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颇有家资

青松山,山体不大,却是安阳公国内远近闻名的名胜风景,伫立江畔,处处可见长青松柏,常年云雾缭绕,颇为缥缈,似有仙气

山腰处,一座规模并不大的道观坐落于此,名为长春观,白墙黛瓦,观口前栽两株千年长青树,郁郁青青,一颗是松树,另外一颗也是松树。

道观的这一任道长,道号名为“青阳子”。

此刻道长已经外出一个月,仅有几位徒弟在道观中主持日常事务。

直至太阳落下,黄昏漫天,一位风尘仆仆的青衫道长才出现。

道长颧骨颇高,天庭饱满,目有神光,留有一尺长须,健步如飞,颇有仙风道骨,正是道观的主人青阳子

可明明是修道有成的高人,此刻青阳子脸上有着明显的疲惫之色,衣袍角落有暗褐色的污渍。

直至进了道观,几名弟子族拥上来,开始伺候自己的师父,并汇报着一个月以来发生的事情。

青阳子面无表情的听着,因为身心疲惫,有着微不可查的不耐。

这时候,一名弟子说道:

“师父,半月前有一贵人,差遣仆人到我观上递上请帖和香火钱,欲邀请您去他府上,讲经颂道,传授养生益寿的武功....”

话听一半,青阳子便微微摇了摇头,语气透露些许疲惫,说道:

“为师下山出游已久,此刻回归略感疲惫,需要休息数日...诚灵,你给为师代笔,给那贵人写一份回帖,大体就说为师身体抱恙,十天半月内不便出门,还望贵人见谅。”

作为修行有成,颇有名望的道士,青阳子已经不需要为了些许香火钱奔走劳累。

特别是下山这一个月,他和一个极凶的邪道斗法,险些折损性命,此刻归山已经是身心疲惫,哪有多少心情教人养生之术?

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犯不上为了几两银子折腾自己....

然而,名为“诚灵”的道童张了张嘴,赶紧补充道:

“师父恐怕有所不知,这位贵人不一般,光是下人登门拜访的香火钱,就值黄金百两....”

青阳子闻言,呼吸一促,问道:

“给多少?”

弟子竖起一根手指头,结巴道:

“黄金百两....还只是见面礼。”

青阳子面色一正,语气中惰怠不耐一扫而空,赶紧追问道:

“好徒儿,你且给为师细说一下,这位贵人是什么来头。”

弟子闻言,便一五一十的述说道:

“贵人乃是安阳公,昔日的建祯帝,半月前入驻佑鹿城,想向师父您讨教养生之术。”

青阳子恍然大悟,抚摸着长须,语气唏嘘道:

“原来是建祯帝啊...”

青阳子时常游历俗世,自然清楚建祯帝的名号,饶是如此,他也不免心中感慨,三百年的大炎王朝还是落幕。

对于达官显贵,向自己讨教养生之术,青阳子并没感觉什么意外,这种业务他做的也不少,已经轻车熟路,习以为常。

对方也只是一个无权无势谋求安逸的安阳公,并且还很有钱!

青阳子虽然修行有成,但还不是餐风饮露的仙人,平日吃喝住行,修道练丹都要花钱,且花销不菲。

青阳子本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奈何对方给的实在太多了。

了解详情后,他即刻改口,微笑道:

“安阳公既然有如此诚意,为师若是推脱,倒是显得不识趣了,也罢,也罢,且让为师按礼数沐浴斋戒三日,再....”

话说一半,青阳子顿了顿,突然询问道:

“安阳公可是半月前,差人送上请帖?”

“正是。”徒弟答道。

青阳子眉头微皱,心中嘀咕道:

“安阳公已经等候了我半月,若是再因斋戒推迟三日,安阳公恐心生不快,转而找他人寻求养生功法,这佑鹿城方圆百里,也不止我一家可授养生之法....”

佑鹿城内外,除了长春观这道家修行场所外,还有一名为“大德寺”的佛家修行场所。

要论消灾养生,大德寺的僧众也颇为擅长。

二者是同行竞争的关系,并且大德寺修宝刹养僧侣也费钱,要是知晓安阳公愿意斥重金求教养生功法后,这群秃驴怕是赶着上门,抢着接业务!

一想到这种可能,青阳子便面色微变

看到同行赚自己的钱,简直比亏钱还难受!

道长再度改口,说道:

“无需斋戒,诚灵,诚心,诚意,你们三人明日就随为师,登门拜访那位安阳公!”

“弟子明白。”

三位被点名的弟子出声附和。

....

次日,青阳子换上了件华贵道袍,手捧浮尘,面有红光,脚踏四方步,沉稳大气,三个道童亦步亦趋,一副得道高人的气派模样。

然而,当走到王府门口时,他便撞上了一伙口诵佛号的大德寺僧众。

“善哉,善哉,不知青阳道长现身于此,所为何事?”

大德寺的长眉老僧,笑眯眯的发问。

青阳子抿了抿唇,脸色虽然不太好看,却从怀中掏出一封请帖,朗声道:

“贫道受安阳公邀请,特来府上,讲经诵道,不知圆空方丈来此所为何事?”

法号圆空的长眉老僧眼睛微眯,同样从怀里掏出一封请柬,斯条慢理道:

“正巧了,老衲也是收到安阳公的请柬,特来府上,消灾传法。”

双方对视,眼神中似乎无形气劲在隔空对抗。

这时候,王府大门缓缓打开,宦官黄宏露面,见两伙人齐聚,赶紧说道:

“两位高人居然在今日齐聚,我家殿下已经等候数日,还请两位入内。”

青阳子冷哼一声,圆空无视,只对黄宏笑脸相迎,僧道二人并肩进入王府。

稍后,两人得到座次

姜启现身,坐上首位置,见佛道两家互相看不顺眼,便先声叹息道:

“也是孤求法心切,广邀得道高人,未曾想你们两家今日齐至,其中若是发生冲撞,首先便是孤的不是。”

说着,姜启挥了挥手,几名宫女呈上红锦布盖的盘子。

又听他感叹道:

“孤身无长物,因宣帝怜悯,得食邑万户,故颇有家资,些许薄礼,还望两位高人笑纳。”

青阳子和圆空斜视,看到锦绣盖子下,显露出几块灿灿金锭。

见钱眼开,饶是得道高人,嘴角也自然而然浮现几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