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没有坏心眼的忽悠

“····不管你多少钱,我只提两个要求。

一个是林家村这边的收获,只能我婶子收。

林家村我早上看了一下,大概一百多户人家。

够我婶子生活的了。

哪怕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把这个事情当成闲事带着干干,我婶子一天收上个三五斤,就够她生活的了。

再一个,不许翘价。

我也不瞒你说,你可以去供销社打听打听。

县里供销社有收购价格,可能收购价格还不低,但却是没人收这个东西。

为啥?就是因为有些人,全凭着这个挣零花钱。”陆恒相当自傲的说道,他对现在的供销社虽然了解的不多,但还是知道一点的。

以前供销社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统购统销”,也就是任何农副产品,城市消耗多少,出口多少,都有一个数字下单到各个农村。

但这个上面也有个问题,人性。

人家在供销社上班,什么都不做,什么责任都不担,只要卖一些油盐酱醋啥的,每个月工资一分不少。

那人家为啥要多事?

后世说起现在的供销社,好像是什么都卖,什么都收。

但实际上,为了各自小集体的利益,他们很多东西,连沾都不愿意沾。

除了上级部门发下来的收购任务,其他东西,土特产公司,各地方的供销社,根本都不会碰。

别的不说,要是收蚂蝗,

总要得懂怎么样焙制吧?

那就要意味着要多学习知识,多承担责任,出了问题是个人的,挣了钱是公家的,

所以没人愿意做,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马胜兵他们的工资,就七八十块钱,说不定还有一部分白条。

这也是这个年头的特色,具体到县乡一级,财政收入不足,所以给下面发工资的时候,都是打白条为主。

有些人,几年都领不到一分钱。

而马胜兵这样的人了,想要捞外快,还必然的需要干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

这也是马三在他们堂兄弟当中那么重要的原因。

因为马三莽,什么事,只要有好处,他都敢答应外人。

所以马家兄弟的分工很是明确,马三负责混社会。

不论是帮乡亲们去黑市买一些稀罕东西,还是违规办点什么,都是他出头联系。

就像这个时候,如果陆恒想落户林家村,想娶林茵一样。

两样都不合规,但只要陆恒舍得花钱,两个事都能办。

林茵可以改年纪。

而陆恒也可以改个名字落户。

现在一切东西都是手写,所以一切都可以走人情。

“这东西稳么?”马胜兵迟疑的问道。

对陆凡刚才吹的牛,马胜兵自然要去验证。

比如说陆恒说他姓陆,是金陵城姓陆的最大那一个。

但马胜兵也清楚,他没有准确验证的资格。

要金陵城排名前五前十的,真有那姓陆的,马胜兵又凭什么去问清楚?

根本就不够格嘛!

这也是陆恒虽然不了解现在金陵城的职场,却敢吹这个牛的原因。

也别说金陵城排前面那几位了。

就是现在荣城几位“初级”,要是陆恒跟那几个拉上关系。

他也可以肯定,马胜兵都没那个胆敢去直接验证什么。

这就是阳谋,要马胜兵是刚正不阿的主,昨天就不会给他方便。

只要马胜兵开头信了他,那么他吹的牛越大,马胜兵越是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

陆恒轻笑一声说道:“真不真,假不假的,这个世道怎么分辨?

反正我出现钱收你们的。

你要是不敢投资,总有什么亲朋好友,待会我带着茵茵去捞一点,然后教她处理。

到时候,我喊你们看看。

只要跟我一样的处理办法,干品,我一块二一斤全收。”

这年头的蚂蝗,个头不小,要是阴干的话,七八十个一斤总归是有。

现在乡下沟岔当中这些东西泛滥,新鲜的蚂蝗,一天捞个十多斤,跟玩似的。

而现在的农村,就像刚才说的,像是马胜兵这种大队里的治保主任,也不过八九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哪怕不是做生意,而是只当个副业,自己去捞,一天挣个四五块钱,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这个上面也是陆恒能了解到的,中间麻烦最小的供销渠道之一,

上辈子,陆恒的老子,这个上面真打听过。

在金陵水产研究中心的营业厅,就是长期收这个的,也的确是给沪上某家制药厂收购原材料。

也没别的原因,就因为金陵水产研究中心,后来是国内第一家养殖蚂蝗的单位。

上辈子,按照陆父了解的资料,该研究中心,从八十年代,就研究如何人工养殖蚂蝗。

九十年代后,就推广他们的养殖办法。

但实际上,推广的效果,并不是太大。

就是这么傲娇,上辈子陆恒穿越过来之前,连金陵周边都没多少养殖户,敢试水这个玩意。

老百姓考虑的很实际,养点大闸蟹,养点龙虾,不管价格高低,总归有人要。

而养这个东西,搞不好就是血本无归。

所以哪怕陆恒前世过来之前,收购价小千,也是没什么人养。

“要是你们不信,那就是暂时先别搞。

先在边上看着,等林家搞过后,你们再跟着搞。

反正我跟你许诺一点,除了林家村,整个青山公社,我都只收你们姓马的货品。

其他人,我不会多收一家。

但我婶子收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们也不许在里面添乱。

要是有人找事,你得帮我婶子撑腰。

这个,能不能答应?”

陆恒说完这个话,就怔怔的看向了马胜兵。

他所有的筹码都放出去了,并且里面没有一点坏心眼。

如果马胜兵不上钩,他也没有半点办法。

马胜兵能绷的住,但他媳妇陶菊可是绷不住了。

她娘家就是普通农家,每年除了那一亩二分地,其他没别的收入。

这个年头,运输困难。

像是水产养殖啥的,就算能养出来,也是运不出去。

除非是城郊边上,搞养殖能挣点钱。

像是青山公社这种地方,等到从塘里把养殖的东西搞出来。然后再花上一两天,在没有科技加狠活,在没有增氧设备的情况下,用船用拖拉机把水产搞出去。

那是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