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迫周原 - 3.剑意

*写在故事之前:本来已经失去继续更新的动力的,但是今天发现自己有了第一个订阅者,非常高兴。非常感谢你们!我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可以看到这本小说,并且订阅它。你们的订阅让我有了更新的动力。我知道故事本身可能比较晦涩难懂,我尽量会用自己的第一视角的想法,帮助大家进行解读和理解。下面是正文。

剑已经架在了鲁国公小儿子的脖子上!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剑出鞘、必见血。意思是,剑是用来杀人的凶器,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持剑人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刺出去,很多时候,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关头。

正当我不知道如何收场的时候,郑国公将杯子狠狠地掷在桌子上,打破了沉静。立刻,大儿子似乎也被吓到了,剑已然脱手。两把剑交叉地倒在地上,酒也桌上留下,与剑交相辉映,映出大儿子惊恐地面庞。随之而来地是鲁国公的呵斥,“括儿,你在干什么?”高个子的男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神情恍惚,眼角竟然流出泪水来。“括儿,给我跪下!你怎么能剑刃对着你的弟弟!还知不知道周礼!”是啊,周礼教导,长幼有序,虽然哥哥具有继承权,但是应该爱护弟弟。谁也没想到,本来只是为了娱乐的剑舞,竟差点变成兄弟相残。

公子姬括哭的更厉害了,倒是它的弟弟,取出手绢,附身擦拭哥哥眼角的泪水。只是,兄弟俩一个跪下,一个俯身,这感觉不像是弟弟关心哥哥,倒像是弟弟在施舍他可怜的哥哥。可惜弟弟背着我,不然我真的很好奇,弟弟现在的表情到底如何。

“罢了,都退下吧!”周宣王最后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闹剧。只是,真的结束了吗?侍女们开始分发酒肉,刀切肉、觥筹交错的声音掩盖了之前的不悦。仿佛一切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待到宴饮结束,我们和伯伯郑国公一起走。父亲和郑国公并排走,我和表哥姬宫生一起。几辆车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其中有一辆花车。宫生和我说:“看,这是齐国公女儿,齐国公主们的花车。”我有些疑惑:“哦,齐国公主?”宫生说,“你刚刚在朝堂上没注意到齐国公身旁站的姑娘们吗?她们可俊了。”我摇摇头,没注意到“我只顾看舞剑了,他们的花车可真漂亮。”正说着,有一辆车被风吹动帘子,里面有两个面容姣好的姑娘好奇的探出头张望着。宫生:“你看,那就是东方的齐国人。我们的妈妈当年就是坐着这样的花车嫁到周原来的,我未来也要娶一个漂亮的齐国老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个姑娘,正在伸手抚平自己的刘海,笑盈盈地看向我们。我们牵着马,他们坐着车,离得很近,也很远。她的眼睛像水,像早上的露珠,会笑,会说话,会招手。我忽然间明白了古代的一首诗,叫“有位伊人,在水一方”。那水,并不是真的水,而是姑娘眼神中的柔情似水。如果可能,我真希望时间在那一刻停住。他们从风中走过,我有点分不清是秋天的花香,还是姑娘身上的胭脂香。多么希望我有一双会拍照的眼睛,能把这一瞬间记录下来啊。

“对了,今天那场剑舞可真精彩啊。你知道那哥俩是谁吗?”宫生的声音把我从幻想拉回到现实。“哥哥是不是叫姬括?弟弟呢?”我摇摇头。宫生说,“弟弟是姬戏。不过那哥哥可真没出息,居然被训斥一声就当众哭了!还是我的皇族兄长呢,真丢人!”

“你们在说什么呢?”前面的郑国公叔叔停了下来。“我们刚说到鲁国公子们”宫生回答。“嗯,这一场剑舞真是不同寻常”。郑国公叔叔说。郑国公叔叔说话永远是那么深邃,他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政治家。如何评论一个人是不是政治家呢?首先他们会在恰当的时间打断别人的话;其次,他们自己的话永远都滴水不漏,但是充满深意。就比如郑国公叔叔,他打断宫生的话,就是在提醒宫生不要在齐国车马面前随意评论鲁国人,但是他的那句不同寻常是什么意思呢?我这个时候也猜不到。

父亲说,“他们已经走远了,现在只有我们了”。叔叔说“看来确实是不可避免了”。我知道,郑国公这里说的一定是和姜戎的战争。只是我有些好奇,周王在宴席明明已经被齐鲁两公反驳了计划,他们是如何未卜先知般的言之凿凿地说,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父亲说,“只是鲁国的水很深啊!”说完,父亲对我说“其儿,把我的绢布拿出来吧,给叔叔看看。”看来我的小动作无论如何没逃过父亲的眼睛,只是我也没有想到,那段绢布,竟然是父亲提前准备好的。

叔叔接过布帛,看了看“这是你抄的鲁国历史?只怕我们的周王没有初代周王的魄力了啊!”说完,叔叔用打火石擦出一缕火苗,将布帛点燃。接着,他长叹一口气,说“不好说,不好说。好好安排其儿,如果战争一旦发生,你们秦人一定首当其冲。”

两位公爵的聊天充满宫廷政治的隐秘,甚至烧掉布帛也是其中一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聊天内容,而只将所有内容停留在口头。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历史也是仅限于贵族学习的只是。有一句传统的谚语,叫做“古为今用”,意思就是过去的历史可能被后人所用,成为今天的现实。只是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段话。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他们的不可避免,并不只是姜戎的战争,而是鲁地的内战,一场围绕鲁国公爵之位的战争,将在未来爆发。是的,剑一旦出鞘,就收不回来了,这就是剑意。而在这场真正中,周王的角色,也将和过去初代周王的角色完全不同。

是的,历史会押韵,但绝对简单的重复。

而在此时,周王宫内,周宣王的愠怒已经积攒到了极点。他冲着花太监大声的斥责“去,给我查,鲁王到底是什么意思!”花太监唯唯诺诺地回答“是,陛下。”随后在布帛制成的纸条上,写下什么,放在了信鸽上。两只信鸽飞向远方,一只飞向东方遥远的齐国,另一只则飞向鲁国公在周原居住的旅店。那应该是在给潜伏在鲁国公身边的细作传递着什么绝密的指示。

是的,在两千年前的周国,周宣王就有一套非常严密的细作制度,来控制公爵和百姓。这套制度在周宣王的父亲是达到了顶峰,传说,在那个时代,路人不敢在街道上说话,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只能用眼神互相交流。而周宣王承袭了这一套制度。

信鸽飞向天空,带着它们的秘密。它飞到鲁国公的窗前,被神秘人取下信笺。不过,我们看不见那个人的脸庞,不过,我们可以听见隔壁房间鲁国公愤怒地训斥:“叫你们胡闹!尤其是你!括儿!不知道当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吗!混蛋!这次来首都,就是要让你们进学堂,好好学习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