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
- 胡莹
- 2367字
- 2025-04-24 19:49:56
第三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为了全面解析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保护,笔者需要再次强调本书谈及的保护是指广义之内涵,即借鉴档案学相关基础原理,将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事业置于一个系统的框架之内,从搭建不同形式的框架以达到实现保护的目的,到框架内各构成方之间关系运转的过程控制,再到框架内各个构成方针对东巴古籍文献遗产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这些保护工作的完成需要根植于一个完整的过程,可将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工程来分析,这个结构化的工程以及工程内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借助档案学理论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实施。
本书所涉及的档案学原理主要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源原则”、“全宗群完整原则”、“档案鉴定理论”以及“档案管理原理”,这些档案学原理的运用将贯穿于东巴古籍文献遗产概念界定、保护策略层次划分以及各层次保护实践的内容中。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联合实际的思路,笔者将用图1-2加以明示。

图1-2 档案学基础原理运用于本书内容指导[22]
对于本书研究对象东巴古籍文献遗产范围的划分,笔者借鉴了档案学之“全宗群”“来源原则”“档案鉴定原则”以及“档案类别划分”的理念。
在此,为了维护与保持研究对象的历史联系,笔者将所有涉及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信息资料视为保护对象,进而构成一个有机群体,即东巴古籍文献遗产全宗群。鉴于业界对于东巴古籍文献内容划分并不一致,因此,此处的全宗群组织方法是按照信息资料的载体形态这一特征构成的。
东巴古籍文献遗产范围内的载体形态多样,一方面,保护对象范围内的载体形态是通过直接形成以及转录而成两种方式组成的;另一方面,不同载体形态形成的保护对象又保存于不同的收藏机构,其来源地以及来源机构都有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运用“来源原则”划分这些保护对象。这里的来源不仅指形成方式及地点,也代表收藏处所。
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可运用于指导东巴古籍文献遗产内容、范围及保护等级的界定。由于东巴古籍文献遗产存在直接形成与转录而成两种形成途径,根据以1949年作为划分民族古籍文献的标准,笔者认为,档案鉴定原理可指导本书更为客观科学地划分研究对象内容及范围。结合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及收藏东巴古籍文献基层单位的客观条件,保护开展也需基于研究对象保护轻重缓急程度而分批次、有步骤地实施。
档案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类别划分,若以载体形态作为标准,则档案可以分为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以及数字等类。无论以哪一种材料为载体,档案的原始性与凭证性都无丝毫减弱。据此可知,基于整体性保护目标,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其概念范围的界定也可以在传统手工纸为载体的东巴古籍文献基础上有所增益与拓展。无论以纸质、布料或声像、数字材料作为载体,东巴古籍文献遗产固有的多元属性均能与之对应。
在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过程中,笔者很多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都来源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其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的文档一体化理论构建于一个管理过程之上。它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它试图使文件的整个生命运动过程都得到全貌控制。[23]基于全貌过程控制的理论能启示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模式的构建,使所有与保护有关的工作任务或步骤都能有序加入策略之中,以此形成一个保护体系。
其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反映的是一个完整的关于文件的运动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价值形态、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及管理形式。因此,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保护框架设定、保护过程实施及保护技术开展三个阶段可视为都能各自以相对独立的形式构成一套单独的实施体系,而针对这些体系内部的工作如何开展,又可以运用档案学其他原理加以分析论证。
其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启发文件档案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原理,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还能解读为“前端”“中端”“后端”控制的理念。以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为例,本书所处的研究阶段应为研究对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中端”位置。除了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客观条件,确保策略研究成果的顺利开展之外,还应具备全局性眼光,从保护世界级遗产、繁荣我国民族文化、巩固国家文化安全等层面来分析“前端”与“后端”的内涵。
就本书而言,提出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的实施体系,并使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发挥出可行的效果是最主要的诉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提供本书基本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还启发笔者运用两类划分标准来指导保护策略的延伸。
首先,递进式的保护策略划分标准。按照档案管理学中的逻辑步骤,可以将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微观保护实践大致分为建档与鉴定、保管、传承与利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呈现线性递进式关系,基于档案工作的步骤次序进行划分,可将递进式保护的具体实施内容结合档案馆保护馆藏遗产的方法加以分析与完善。
其次,并列式的保护策略划分标准。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可视为一个工程。根据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一个工程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基本点的配合,它们依次是实现工具、过程控制和方法技术。其中,“方法技术”即图1-2所示的保护技术支持,基于档案学及档案保护技术学基本原理的指导,可以包括含有微观层面保护实施策略在内的建档与鉴定、保管、传承与利用各项具体任务;而“实现工具”即图1-2所示的保护框架,则可以代表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实践赖以开展的管理平台模式,在此,可根据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实施地差异性的客观条件来相应选择不同的实现工具模式,以便使研究成果更具灵活性及实用性;“过程控制”即图1-2所示的保护实施控制,它是基于“实现工具”中分析得出的管理平台模式而发挥作用的,保护框架内存在的各参与方如何平衡、协调、整合优势与关系,这些问题可由过程控制的分析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