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兵备和名匠

君臣一番交心后,李商隐这个秘书在领会领导心意方面,果然长进不少。

在舆论控制方面着重加强了道德普及,分别以红颜命薄,和斗米恩、升米仇为主题,做了两首诗《绮罗叹》和《悯恩仇》,分别占据了一期报纸为主题,然后在后一期进行了这两者之间的讨论,引发了民间热议。

使得民间对于忘恩负义之事,额外鄙视了几分,对后续的朝廷有些超规格的征兵规模,也没人爆出怨言来。

当然,李瀍的征兵规模,还是有所控制的,他只征了三万正兵,另外三万是预备兵,这三万人,是他预备对付吐蕃每年一次的打草谷的,三万预备则是他不确定吐蕃人打草谷的规模,防备吐蕃人来势太猛,守御力不足准备的。

这样的准备,不排除做样子给周边的藩镇看的因素,长安周边,还有朔方、同华、凤翔、安北几个大藩镇在,其中朔方和安北是镇北境的,即便他们愿意服从长安的安排,当地也要牵制部分力量的。同华则是镇守长安的东大门潼关的,而凤翔则是主要防守陇右,也就是陇西高原的,是防御吐蕃的主要力量。

吐蕃能年年来犯,就是因为凤翔镇不给力,每次都是放任吐蕃人通过辖地,从高原倾泻而下,直冲长安,才给首都带来麻烦。但唐廷也奈何不了凤翔镇,后面凤翔更是出了个李茂贞,直接把唐皇都给俘虏了,直接给最后篡位的朱温打了个样。

李瀍的首个目标就是凤翔镇,打吐蕃的同时,他就准备连凤翔镇一起推了,这种防御要地,肯定要拿在自己手里才安心,他已经准备联络归义军了,长安这边能给出的策应,长途跋涉走丝路是不可能的,无非是粮草补给和在高原对吐蕃兵的攻击。

所以,李瀍第一个要威慑的目标就是凤翔镇,李茂贞什么的,反正还没出生呢,就让自己将其扼杀在襁褓中吧。

佛道两门的动作都很快,道门直接拿到了配方,很快就搞出了火药来,李瀍拿这些样本为模型,打造了原始的火铳出来,给鸳鸯阵配上了四个火铳兵,也就是镗钯手,极大的增强了鸳鸯阵的远程杀伤力。

佛门那边,悟玄本来收拾一下,就要上路了,但李瀍拦住了他,表示准备让他带过去的东西还没准备好,得等几天,到了秋天再出发才好。

然后,夏天到了仲夏时分,还没秋收,倒是去淮南的李德裕回来了。

李德裕先前是淮南节度使,回去办事很方便,再者,他要找的人是个已经编户的工匠,本也不难找。加上老李这趟走的本来就急,所以行程快点也无可厚非。

李德裕本来想提醒天子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想教天子这一课,对百姓不能太好,即便好也得控制度,结果出去走一趟,回来就看到报纸了,他顿时也安心了,天子懂得这道理,倒是用不着自己提醒,枉费自己担心了一路。

本来一进城,他就要入宫觐见的,但现在,他也不急了,安心的沐浴焚香,洗去一路风尘后,这才递交了入宫觐见的申请。

“李相一路辛苦了,行程比朕估计的还要快些呢,怎样?这位就是喻卿家么?”李德裕一入殿,李瀍就注意到了跟在后面的喻商。

这个名工匠的先祖就是个匠户,可说是貌不惊人,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和寻常的老农也没啥不同,单就冲他这奇葩的姓氏和木匠身份,李瀍也差不多确定了对方的身份。这时代的技艺传承,都是家族式的,要不李瀍为啥想找宇文恺的后人呢,他的手艺若有流传,必然是在他的后人中,别人他想传也传不了啊。

即便有,也没法找不是。

“草民喻商,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喻商见驾,自是战战兢兢,他本来只是江南一普通匠人,咋也没想到,皇帝能有用到自己的地方。

“起来吧,不必多礼,李相说,你对木结构的理解较深,可否一谈?”

听到皇帝问的是这个,喻商立刻抖擞起了精神,将自己的理解侃侃道来:“草民以为,木建筑的构造应为三分,即:自梁以上为‘上分’,梁以下、地面以上为‘中分’,台阶为‘下分’凡是梁长多少,则梁到屋顶的垂直高度就相应地配多少,以此定出比例……”

李瀍听了一会儿,不由失笑,这不就是几何原理么?不知道自己默写一本《几何原理》出来,能不能和这位华夏名匠之父,嗯,或许是祖父,五代时间不长,或许是两代人,看这喻商的年纪不小了,很有可能是那位宋初名匠的祖父,甚至更高一辈也未可知。

懂几何原理的,那就容易沟通了,李瀍直接插话,就六边形和更多角的形状的契合物,在建筑中的作用跟喻商讨论了起来。

倒是听得一旁的李德裕一脸懵逼,皇帝居然还能跟下贱的工匠说得来?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倒是真厉害,李德裕觉得自己能在工匠施工过程中,注意到喻商的不寻常,已经算是观察仔细了,没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皇帝居然还懂工匠原理,比自己又高出一层了,厉害,实在厉害。

“李相,这个人选你寻得不错,这样,朕今晚默一本书出来,然后……”

“敢教陛下知道,草民不识字。”李瀍维一停顿,喻商赶忙接话道。

“那就找人读给喻卿听,喻卿你也赶紧思考,这四层的木制小楼,要如何建才最为稳固。”

喻家家传的手艺,主要是建佛塔的,他那个后世留名的孙子或是重孙子喻皓就是因为帮宋太宗建了十三层的佛塔而留名于世,但华夏的建筑技术,在满清时经历过一场浩劫,很多东西没能传到后世,其中就包括了喻皓的数本著作。

让喻商建四层木楼,其实是浪费的,但木楼这东西,还是不要建太高了好。刚才的讨论中,喻商也提出了隐患,他刚到长安,就觉得风大,考虑到他不了解的西北的风土,还是建四层的最为安全。

佛塔是不住人的,建七八层喻商觉得没啥问题,但公寓楼可是住满人的,还是慎重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