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路上的疯女人

小时候,我家门口的那条土路上,时常走过一个疯女人。她总是低着头,脚步匆匆,嘴里不停地咕哝着什么,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她的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但奇怪的是,她身上从来没有那种疯人常有的臭味。

“离她远点。“每次看到她经过,母亲就会这样叮嘱我们兄妹几个。其实不用母亲说,我们也会自动躲开。倒不是怕她,只是觉得和一个疯子打交道总归是不体面的事。村里的孩子们都这样,见了她就远远地跑开,有时还会朝她扔小石子。她从不生气,只是加快脚步离开,嘴里念叨得更急了。

她走路的样子很特别,不是疯疯癫癫的,而是像在赶什么重要的约会,脚步又快又稳。有几次,我甚至觉得她嘴里念叨的是一首儿歌的调子,但当我竖起耳朵想听清楚时,她又走远了。

后来长大了,上初中二年级那年农忙时节,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约定互相帮忙干农活。轮到去D同学家那天,他显得特别犹豫。

“要不...改天吧?“D同学搓着手,眼神闪烁。

“怎么了?不是说好今天去你家插秧吗?“我问道。

D同学的脸涨得通红:“我家里...有点特别。“

我们几个都笑了:“谁家没点特别的事?快走吧,再晚太阳该毒了。“

到了D同学家,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是疯女人。

D同学家的地确实需要人手。他父亲不在家,我们也并没有问。疯女人虽然神志不清,但简单的家务活还是能做的,只是需要有人在一旁提醒。大部分时间,她都靠在厨房的墙上,低着头自言自语。

插秧时,D同学一直很沉默。午休时,我们坐在田埂上吃他母亲烙的饼。

“你妈...做饭挺好吃的。“我试图找话题。

D同学盯着手里的饼,突然说:“她以前是村里最手巧的媳妇。“

我们都没接话。阳光照在刚插好的秧苗上,嫩绿的叶子微微发亮。

“我六岁那年,妹妹掉进河里淹死了。我妈跳下去救,没救上来...从那以后,她就变成这样了。“D同学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但她记得所有关于我的事。我什么时候放学,喜欢吃什么,甚至是我哪件衣服该洗了...“

回学校的路上,我们又看见了疯女人。她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件外套。等我们走近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外套递给D同学,嘴里念叨着:“变天了...变天了...“

D同学接过外套,轻轻说了声:“妈,回去吧。“

从那天起,我再见到疯女人时,再也不会躲了。有时她似乎认出了我,眼睛会亮一下;有时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反应。

去年回乡,听母亲说疯女人去世了。走得很突然,是在一个清晨,D同学发现她靠在厨房的墙上,像是睡着了,手里还握着要给儿子准备的早饭。

我走到那条熟悉的土路上,风从田野上吹过来,带着稻苗的清香。恍惚间,我似乎又看见那个低着头匆匆走过的身影,衣襟上别着几朵野花,嘴里哼着听不清的调子。

原来疯癫与清醒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即使是破碎的心灵,也闪烁着泪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