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罗汉室。
梵音阵阵,声香弥漫。
一个个蒲团摆在罗汉像前,上面已然坐满了各处僧人。
上面安静肃穆,不时有着僧人从蒲团上起身,让位给后面等着的僧人。
而有一道身影跪坐在蒲团上,已经4个时辰了。
任凭旁边的僧人来了走,走了来,他也始终一动不动的静坐在原地。
此人正是尹平,正坐在禅堂的罗汉像前,闭着双眼,手放在坐下的蒲团两边,一动不动。
以前的他,未经过受戒,不能算真正的僧人。
虽入佛门修行,行事却和普通的凡夫俗子无异。
可几日前的受戒考核,他当着几位高僧的面进行忏悔,已然明白之前所犯皆是大错。
倒不是觉得有什么羞耻,毕竟同时忏悔的也不是他一人。
况且仅仅是性格使然,问题也谈不上多严重。
其他人的忏悔事情,有些听着比他还离谱。
可问题是,既然知晓以前的愤怒怨恨皆是错误,自然不好再犯。
所以他现在有些迷茫,尹平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就好像一直喜欢去镇子茶楼听戏的人,有一天发现茶楼关了,镇上也没有其他茶馆,一时感到无所适从。
他的父亲现在也不在寺内,外出不知做什么去了,没法找他解惑。
更何况还有着身份给他带来的落差。
以前的他住在外院的寮舍,身份地位在其他人之中皆是上佳,平日里经常挖苦贬低李修缘为乐。
可现在进入了真佛院,不说外面来的那些贵族,单单和他一样与院内住持沾亲带故的,就有好几个。
没了该干的事,又是一个新来的环境,他无所适从。
尹平只能整日坐在禅房前,望着眼前的罗汉像,企图寻找到内心的安宁。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在这禅房前已然变成一个传说。
“此人究竟是谁,为何他能在禅房罗汉向前日夜观想?”一位僧人从禅房里退出,拉着旁边一起走过的僧人悄悄询问。
在一众雕像面前,谁若敢出言,皆是不敬佛祖。
屋内他们自是不敢出声,只能在外面说说悄悄话。
“我也觉得奇怪,阿罗汉不把他赶走吗?我每次观想,一到了时辰,阿罗汉就不准我再观想了,强行把我从冥想的状态里打断。”
旁边的僧人也是挠挠头,不知此为何解?
“有没有可能,他并没有在观想?”旁边一位路过的僧人,也加入了讨论。
“没有观想?”最先发言的那位僧人一脸难以置信。
没有观想,这也就意味着他在罗汉向前一直呆坐,这是什么奇葩?
难道他爱上了哪尊罗汉,一直等待着他的回应?
一起讨论的三人对视一眼,总感觉对方眼里装着的不是什么正经事。
讨论没有结果,几人也只能散去。
真佛院,传法堂。
今日是每周高僧在正佛院开坛讲法之日,一众勤学上进的僧人,早早就在传发堂前聚集,等着大门打开冲进去抢一个好位置。
不仅是离高僧近,听得清楚,更是因为可以沾染佛缘。
就好像水会自动从高往低处流一般,一直待在法术修行比自己高的人身边,也能逐渐积累佛缘。
特别是修为差距越大,积累越明显。
所以,要是一直跟着某人身边,会不会把他身上的佛缘全部吸干?
没人能给出答案,毕竟也没人做到,整天不间断的跟在某人身边。
能做到的估摸着也不会加入佛门。
只是此事并没有外传,所有发现这方奥秘的,全部都偷偷藏在心里。
李修缘今日早起练武,结束后直奔传法堂。
此时的他已经把易筋经打通了五脉,感觉浑身的经络运行,比以前运行更通畅了不少。
能蓄积的真气也多了不少。
系统上的面板也证明了他的猜测。
姓名:李修缘。
境界:九品净心境(5/120)
修行经法:地藏经。
法门:金钟罩(一品13/100)
功法:易筋经(27、100)
根据李修缘的推测,境界应该是百分比的显示。
只不过自己把经脉打通,能蓄积的真气较之常人又多了不少,所以显示超过了一百。
而金钟罩则是有些可惜,李修缘暂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进阶功法,仅发现了一招自行运转的内生法门,所以修行进度较慢。
李修缘马不停蹄的来到了传法堂,没想到还有人比他起得更早。
不少还是看上去刚加入佛门的新人。
这些人想干什么?一加入佛门就这么勤快,想卷死自己吗?
还是今日前来传法的大师水平太高,以至于人人都想与他接触?
李修缘心里没有答案,但也不妨碍他做出行动。
相国寺的大多数地方,都有着禁施神通的限制。
不过好在他学习的是易筋经。
打通经脉后,除了能够蓄积的真气变多,也让他身体素质强了不少。
仗着自己练武的身体优势,他跑着比他人快,一溜烟的就冲到了传法堂内放着一圈蒲团的那一排。
一大伙人紧随其后,很快就把此地围成了一片。
等到他坐定以后,这才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之中发现有些不对劲。
传法堂内共有三个讲课之处,自己会不会走错了地方?
可他又没法从蒲团上起身。
不说外面人围着,自己出去困难,他也不想放弃这方靠前的位置。
只能等着传法的高僧来了再做决定,到时候再走也不迟。
旁边都是一些壮汉,外面的声音有些吵闹,李修缘闭上双眼,静坐等候。
不一会儿,人群之中挤来一位略显瘦小,却肌肉分明的方脸男子。
男子手持一长棍,大约二米。
通体看着是由乌金铸就,暗沉如墨,却又硬泛着赤纹,隐约之间看着似有熔岩在铁中流淌。
“本座仲云朗。今日就由本座来给尔等教学。”
仲云朗说话时,提着棍子在手上转了一圈,空中呼呼作响,甚至能看到飞转的残影。
紧接着又瞥了一眼前来等待授课的僧人,目光猛地瞥见李修缘,不由得大喜,抓住他的手臂:
“不错,看来本座捞到一个好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