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晨钟撞碎最后一线夜色时,云舸正蹲身查看沙地上的脚印。三趾爪痕间嵌着细碎青瓷片,这是东瀛木屐特有的标记。她忽然抬手,银缎缠枝香囊拂过沙面,暗红色血迹在晨光中泛起幽蓝——是掺了孔雀胆的毒。
“娘子,郭将军在阳关等您。“阿勒泰的声音从胡杨林深处传来,铁甲上沾着夜露。云舸将磁石罗盘抛向空中,指针竟如活物般指向东方,那里是茫茫大海,也是师父临终前念叨的“扶桑国“。
**
七日后,云记商队停在东海之滨。云舸望着浪涛中若隐若现的倭船,忽然轻笑。她早年在泉州港见过这种船型,船头绘着赤色鬼面,正是东瀛忍者惯用的“鬼舟“。
“云娘子好眼力。“清冷的女声自身后响起,云舸转身时,十二支苦无已擦着耳畔钉入礁石。来人穿着雪色巫女服,发间银簪刻着龟兹莲花纹,“家师有请,望娘子赐教'水火同炉'之法。“
云舸反手掷出毒箭,箭簇在巫女面前炸成紫雾。雾气散去时,礁石上只余半块带血的东瀛银币,背面刻着云舸再熟悉不过的狼牙印记。
**
子时的海风裹挟着血腥气,云舸踩着《潮汐谱》的韵律行走,每步都精准避开暗礁。她手中罗盘指针疯转,这是海底有磁石的征兆,也是师父教她的寻龙点穴之术。
“娘子当心!“郭子仪突然将她扑倒,一支淬毒箭矢擦着罗盘飞过,钉入礁石时滋滋作响。云舸趁机将磁石粉末撒向空中,粉末在月光下凝成半透明人影——正是那东瀛巫女,此刻正站在百丈外的倭船上。
追至船边时,云舸忽然驻足。甲板上躺着具盖着白布的尸体,脖颈处赫然插着云记商队的铜钱镖。她掀开白布的手忽然僵住——尸体面皮已被剥去,露出底下泛着蓝光的毒铁。
“这是第三批探子。“郭子仪长枪挑开尸体衣襟,心口处刻着半幅莲花纹,“某家查遍东海道,所有死者都中过同种尸毒。“
云舸忽然划破指尖,将血滴在尸体伤口。血液竟逆流而上,在皮肤上画出完整的龟兹莲花。“将军可知,莲花在东瀛语中,意为'轮回'?“她忽然将磁石抛向海中,浪涛翻涌间,露出底下埋着的三十具水晶棺。
每具棺中都躺着个东瀛武士,皮肤上爬满白毛,眼珠却泛着诡异的蓝光。云舸正要细看,船舱深处忽然传来琴音。她循声而去,看见巫女正跪坐在水晶棺前,膝上横着把唐制琵琶。
“娘子可知,这琴是用何物所制?“巫女指尖扫过琴弦,棺中武士突然齐齐睁眼,“是您师父的脊椎骨。“
**
七日后,云记商队挂起了四色商旗。蓝底银缎象征唐军,赤红狼牙代表突厥残部,龟兹莲花与东瀛鬼面并列顶端,正被云舸用毒箭箭头挑成碎片。
“娘子,东瀛使团送来百匹绢帛。“阿勒泰抱着木匣进来时,云舸正在调试新制的磁石罗盘。罗盘中央嵌着半块水晶,正是从海底水晶棺中取出的。
她接过木匣的手忽然僵住——匣底垫着半张人皮,上面用突厥文写着:“我要你的琴,和骨。“窗外传来夜枭啼叫,云舸将人皮凑近鼻尖,忽地冷笑:“将军既来了,何必藏头露尾?“
郭子仪旋身避开毒箭,玄甲上竟沾着片新鲜枫叶。“某家刚从长安回来,大明宫底埋着三十具铁尸。“他忽然抓起她的手,按在腰间佩剑上。剑格处刻着龟兹莲花纹,正是白日东瀛使团的旗帜。
云舸正要抽手,帐外忽起喧哗。阿勒泰提着个人头冲进来,那人双目圆睁,赫然是白日来送礼的东瀛使者。
**
子时的打更声传来时,云舸已站在东海之滨。她身后跟着十辆骡车,每辆车都载着特制陶罐,罐口用七层桑皮纸封着,隐约可见黑色液体涌动。
“娘子真要如此?“阿勒泰握紧缰绳,骡马鼻息在夜色中喷出白雾,“一旦点燃,整个东海都要化为焦土。“
云舸将最后一罐猛火油埋进礁石缝隙,这是她用泉州油井底部的原油提炼的,遇火即燃,遇水更烈。她忽然想起八年前那个暴雨夜,师父浑身是火地冲进作坊,将半本《天工开物》塞进她怀中:“记住,火能毁世,亦能新生。“
“点火。“她割破手掌,将血涂在引线上。暗红血迹顺着陶罐缝隙蜿蜒而下,像极了阿史那金帐废墟里的铁水。
爆炸声比春雷更震耳欲聋。云舸在气浪中翻身跃上马背,回头时,看见整片东海都燃成了火龙。火光中,她看见郭子仪率玄甲军破浪而出,也看见东瀛鬼舟在火海中沉没,更看见海底深处,师父的琵琶在火光中闪烁——琴身上刻着的,正是她从未见过的《天工开物》残章。
**
火龙熄灭后的第七日,云舸在废墟中找到了半块未熔的水晶。她将水晶嵌进罗盘,指针突然直指长安。她知道,这场烽烟,已经烧到了帝国的心脏。而她,即将踏入这个国家最黑暗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