”城主放下账本,抬头问道。

“回城主,人口已达15000人,军队也扩充到了1200人。”官员连忙回答。

城主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很好,城中人口增多,劳动力也就更充足,军队壮大,咱们的防御力量也更强了。”

恰在此时,庞羲走进书房,他的到来,让城主的思绪从物资和人口的统计中转移开来。庞羲今日的神色与往日不同,眼中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信。

“城主,我有要事相报。”庞羲开门见山地说道,“城外十里处,有一股贼寇势力,约有数百人。这些贼寇平日里在周边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我思量许久,觉得这是一个壮大我们实力的好机会。”

城主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贼寇向来难以驯服,贸然收编,只怕会带来隐患。”

庞羲胸有成竹地一笑:“城主不必担忧。我已暗中派人前去探查,这股贼寇内部矛盾重重,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首领虽有些武力,但缺乏谋略,不得人心。我愿亲自前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许以他们一些好处,定能将他们收归麾下。”

城主看着庞羲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信任庞羲的智谋,决定让他一试。

“好,既然你有把握,那就放手去做吧。不过千万要小心,若有危险,立刻撤回。”城主叮嘱道。

庞羲领命而去,带着几名亲信,快马加鞭朝着贼寇的营地奔去。

贼寇的营地位于一片山林之中,四周用简陋的栅栏围起,里面杂乱地搭建着一些帐篷。当庞羲等人来到营地前时,立刻被几个手持大刀的贼寇拦住了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一个贼寇恶狠狠地问道。

庞羲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大声说道:“我乃郑东城城主麾下谋士庞羲,特来见你们首领,有要事相商。”

贼寇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男子走了出来,正是贼寇首领。

“你就是庞羲?找我有何事?”首领上下打量着庞羲,眼中充满警惕。

庞羲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将军,如今这世道,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将军在此落草为寇,虽能一时快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郑东城城主,志在收复九州、匡扶汉室,如今广纳贤才,若将军愿意,可率部众加入我郑东城,从此不再为贼,而是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首领听了,心中一动,但仍有些犹豫:“加入你们,有什么好处?”

庞羲见他心动,继续说道:“将军若加入,城主定会论功行赏,给予将军和兄弟们优厚的待遇。而且,在郑东城,你们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必再东躲西藏,担惊受怕。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起为了大义而战,青史留名,岂不快哉?”

首领沉默片刻,又问道:“那我加入之后,还能指挥我的兄弟们吗?”

庞羲连忙说道:“当然,城主说了,只要将军忠心耿耿,不仅能继续指挥原部众,日后立下战功,还会委以重任。”

听到这里,首领终于下定决心:“好,我相信你,愿意率兄弟们加入郑东城。”

就这样,庞羲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收编了这股贼寇。当他带着贼寇们回到郑东城时,城主亲自出城迎接,对庞羲的能力赞不绝口。

“庞公果然不负我望,此番立下大功。”城主高兴地说道。

庞羲谦逊地说道:“这都是城主的威名远扬,贼寇们才愿意归降。”

此次收编贼寇,郑东城的实力得到了小幅增长,军队人数增加了数百人,而且还获得了一些武器和物资。庞羲也因此在城中的威望大增,众人对他的智谋和能力更加钦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庞羲和刘志更加努力地工作。庞羲继续谋划军事战略,制定更加完善的训练计划,研究如何应对周边更加复杂的局势;刘志则日夜操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城主也积极与周边势力周旋,巩固和扩大联盟,为郑东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郑东城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日益繁荣昌盛,向着收复九州、匡扶汉室的伟大目标稳步迈进。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坚信,在城主的带领下,郑东城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