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詹姆斯的阳谋

大家伙嘴上满是奉承,不要钱的好话那是说了一轮又一轮,其实从姓氏上,大家伙就早已猜出了其来历,人家这也是就没想着去隐瞒;

这个马克并不像是来镀金的,也不像是互相监督或者争夺话语权,因为职务不对等,反而更像是来压阵或背后实际话语人;

这些对他们这些供应商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信息了。

大家又寒暄了老半天,谁说老外都直来直去的,反正王哲不信,这老詹姆斯简直太能扯犊子了,他不想进入正题,你跟他唠三天三夜,也聊不到正点上去;

寒暄了一会之后,老詹姆斯才将卖了一个多月的关子揭露出来;

原来这次是马克服装集团,与几家服装品牌进行了交叉持股,他们的销售业务,变的更加稳定,现在要乘胜追击,扩大规模,更是为了改变,以往那种粗放的供销模式。

此次采用多级供应链合作模式,通俗来说就是,马克服装集团与多个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信息、物流和经验,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并划分出了一、二、三级供应商,为的就是,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生产支持,和更高效的物流服务;

这是互惠互利的模式,生产厂家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并达成长久的战略合作。

很明显今天能来参加舞会的,都是已经入围的厂家了,而王哲他们这几家,王哲感觉应该是很有谱,不然不会少东家跟董事,一起来宣布这个消息了;

马克服装集团,也是分了好几波不同职级的人,在人群中游走,代表的应该就是不同级别的合作商了。

站在那想明白的王哲,正要将他的考虑告知母亲,一转头却发现,刘颖已经跟那些,被老詹姆斯跟马克两人,亲自接待过的厂商,聚在一起商讨起了看法及想法,一个临时联盟瞬间成立;

没有商家会嫌弃自己的单子多,就算被暂时划分成了一级商,依旧在考虑如何抢夺二、三级的订单,这是商业中的本质。

这场舞会受邀之人就没有傻子,王哲的反应都算慢的了,很快小团体变成几个大团体,泾渭分明;

今天舞会马克服装集团的目的算是达到了,长久的合作都是共赢的。

而三级合作生产商方案,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三级,很难能够联合在一起,因为追求的利益方向都是对立面的;

大家不光是为了抢夺更多的订单,会将自己的价码降到最低,还能保障马克服装集团的供货安全;

这就让马克服装集团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共赢前提的最低价,生产商只能拿着低廉的利润为其卖命;

这不是说大家伙不知道,而是没办法,服装低门槛行业,竞争过于激烈,不进则退呀。

舞会就这样不知何时草草收场了,马克服装集团的人,在老奸巨猾的詹姆斯带领下,笑容满面的欢送着,每一位受邀嘉宾;

可恶的资本家,还好没让王哲这些供应商买单,还算是有点良心,周扒皮难得出点血。

一天后,马克服装集团正式发来了邀约,邀请他们去马克服装集团驻港办事处,商议新合作事宜;

王哲这次就不能跟着去凑热闹了,其实也没必要,舞会的时候,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直到下午母亲才带着厚厚的一沓文件回来,不出意外的带回了一级合约。

另外还有一份首批五万双的千层底布鞋订单,单价6.5美金,这比王哲想象的要高不少,算是真正的来了个开门红;

老詹姆斯还玩笑说,他们被王哲给忽悠了,十美金一双买贵了,有时间一定要找王哲退差价才行。

三十多万美金的单子,制造成本加上建厂投入,这一单子全挣回来了,再加上之前的小单子,建厂一月左右的厂子,居然已经有了不少的盈利,这是王哲都不敢想象的暴利;

这就是给第一个吃螃蟹人赋予的红利,高风险也伴随着高回报。

晚上一家人吃了顿大餐,好好庆祝了一番,第二天一早,刘颖便带着兄弟俩,在服装厂里给员工发起了红包;

能拿下这个订单,大家都有功劳,这也是员工愿意无条件配合的原因之一,又增加了一个稳定的订单。

王军山两口子正好打算,借此机会进行扩产,所以一天都在跟各个部门,开会安排后续工作;

王家瑞也是干劲十足,挨个服装厂的跑,一股脑将废布头全部收回来,短时间内,断了想要跟风布鞋的商家货源。

王哲则又开始进行招募员工,采购设备,经过之前销售商的试水,现在第二批的订单也陆陆续续到来了;

订单全都挤到了一块,但王哲的布鞋厂,却还是个草台班子,不得已从服装厂,还调来一部分缝纫工,以及一部分的管理人员,老爹王军山也常驻到布鞋厂,为小儿子的事业保驾护航。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厂子也渐入正规,市场是极为敏锐的,王哲的布鞋刚上市没多久,就有了其他厂家少量的跟风生产;

不知道是那些销售商有意为之,还是说那些厂商,也看见了这其中的巨大利润,但王哲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也低价抢购了不少废布头子;

正所谓赢家通吃,王哲虽然会在他们的竞争中,损失不少利润,但占据市场主要生产份额,自认为还是没有问题的。

新款手表已经做出了多款的样品,经过家庭会议的商讨,计划先推出一款男士手表,两款女士手表,这些由大哥王家瑞主抓;

服装厂自从拿到了一级合作商之后,增加了不少订单的倾斜,但在品控方面也有了更高要求,为此刘颖也只能常驻厂子,严抓质量,务必保证改革初期不出乱子,保质保量交货。

王哲也多次建议父母成立公司,将厂子都划进公司统一管理,但都被他们拒绝了;

在这时代的港岛,王家这种厂子多如牛毛,虽然他家厂子属于大型的,但也不是特别起眼;

像王家这种不上不下的家庭,最需要的就是低调,别说成立公司了,就连工厂招牌他们都不想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