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公文的通用格式

1.公文的通用格式及要素

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明确规定了法定公文的通用格式,对纸张、印刷、公文各要素排列顺序等均提出了细致的要求。

图1-3 用纸要求

(1)公文用纸

公文用纸的要求涉及纸张定量、纸张白度、横向耐折度、不透明度、pH值等(见图1-3)。

(2)纸张大小

纸张常用A4规格(见图1-4)。如果是需要在公开场所张贴的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纸张大小。

(3)公文印装

文字自左向右横写、横排,在左侧装订(见图1-5)。

图1-4 A4规格

图1-5 印装要求

(4)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5)文面格式

文面是指公文的规格样式,它有标准、固定的格式。使用标准格式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统一形象,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和权威性,比如,红头文件要使用统一的红头版式;二是便于后续查找,比如,公文写份号、发文字号便于归档,后续需要查阅时,依照发文字号可以很快找到需要的公文。

文面可分为版头、主体、版记和版心外,这4个部分又可细分为18个要素,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见表1-4)。

表1-4 公文的18个要素

这些要素有各自的格式要求,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体、用多大的字号、用哪种颜色等都有细致的规定,全部记住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你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参考图1-6所示的公文通用模板,需要的时候直接套用。

图1-6 公文通用模板

2.版头

版头的要素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如图1-7所示。

图1-7 版头各要素

版头一般占据文件首页的三分之一,用红色分隔线与主体隔开。红色分隔线在发文字号下4mm处,与版心等宽,一般高0.35mm、宽156mm。

记忆口诀

上为版头下版记,中间最多为主体。

三者红线来分开,页码最底莫忘记。

六种要素列版头,份号密级紧急度。

发文机关加文件,文号签发红线堵。

份密紧急左顶格,一二三行顺序列。

密急三号黑体字,份号六位阿拉伯。

发文机关可简称,小标宋体红颜色。

版心上缘距三五,醒美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主在前,文件二字放右侧。

(1)份号

份号是指公文的顺序号,如果一份公文印制了多份,就需要给文件编号。相关要求如下。

●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顶格写。

●采用3~6位阿拉伯数字,如“001”或“000001”。

●非必需,只有涉密公文才需要标注份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

密级是指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种。保密期限是指保密的时效长短。绝密文件的默认保密期限为30年,机密文件的默认保密期限为20年,秘密文件的默认保密期限为10年。相关要求如下。

●在份号的下一行,版心左上角第二行顶格写。

●用三号黑体字。

●不写保密期限时,“密级”二字之间空一字。

●写保密期限时,用“★”把密级与保密期限隔开,如“秘密★3年”,“密级”二字之间不留空。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指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相关要求如下。

●在密级和保密期限的下一行,版心左上角第三行顶格写。

●用三号黑体字。

●紧急公文标注“特急”或“加急”字样,以电报形式发出的标注“特急”“加急”或“平急”。

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并非每份公文都需要写,例如,只有秘密文件才需要标注密级。这三个要素依次排在版心左上角的前三行,当其中一个要素不写时,其他要素顺位补上即可(见表1-5)。

表1-5 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格式

(4)发文机关标志

相关要求如下。

●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应为35mm,正好可以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用小标宋体字,字号可根据发文机关需要自行设定,但不可超过22mm×15mm。

●标准格式: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见图1-8)。

图1-8 发文机关标志格式

●如果是多单位联合发文,可以只标注主办机关,或者分行标注,主办机关在上、联合机关在下。如果有“文件”二字,发文机关应上下居中排列对齐,“文件”二字放在右侧(见图1-9)。

图1-9 发文机关标志格式(多单位联合发文)

●特定公文可省略“文件”二字,如函(见图1-10)。

图1-10 发文机关标志格式(函)

●与函不同,命令、会议纪要除了要省略“文件”二字,还要加上文种。通用格式为“××××命令”(见图1-11)、“××××会议纪要”(见图1-12)。

图1-11 发文机关标志格式(命令)

图1-12 发文机关标志格式(会议纪要)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是一个机关发文的顺序号,给公文编号是为了方便日后查阅和管理。相关要求如下。

●平行文或下行文:在标题下面空两行居中(见图1-13)。

图1-13 发文字号格式(平行文或下行文)

●上行文:左空一字写发文字号,右侧对称位置右空一字写签发人(见图1-14)。

图1-14 发文字号格式(上行文)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用三号仿宋体,“签发人”三个字用三号仿宋体,具体姓名用三号楷体。

