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在治文学史之余,也会根据兴趣写一点谈当代小说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些是对文学史问题的补充,有的则单独存在,是想谈一下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看法。从第一篇文章到最后收笔,迄今为止已有十年左右,这次承蒙我大学老同学关爱和教授的好意,编成一个集子出版。

最近三十年来的当代小说,真是精彩纷呈,群星灿烂,作家们各显神通,共同创造了百余年来中国小说创作所少见的一个黄金年代。本书所写小说家,我大多数认识,有的曾被我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给学生们演讲,有的是在研讨会上见过面,即使与其中几位曾经在一起吃饭,也只是简单聊上几句,算不上密切交往,顶多说是一面或几面之缘。对当代文坛,我可能抱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虽然这并非我主观意志所致,可实际情形如此,久而久之,也就这样了。也正因为有过见面之缘,我对这些小说家,并非只是隔着小说作品纸张的距离,而有点直观印象。还因为有过交谈,有些还曾派过研究生对他们做过专访,信息就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流,至少是我自己亲身感触到了。所以每当打开电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丝毫不觉得所写的小说家和他们的作品陌生,反而有点亲近之感。写小说评论,是不能完全不知道作家本人的,尤其是写与自己同时代的小说家们。

然而,又因为与这些小说家不是非常熟悉,没有个人私益,所以写起文章来,心里没有任何负担,更没有完成什么任务的人情压力,这就使我有时下笔的时候比较放肆,任凭思想和想象在电脑屏幕上驰骋,如此难免存在对作品阐释过度的现象,但有时候字里行间也会灵感忽现,与作品发生奇妙的碰触,也许写出了一点点别人不曾涉及的东西来。坦率地说,我对本书评论的小说家们是充满敬意的,由于也会看到某些作品的不足,所以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是诚实的,或许还是比较胆大妄为的,我把后者看作是对小说家们杰出艺术想象力抱有敬意的表现之一。

最后得感谢武新军教授允许我把书中的一部分文章,拿到给他和其他教授的博士生、硕士生的面前发表,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讨论。记得一次大雪天,新军教授和我的学生李建立副教授,一直陪着我在会议室给学生讲授,外面雪片纷飞,屋内却浑然不觉,之后又在文学院楼下送我上车。这些情景犹在眼前,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2015年年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