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种植扩大化
- 带着超市回三国,匡扶汉室
- 风流万户侯
- 2650字
- 2025-05-27 11:33:26
大军离开后不久,邓健便带着宁随向宠,前往西山视察杂交水稻试验田。
杂交水稻一旦种成成功,在推广益州各地,不仅是大汉有了北伐成功的希望,更有了打破千年世家格局的机会。
因为一旦粮食的产量提升,地的价值也就随之下降。
自古世家依仗的是什么?
除了掌握经史之外,便是拥有大量的土地。
灾荒之年,百姓颗粒无收。
为了活下去,便只能将地卖给世家豪强,然后又将自己卖掉,去给人做农奴或者是官奴。
长久下来,这些百姓全都变成世家豪强的私人奴隶。
国家不仅收不上税,连皇帝都会被世家豪强所掣肘。
因而桓灵二帝策划出党禁的戏码,就是为了削弱世家豪强的实力。
但他们最终却都是失败了,因为缺少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生产力不足的问题。
一块地种出的粮食产量少,那便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能用更少的地种出更多的粮食,粮食会变得不值钱,导致地的价值也会降低。
士族的实力会因为地的价值下降而有所削弱,影响力也会逐渐降低。
因而邓健每隔五天便会抽空去一趟西山,看看庞宏等人究竟种植的怎么样了。
最近的天气渐渐炎热起来,邓建也换上了这个时代的夏衫。
等他们到的时候,庞宏几人还顶着大太阳在稻田里观察,然后一手拿着竹简,一手拿着笔在记录着什么。
从插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这些稻苗已经从小草的形状长高了一大截,结出了硕大的稻穗。
看起来田里的这些稻苗,这段时间被照顾的很好。
不过相对的,庞宏几人的面色看起来就不是很好了,一身的疲态。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他们身上早已没了世家子弟的书生气。
一个个皮肤变得漆黑如碳,像是刚从非洲回来的。
因为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加脑力活动,他们的眼睛布满血丝。
原本细皮嫩肉的两只手,也长满了老茧,变得粗糙起来。
身上穿的儒服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换上了更适合下地的,百姓穿的麻布短衫。
有的甚至因为太热而只穿了一件薄衫,脚上则踩着一双皇家草鞋。
他们现在的样子,和先前所见的老农并没有什么区别。
最让邓健感到惊讶的是,这些人的身子骨比之前要强壮的多。
两条手臂的肌肉隐约可见,甚至还有腹肌的轮廓显现。
这也难怪,西山食堂每日的饭菜都是极为油腻的,邓健特地吩咐让庖厨多放些猪肉熬油,炒菜用猪油。
因为下地干活消耗的体力特别大,加上他们还要动脑子,如果营养跟不上,那绝对是坚持不住的。
还有一件事让人觉得欣慰,那就是这批儒生们的性格较之前也有所改变。
他们放下了读书人的高傲,与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睡觉的农夫们打成了一片。
除了在一起干活,有时候还会聚在一起闲聊家常。
邓健看着他们在田间忙碌的样子,突然有些不忍心去打扰。
而庞宏等人却是注意到了他。
“中郎将!”有人叫了一声。
接着众人连忙对着邓健躬身行礼,眼神中带着些许的敬意。
他们现在终于明白,自己做的事是比当官有意义得多的事情。
做官能造福几个老百姓啊?还不如多种点地。
“大家先忙着,不必管我,我就随便看看,随便看看。”邓健呵呵笑着,压了压手。
看着田里稻苗的长势喜人,邓健心里盘算着离收获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当初他购买的时候,买的是中稻,成熟期大概在120——150天左右。
再多去过两个月,这批杂交水稻就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庞宏等人拱了拱手,又继续蹲在田地间,继续观察稻子的成长,然后书写记录,眼神中满是炽热。
邓健的目光从稻田看向休息的大棚,发现里面的书册竹简已经堆积如山。
宁随走过去,随手拿起一卷竹简。
只是看了一眼,他便惊讶的说道:“公逸,这上面记载了大量关于杂交水稻的生长记录,从周期到形状都有描述。”
邓健也拿起一卷竹简,他看不懂这个时代的文字,不过这些竹简上面还画了图样。
他看了一会儿,笑着点头道:“看来我可以放心的把种植的任务交给他们了。”
这些人的耕种水平经过实践,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能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走吧,回去吧,等收获的时候再来。”
邓健放下竹简,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超市,接着又上了二楼,视察这些剪辑视频的人员。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他们已经可以熟练的操控电脑了。
不仅学会了剪辑视频,还学会了上网,认识了一些简化字,从网上学习搜索各种视频资料。
不过邓健却是警告这些人,不能把这里的信息暴露出去,更不要翻墙上一些违规的网站。
也不怪他这么小心,如果被外国的间谍知道,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在超市里搞破坏,断电,断网。
否则不仅是错过了大汉北伐的机会,更是失去了改变历史的机会。
放手了这些多余的工作,邓健又回到了前台电脑前,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
“粮食的问题快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吃肉的问题了,过几日还要去向陛下再申请一块地才行啊。”
邓健嘴里叼着烟,脑子里开始浮现出这样一则场景,一个吕布带着一群赵云冲了过来。
等大汉的士卒吃上肉,不说个个变成吕布,至少也是百人将级别的。
曹魏边境的那些瘦弱小卒,又哪里是对手?
想到这里,邓健长长的吐出一口烟。
除了肉,其他的也应该要种上一些,总要营养均衡嘛。
“宁兄,宁兄。”邓建朝二楼叫了一声。
宁随从楼上走下来,道:“何事啊,公逸。”
“过来,过来。”邓健招了招手,一手指着超市里面的蔬果区,“你看看你还有什么想吃的东西,日后我们屯田都可以种出来。”
“这些都可以种出来?”宁随的眼中满是惊讶。
“只要你想的,以后都可以种出来,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上这些东西。”邓健的脸上挂着笑。
“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上这些?”
宁随有些不敢想象,老百姓若能都能吃上这些,那岂不是太平盛世中的太平盛世。
过往所谓的天下大治,百姓最多就是温饱的程度而已。
如今这世道可是连吃正常的食物都难呀。
“宁兄,来说说你喜欢吃什么?”
邓建从前台拿过来一张纸,一支笔,开始记录。
宁随对着蔬果区绕了一圈儿,最后拿出来一个红红的大红球。
“我喜欢吃这个西……西……”
“西红柿。”
“对,我吃西红柿!”
前几日邓健刚给宁随做过一顿西红柿炒鸡蛋,使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酸酸甜甜的滋味,想想都有点流口水。
“行,西红柿。”
邓健笑着点头,然后提笔写下:西红柿,鸡。
随后自己又在上面加上了一些自己爱吃的东西:香菜、大豆、辣椒、猪肉……
“巨违好像爱吃牛肉?”邓健突然想起来,向宠这家伙是极爱吃牛肉的。
他说不吃牛肉,结果每次做牛肉火锅的时候,就这家伙吃的最多。
不过这事儿光他们三个决定也不行啊,邓健还是一个比较看重民意的人。
接着他又上了二楼,面向所有的剪辑师说道:“大家有什么想吃的,都下去看一看,想吃的可以跟本将说。”
不一会儿,一张纸上就写上了许多的蔬果,用于日后在西山种植试验,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蜀汉人民的餐桌上,不会再只有豆饭、藿羹、带壳的五谷等难吃又没营养的食物。
他们将有资格能吃到肉,和这些士族一样,不必再等到七十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