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提出临床综合诊疗方案
一、主要学术主张与诊疗原则
1.坚持用中医药文化来引领临床诊疗工作
秉持蒙医传统风格和家学医德医术,努力奠定中医药学文化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临床实践,并以此形成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
2.善于与患者沟通
涉猎文、史、哲、艺,有较广泛学识,善于用艺术语言和生活化的通俗语言来与各行各业学养参差的患者进行沟通,取得病员对诊疗的信任与信心。
3.重视临床细节信息的采集
特别关注患者的神色形态,评脉察舌,从细微举动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行准确判断,取得首诊效应。
4.强调医武结合
以蒙古族传统习武练功为手法身功的物质基础,以武术准、稳、巧、快技击为手法技巧,手医心医,心手合一,形神兼备,以武术为手法化源之本,瞬时发力,正骨上骱,使患者痛苦少、愈合快。
5.擅用外治法
认为伤由外受,治宜外取。用药侧重外治,并随证活变,如对同一肢臂,因证不同,可分段用药,分杀其势,用药各殊,同步取效。
6.夹缚固定因功能、因形制器
在夹板使用上,主张因形、因功能制器。例如近关节处骨折,改用铰链式夹板于关节上下固定,既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又可防止关节粘连影响功能。
7.寓舞于医,以舞促练
筛选舞蹈戏剧训练动作招式进行伤后康复功能锻炼,常配合明快、舒畅的音乐,以音乐、舞蹈有祛邪解郁、舒展筋骨之功,练身炼心,促进功能康复与健身。
二、诊疗经验与临床效果
(一)动静结合,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何天祥认为,合理处理动(活动)与静(固定)的矛盾关系,发挥动静结合的治疗作用,可收到伤愈与功能恢复事半功倍之效,是促使骨与关节损伤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措施之一。
骨折整复后必须固定,以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但因人不是一个简单的“钢体”,不能绝对机械固定,更不能长期超关节固定而“作茧自缚”。否则,气血凝滞,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故除近关节处骨折外,一般顺乎生理自然,不超关节固定,而且对夹板大小、强度、韧性以及绷带缠绕方向及松紧度均精心研究,以利于肢体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血肿期的包扎固定,以及中间换敷药的固定,要根据伤情、伤员的体位情况,适当增减夹板进行合理的固定,有利于功能恢复。
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随着瘀肿消减,断端逐步愈合,适时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固定与发挥固定的功能。如桡骨科利斯骨折,在不影响固定与无痛的情况下,屈伸手指关节,适当活动腕关节,通过肌肉的纵向收缩与放松,既能增强骨折的固定,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又可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时并进。
(二)手法精巧,可减轻患者痛苦
《医宗金鉴》:“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何天祥对正骨手法提出了“使患者不知其苦,方能称为手法”的艺术境界。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识解剖,明病机
如肱骨上段骨折,由于胸大肌牵拉,近端向内移位,明乎损伤的创伤机制及骨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当能“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2.勤练身功
肩、肘、腕、指齐力配合,劲达指端,施法时才能量体量伤而得心应手。
3.掌握按力学原理加大弯矩、加长力臂整复骨折的力学手法,使病员痛苦少、愈合快
例如,84岁蒙古族老人刘某,右股骨颈骨折。让患者仰卧,医者一手固定于患肢大粗隆部位及臀部外侧作支点,另一手握膝关节缓缓上提以为力点,股骨干为力臂,骨折处为受力点,经轻巧用力牵拉而整复,患者痛苦少,愈合快。刘老寿至百岁尚能行走。若盲目施法,生扳硬压,定会使得伤而又伤,贻害匪浅。
(三)分段用药、分杀其势、同时收功
何天祥认为,骨伤科用药多破血理气。为了照顾老、幼、妇、孕不胜诸药的禁忌,宗“伤由外受、治宜外取”之旨,治伤用药多侧重外治,并可分段用药,分杀其势。例如,治女工张氏右尺桡骨陈旧性骨折,自右桡骨茎突部已有克氏针穿入内固定,近端直达肘关节,远端外露于桡骨茎突皮肤外,至诊时已过3个月,肘关节功能受碍,骨折尚未愈合,针尾外露处感染,红肿热痛。何天祥指出,此病例虽在同一肢臂,由于病证不同,须投药各殊,以分杀其势,齐头并进,才能同时收功。故在桡骨远端处外敷骨炎散(芙蓉叶、黄柏、苍术、蒲公英等)抗感染,在骨折处重用接骨药(螃蟹粉、川续断、醋炙自然铜等),在肘关节处敷通利关节药(伸筋草、舒筋草、土鳖、姜黄等),经治2个月痊愈。此为侧重外治、分段用药之创举。
(四)手法与药物并施,可一举多得
手法治疗,是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借用术者的手直接作用于所需治疗的效应部位,通过皮肤、肌肉、筋膜直达骨节。手法所施之轻重又直接影响到受治部位刺激的强弱,尤其对一些旧宿痼疾,往往手法都施法较重,刺激亦强,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刺激较强的手法,直接在皮肤上操作容易造成一些表浅的损伤,对初学者更是如此。又如隔一层按摩巾施法,则会影响指感。何天祥以药酒为介质施法,其意义有:①减少刺激,增强局部血液循环;②促进局部对药物的吸收,即手法引药入内,增强治疗作用;③恢复手法所造成的损伤;④酒为百药之长,以药酒之深窜、温经通络之性,散寒除痹。药物与手法并施的治疗原则,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又为手法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