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明代

《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绘制,绘制者不详。绢本彩绘,清朝初年将全部汉文注记用满文标签覆盖,图幅纵386厘米,横456厘米。该图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大明混一图》方位上北下南,地图描绘范围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非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图中着重描绘明王朝地方行政建置、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表现了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等共计数千余处。明初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治用粉红长方形书地名表示,其他各类聚居地均直接标以地名;蓝色方块红字书“中都”(今安徽凤阳)、“皇都”(今江苏南京)表示首都所在;山脉以工笔青绿山水法描绘;除黄河以粗黄曲线表示外,全图水道均以灰绿曲线表示。此外该图并没有明显的疆域界线,仅以地名方框的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

在《大明混一图》上,域外部分的欧洲和非洲地区描绘得都很详细,非洲大陆位于地图的左下方,其中河流的方位非常接近尼罗河和奥兰治河,突出部分的山地与德雷肯斯山脉的位置吻合。地图中还显示在非洲大陆的中心有一个大湖,这可能是根据阿拉伯的传说绘制的。

《大明混一图》的域外部分与元末李泽民绘制的《声教广被图》有关。据权近《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跋文“天下至广也,内自中邦,外薄四海,不知几千万里也。约而图之于数尺之幅,其致详难矣。故为图者,率皆略。惟吴门李泽民《声教广被图》颇为详备”来看,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其绘制范围应该非常广大,是一幅寰宇图。采纳了《声教广被图》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图中河川和淡水湖是蓝色,海和盐湖是绿色,这种着色法与阿拉伯地球仪的着色法一致,因此《大明混一图》应该受到了阿拉伯地图系统的影响,也就是说被其采纳的《声教广被图》也可能受到了阿拉伯地图的影响。受到《声教广被图》影响的《大明混一图》同样非常可能含有阿拉伯地图的成分。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大明混一图》的海外部分可能是根据元代札马鲁丁所制的地球仪和彩色地图绘制而成的。札马鲁丁,波斯马拉盖城的天文学家,受当时统治波斯等地区的旭烈兀汗(忽必烈的弟弟)的派遣前往忽必烈处。至元四年(1267),札马鲁丁负责制造了七件阿拉伯天文仪器,其中就包括“苦来亦阿儿子”,即地球仪。虽然由于札马鲁丁的地球仪已经遗失,现在推定《大明混一图》受到该地球仪的影响有失根据,但综合上述几种观点来看,《大明混一图》所绘制的海外部分,其资料非常有可能来源于阿拉伯地图。

《大明混一图》对明代寰宇图和天下图的绘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代中后期很多寰宇图在绘制时可能参考了《大明混一图》,产生了所谓的“大明混一图”类型的地图,如中国大连市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杨子器跋舆地图》,韩国仁村纪念馆收藏的《混一历代国都疆理地图》、首尔大学奎章阁收藏的《华东古地图》,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妙心寺麟祥院藏《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京都大学文学部地理学教室藏《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广轮疆理图》以及日本大仓集古馆藏《广轮疆理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