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求贤若渴
- 重生07,从造新能源汽车开始
- 宝安堂
- 2043字
- 2025-06-21 10:01:44
6月10日这天,距离婚礼还有两天,林松带着刚入职一个月的李凯,陪同赵云龙来到华夏汽车的电池总装车间。
初夏的江北,空气里蒸腾着黏腻的湿热,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车间内,机械臂不知疲倦地挥舞,零件碰撞声此起彼伏,刺鼻的机油味混着热浪扑面而来。
林松的父亲林如江、林松、李凯陪着赵云龙穿行在纵横交错的通道上。
赵云龙身着笔挺的深蓝色工装,这是在德企养成的职业习惯,即便休假也保持着一丝不苟的严谨。他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像经验老到的猎手般扫视着各个工位,每个细微的操作动作都逃不过他质检员特有的敏锐目光。
“云龙,这次可得给咱车间好好把把关。”林松拍了拍赵云龙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期待,“企业发展太快,生产线不断扩张,质检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再不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迟早要出大麻烦。”
赵云龙默默点头,径直走到一台正在组装发动机的工位前。他蹲下身子,全神贯注地观察工人的操作流程,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抚过零件表面,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
“老五,这个电池包封间隙有问题。按照标准,间隙应该控制在2 - 3毫米之间,但我目测至少有5毫米。这样下去,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会受到影响。”
林松还未开口,林如江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他立刻叫来该工位的组长询问情况,组长支支吾吾地解释:“最近订单实在太多,工人为了赶进度,有些细节就......”
赵云龙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灰尘,语气严肃:“赶进度绝不是降低质量的理由!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次疏忽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毁掉企业的声誉。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旦因为质量问题发生燃爆,后果不堪设想!这种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说着,他继续向前走去,每到一个工位都驻足仔细检查。没过多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就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问题。
当一行人来到质检科的检验区时,质量科科长孙强带着略显僵硬的笑容迎了上来:
“林总,这位就是您说的德国企业的专家吧?欢迎欢迎!“
孙强向来嘴碎,说话不经大脑,林松早就对他颇有微词,一直想找机会换掉他。可孙强是父亲林如江的徒弟,进厂多年,工作上也算有些办法,这才迟迟没有动作。这次请赵云龙来,林松就是想借机敲打敲打他。
“赵工不仅是德国企业的质检负责人,还是我大学同学,特意从鹭岛赶来帮忙的。”林松特意强调了两人的关系。
赵云龙礼貌地点头致意,随即开门见山:“孙科长,我在车间转了一圈,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零部件的抽检比例过低,有些关键部位甚至没有进行探伤检测,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孙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赵工,我们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您一来就挑三拣四,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我们车间的工人经验丰富,很多问题光凭肉眼和手感就能判断。”
被当众指出问题,好面子的孙强立刻开始反驳。赵云龙眉头一挑,语气更加严肃:
“经验固然重要,但质检是一门科学,必须依靠数据和标准!肉眼和手感能保证万无一失吗?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小瑕疵就可能让我们失去客户的信任。”
“哼,说得轻巧!”孙强冷哼一声,“德国企业标准高,那是因为人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华夏汽车能比吗?按您说的改,成本得增加多少?生产效率又得下降多少......”
“成本问题自然有公司高层考虑,你的职责是把质检工作做好!“林松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孙强。
“林总,我一直兢兢业业,大家都看在眼里!老林总,您给评评理!”孙强被当众斥责,满脸委屈地向林如江求助。
“够了!”林如江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孙强,赵工指出的问题必须重视!质量是企业的根本,没有质量,一切都是空谈!你立刻组织人手,按照赵工的意见进行整改!”
即便得到命令,孙强仍然满脸不情愿,嘴里嘟囔着:“老林总,这么改难度太大了,下面的人也不一定配合......”
“这是命令!”林如江眼神坚定,不容置疑,“如果连质检这道关都守不好,以后还怎么和其他企业竞争?”
说完,他转向赵云龙,语气诚恳:“赵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华夏汽车刚起步,肯定有很多不足,您是专业人士,又是林松的同学,还请多费心。”
感受到林如江的诚意,赵云龙郑重地点头:“林总放心,这次我请了十天年假,除了林松结婚那天,其他时间都会待在厂里。”
“太好了!真是雪中送炭!”林如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回程路上,林松看着身旁还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赵云龙,心中感慨万千。
大学时,寝室八人中最勤奋好学的就是赵云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家都以为他会考研深造,没想到他早早成家立业,毕业后就回到鹭岛工作。
上次在魔都见面才知道,他高中就订了婚,大学期间就有了孩子。
在前世,林松和赵云龙交集不多,只在20年后匆匆见过几面。那时的赵云龙过得并不如意,随着传统发动机被新能源车机逐渐取代,他所在的德企鹭岛风光不再。因为要抚养四个孩子,他不敢轻易跳槽,收入锐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涌上林松心头:如果能邀请赵云龙加入华夏汽车,既能让他发挥所长,又能提升企业的质检水平,岂不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林松闭上眼睛,开始琢磨该如何说服这位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