●形式: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见表1-6)。

●发文机关代字:机关代字+“发”“字”“函”“电”等。

●年份用六角括号括起来,省略“年”字,如“〔2022〕”。

●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一年内的发文顺序,不补虚位,例如,第三份文件应该是“3号”,而不是“03号”。

●企业可以自拟代字,比如,“恒司人字〔2022〕5号”指2022年恒太公司人事部发出的第五份文件。

表1-6 发文字号格式

(6)签发人

相关要求如下。

●上行文要标注签发人,以便上级机关询问。签发人指发文机关主要负责人。

●签发人在发文机关下空两行,右空一字,在发文字号同一行右侧对称位置,发文字号在左侧空一字位置。

●形式:签发人+全角冒号+签发人姓名。

●一行最多放两个签发人,当签发机关多于两个时,需要换行,每行签发人姓名的第一个字要对齐,发文字号和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在同一行(见表1-7)。

●签发人姓名之间空一字,姓名若是两个字,中间应空一字。

表1-7 签发人格式

3.主体

主体的要素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印章、成文日期、附注、附件,用一条和前面红色分隔线等宽的黑色分隔线与版记隔开(见图1-15)。

(1)标题

相关要求如下。

●在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的位置居中排列。

●用二号小标宋体。

图1-15 主体各要素

●完整形式为“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实际使用时既可以使用完整形式,如“××公司关于新产品的营销方案”,也可以只有事由和文种,如“关于×××同志任命的通知”,或者只有发文机关和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还可以直接写文种,如“通知”(见表1-8)。

表1-8 标题形式及示例

●多单位联合发文时,各机关名称之间空一字。

●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或人名时,各机关名称、人名之间用顿号,不用空格。

●发文机关不多于三个时,列出所有机关名称。

●发文机关多于三个时,可以省略部分机关,用“等”字概括。

●除了法律、法规、规章可以加书名号,标题中不可以使用其他标点符号。

●标题较长时,可以分多行居中排列(见图1-16)。

图1-16 长标题的各种排列方式

(2)主送机关

相关要求如下。

●在标题下空一行居左顶格写;如果主送机关多到一行写不下,回行时仍然要顶格写。

●用三号仿宋体。

●形式:主送机关+全角冒号。

●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如“各区、县政府”。

●主送机关一般按重要程度排序。

●同类型机关之间用顿号,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不同类型机关之间用逗号,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除了直接面向社会的公告、公报、通知等,一般公文都要写主送机关。

●上行文原则上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主要部分,用来表达发文机关的主要意图。相关要求如下。

●在主送机关的下一行写正文,每个自然段首行缩进两个字,各自然段之间不空行。

●正文部分的标题最多分为四级,即“一、”“(一)”“1.”“(1)”,依次用黑体、楷体、仿宋体、仿宋体(见图1-17);如果不够四级,一般使用一级和三级标题,可以跳用,不能逆用。

●正文用三号仿宋体。

●涉及附件时应加括号注明,如“(见附件)”或“(附后)”等。

图1-17 正文各级标题字号

(4)附件说明

根据需要添加附加说明,既可以加,也可以不加。常见的附件说明有两类:一类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或正文的参考材料,如图表、其他文字材料等;另一类是专门用来上报或下发的附件,包括“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和随文颁发的制度、办法、规章等。

●在正文下空一行写附件说明,左空两字。

●用三号仿宋体。

●形式:附件+全角冒号+附件名称。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如有多个附件,用数字标注顺序号,顺序号后面用小圆点。

●附件名称较长需换行时,应与上一行附件名称首字对齐(见表1-9)。

表1-9 附件说明格式

(5)发文机关署名

发文机关署名必须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一般以发文机关名义签发,个别以领导人名义签发的文种应由本人在落款处签名或加盖签名章。

(6)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一般位于正文右下方,用阿拉伯数字写全年、月、日,不补虚位。例如,“3月”不用写成“03月”。

需要盖章的,右空四字(印章不能超出版心,要为印章预留位置);不需要盖章的,右空两字。

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一般公文以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联合公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7)印章

大部分公文都要盖章(见表1-10),少数特殊情况除外。

表1-10 盖章与不盖章的公文(部分)

①加盖印章的公文(发文机关署名位置由成文日期决定,成文日期位置由印章大小决定)

a.单独行文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右下方写发文机关名称、成文日期并盖章。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给印章留出位置),上边缘距离正文或附件说明多少行由印章大小决定。只要能确保成文日期处于印章中心偏下的位置即可,印章上边缘与正文或附件说明的距离控制在一行内。

●发文机关署名在成文日期的上一行,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对齐(见图1-18)。

