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瑞霁中医肾病临证经验
- 柴瑞霁
- 2643字
- 2025-04-29 20:00:27
三、柴氏医学肾病证治经验流派的形成
机遇从来都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尤其是从事中医,既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否则,无论理论多深,本领多大,如果没有实践机遇,就如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柴氏医家能在复杂众多的疑难病症中,抽丝剥茧般地把急慢性肾病独立出来,取得中医临床的丰富积淀、独到经验和传承发展,除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与扎实的临床功力外,同样也离不开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时代提供的实践机遇。
第一,父亲早年有长期的基层医疗实践经历。父亲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临床经验,与长期的农村医疗实践分不开。农村医疗条件差,从医的环境艰苦,但有临床用武之地,能从正反两方面总结提高。现在院校毕业的青年中医,多留恋城市,城里的医疗设施先进,学习条件优越,接受新医疗技术多,是有利的一面;但临床分科过细,实践机会与接触患者有限,易对现代诊疗手段产生依赖性,辨证能力削弱或退化,也是弊端。有志于中医事业的青年中医,应创造条件增加实践机会,或深入基层锻炼,努力提高中医辨证水平和能力,在此前提下,结合现代诊疗手段进行临床研究,就会成为现代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
那时父亲工作在基层农村,除常见病、多发病外,疑难危重患者也多。由于他是当地的中医名家,老百姓不管遇到什么病都去找他,在众多的患者当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少肾病患者。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基层缺少精确的检测手段,有的患者面对大型医院的肾脏穿刺等病理检测难以接受,故有些患者当时不可能得到明确的诊断。父亲就是在这种临床环境中,面对着已经诊断或难以明确诊断的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病,均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予以治疗,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父亲治疗急性肾炎的经验,大部分就是在这个时期积累下来的;同时,又因接触到大量确诊的慢性肾炎患者,从中不断总结出中医辨证论治肾病的临床经验。与此相比,现在临床上,大部分急性肾炎患者一般都首选西医治疗,中医很难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就更谈不上临床经验的积累。而且许多慢性肾炎患者,很少单纯使用中医,或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以致中医在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病的辨证治疗上,临床机会减少,作用发挥很难,或使辨证能力逐渐弱化,治疗优势不断递减,甚至还被部分西化,或者完全西化。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更能体会到父亲治疗急慢性肾炎经验的弥足珍贵和来之不易。
第二,柴氏医家临床上的全科医学特点带来的难得机遇。现在医疗体制中的中医,都按照西医的学科分设了相应明确的临床专业,除非是专门从事肾病专科的医生,其他中医很难真正接触到肾病。柴氏医学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种非常广泛,几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的各类疑难杂症都有。这种情况带来的好处是:作为一个中医,在临床上能够见多识广,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肾炎患者,获得其他“专家”难得的临床机遇。同时,也使得中医在坚持原创性中医思维的基础上,临证眼界不断开阔,能在一定的广度上把许多临床问题联系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疾病的复杂性,而不致陷于一偏。比如“肾病忌涩”这一临床观点的提出,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到认识问题,把握规律,就经过一个长期反复思考和临床观察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认识到位的。
第三,在现代医学条件下,获得中医肾病临床的实践机遇。近30 年来,我有着15 年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任职的经历,还有2 次担任中医诊治慢性肾病与糖尿病肾病科研负责人的实践机遇,加上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大量门诊或急危重症的会诊,便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是经常受邀临床会诊,配合西医治疗肾病的机会较多,不仅学会了与西医大夫学术上的沟通与对接,治疗上的相互认知与优劣互补,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医的治疗优势和特色所在。二是患者经西药治疗后,由于本身对西药不良反应的多虑或担心,要求单纯使用中医诊治。三是部分患者考虑西药治疗效果的局限性,或经病友推荐,主动转为中医治疗等。这些中医实践机遇,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对中医治疗肾病的临证思路逐渐完善,对中西医治疗肾病的优势比较,以及各自的局限性,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和感悟。如徒弟硕士论文答辩时,有专家提出黑豆为劣质蛋白,不适宜肾病的治疗,促使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观察验证,完善了“五子黑豆汤”应用于肾病的时机和临证指征的把握。在某专科医院承担“糖尿病肾病”临床科研时,一位主任多次提出中药“含钾”问题,促使我对含钾药物进行了持久的研究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深度体会和理解到研究中医和中医研究的根本区别,找到中西医配合治疗肾病的切入点、契合点,更好地发挥中西医在治疗上的各自优势。
如果没有这些实践机遇,就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积累,也不可能逐步形成一整套肾病治疗的独到理论。
第四,肾病诊治中的中西医对接与融合。在目前这种西医处于主流的医学背景之下,许多肾病患者大都会经过前期的西医治疗,应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其自然病程也随之掺杂了一些人为或用药的因素,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或临床假象,难免会给中医辨证论治增加难度,带来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是要理性认识肾病前期西医治疗的客观现状,肯定西医早期的诊断与治疗,站在中医辨证论治的高度,做好治疗上的衔接与配合,做到中医治疗优势的置换与支撑,并将西医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病机变化,完全纳入到中医辨证论治的轨道之中,凸显中医治疗特色。二是要善于主动发挥中医药优势,精准把握中医的切入点。如肾病过程中出现肾病复发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加重,可阶段性以西医药治疗为主。同时,对临证条件允许,或治疗经验成熟时,也不轻易放弃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特色与优势。我们的许多案例,都有这些方面的佐证。
中医对慢性肾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较为突出,本书中有充分的案例可以分享,这里不再赘述。值得指出的是,西医在肾病指标的检测、疾病的分期量化、微观影像的清晰诊断、终末期肾病的透析治疗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与指导意义,是控制病情、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中医在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自身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更不能放弃或否定中医辨证论治在肾病治疗上的临床意义。诸如中医对肾病的整体认识,体质的辨证把握,病机的综合分析,疾病的精准治疗,预后的康复方法,都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经验。面对当前这种以西医为主流、中西两种医学并存的医学背景,如何在肾病治疗领域,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形成共识,这是一个需要中西医临床工作者携手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