图1-18 盖章格式(单独行文)

b.联合行文

●首排印章上边缘与正文或附件说明的距离控制在一行内。

●最后一个印章要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两个机关联合发文时,印章上边缘对齐,相互不接触(见图1-19)。

图1-19 盖章格式(两个机关联合行文)

●超过两个机关联合发文时,注意每排最多三个印章,两端不超出版心。印章之间不重叠、不接触,每个印章与对应的发文机关署名居中对齐(见图1-20)。

图1-20 盖章格式(超过两个机关联合行文)

●发文机关署名排列顺序应与发文机关标志排列顺序保持一致。

②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a.单独行文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写发文机关署名,再下一行写成文日期。

●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的位置相对固定,整体上与边缘有两字的距离。

●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的相对长度会影响二者位置。

●当发文机关署名较短时,先确定成文日期的位置(右空两字),再确定发文机关署名的位置(见图1-21)。

图1-21 不盖章格式(单独行文且发文机关署名较短)

●当发文机关署名较长时,先确定发文机关署名的位置(右空两字),再确定成文日期的位置(见图1-22)。

图1-22 不盖章格式(单独行文且发文机关署名较长)

b.联合行文

●先写主办机关,再依次列出其余发文机关,其余发文机关与主办机关左右两端对齐。

●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的相对长度会影响二者位置,相关要求与单独行文时一样(见图1-23和图1-24)。

图1-23 不盖章格式(联合行文且发文机关署名较短)

图1-24 不盖章格式(联合行文且发文机关署名较长)

●其他格式与单独行文时一样。

③加盖签名章的公文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两行、右空四字盖签发人签名章。

●在签名章左空两字写签发人职务。

●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写成文日期(见图1-25)。

●联合行文时,一个单位占一行,先盖主办机关签发人签名章,其余发文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要与主办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

图1-25 签名章格式

(8)附注

●在成文日期的下一行左空两字写附注,用圆括号括起来,换行时要顶格写。

●用三号仿宋体。

图1-26 附注格式1

图1-27 附注格式2

●既可以说明传达范围,如“此件发至县级”“此件公开发布”(见图1-26);也可以说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见图1-27)。

(9)附件

●附件既可以和正文装订在一起,也可以不和正文装订在一起。

●“附件”两个字及附件顺序号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顶格写,用三号黑体。

●附件标题在版心第三行居中位置。

●其他格式参考正文。

4.版记

版记用一条黑色分隔线与主体隔开,这条分隔线与版头部分的红色分隔线等高等宽(高0.35mm,宽156mm),只有颜色不一样。

版记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要素。版记中其他要素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间需要添加一条细分隔线(高0.25mm,宽156mm)。版记中最后一个要素之下也有一条黑色分割线(高0.35mm,宽156mm),该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页的版心下边缘重合(见图1-28)。版记必须写在偶数页上,即便公文很短,第一页就可以放下全部内容,版记也必须写在第二页。

(1)抄送机关

相关要求如下。

●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的格式一样,二者之间不加分隔线。

●左右各空一字。

●用四号仿宋体。

●完整形式为“抄送+冒号+各抄送机关”,各机关之间用顿号(同一系统)或逗号(不同系统)分隔,换行时与冒号后的第一个抄送机关首字对齐,最后用句号结尾。

图1-28 版记各要素

●各机关名称应该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统称。

●按照上级机关、同级机关、下级机关的顺序排列。

(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相关要求如下。

●印发机关指公文的印制部门,不一定是发文部门。

●印发日期是接稿后送去印刷的时间,法定公文的处理程序较长,成文日期与印发日期常有时间差。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都写在抄送机关下一行,印发机关居左,印发日期居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都用四号仿宋体。

●印发机关左空一字,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写全年、月、日,后面加“印发”二字。

5.版心外

页码放在版心外,也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页码两边各空一字,左右各加一条线“-”,线与版心下边缘的距离是7mm。

●一般用四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

●奇数页和偶数页页码标注形式不同(见图1-29和图1-30)。

图1-29 页码格式(奇数页)

图1-30 页码格式(偶数页)

●附件和正文装订在一起时,附件页码接着正文页码;不装订在一起时,附件独立编页码。

6.三种公文的特殊格式

函、命令和纪要这三种公文的格式与其他公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见表1-11和图1-31、图1-32、图1-33)。

表1-11 函、命令、纪要格式与一般公文格式的对比

(续表)

纪要的格式比较特殊,需要写清楚参会人员、时间、地点等。会议的种类繁多,各组织的会议形式也不固定,一种会议纪要格式很难满足所有组织的需求,所以各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格式。

图1-31 函通用格式

图1-32 命令通用格式

图1-33 纪要通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