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水城被攻破的消息,第二天便传进了王宫,姬发痛哭,大家怎么劝都劝不好,这事惊动了太姜,她驻着拐杖,在婢女的搀扶下来到了大殿。
太姜一百多岁了,是姬发的祖母,姬昌的后天八卦之术就是她教的。
她被誉为姬家的定海神针,之前没少给姬昌出谋划策。姬昌死后,她悲痛欲绝,便搬出了王宫,独自居住。若不是发生了大事,她也不会来王宫。
“祖母,您怎么来了。”
姬发见到太姜,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连忙站了起来。
太姜道:“哭哭啼啼,哪有一点当王的样子!”
姬家奋几世之余烈,积累下丰厚的家底,对于姬发造反一事,她是支持的。
姬发道:“祖母,孙儿没用,让人灭了龙兴之地,就连那里祖庙也惨遭被毁。这让孙儿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太姜道:“此事非你之过,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会理解你的!”
祖宗庙宇固然重要,可姬家的黄图霸业更为重要!
“真的吗?”
“祖母何时骗过你。”
姬发听了,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咬牙道:“邓九公,我与他不共戴天!”
太姜道:“发儿,你也当了这么多年的王,身子担子这么重,你要成熟起来,不管发生了何事,你都在人前表现出一副镇定的样子,这样能给身边的人信心,你知道吗。”
姬发道:“孙儿知道了。”
太姜颔首道:“你去处理大事吧,祖母也要回去了。”
姬发挽留道:“祖母,您就搬回王宫,孙儿也能替父亲尽孝。”
太姜笑道:“你有这么份心,祖母很欣慰。只是祖母一个人待习惯了,就不打扰你们了,你那些兄弟,有才的不少,要让他们帮你分担。”
自己儿子姬昌这一生做了很多事情,对姬家的大业功不可没,可最让太姜满意的,是他有99个孩子,以后姬家取代了大商,完全可以把地盘分给这些孙子去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姬家的统治!
“孙儿知道。”
......
姜子牙脸色不太好,邓九公带人灭了姬水城,毁掉了姬家祖庙,这事传来西岐,引发了轩然大波。而那些大臣弹劾,如雪花一样飘进了王宫。
自己也被叫来了王宫。
“大王,臣有罪,还请您惩罚。”
姜子牙一见到姬发,主动认罪。
姬发道:“相父,你事也不怪你,谁又知道邓九公如此阴险狡诈,绕道攻打姬水城了。”
邓九公,这是自己第二次听到这个名字,让自己恨的咬牙切齿!
姜子牙道:“可大王,臣乃西岐丞相,负责一切军事。邓九公出兵这事,臣没有察觉,此乃失察之罪,大王若不惩罚,恐难以服众。”
姬发道:“既然相父这么说,那你的过错先记着。孤要对邓九公用兵,要将他擒来西岐碎身万段!”
姜子牙心中一惊,他压根不想主动攻打邓九公,可发生这样事情,若是西岐不回应,大王名声将一落千丈,这对灭商大业不利!
“大王,臣愿领兵攻打邓九公。”
姬发道:“好,相父出马,自然是马到成功,那孤就在王宫等候你的佳音了。”
对于姜子牙,他还是无比信任的,大商太强大了,没有姜子牙,西岐早就不复存在了!
姜子牙道:“臣定然全力以赴。”
大王这么大执念,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看来姬水城被灭这事对大王影响太大了。
姬发道:“那没什么事,相父你下去忙吧。”
“那臣告退。”
姜子牙走了,姬发嘴角泛起冷笑,本来,他不想过问打仗之事,毕竟自己这方懂得不多,远不如姜子牙。可这次发生了这么大事情,对西岐政权影响很大。
所以,姬发才给姜子牙施压。
......
姜子牙回到相府,将众将召集家中议事。
当然,都是一些阐教弟子,像什么南宫适、辛甲这些人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并非姜子牙搞特殊对待,实在与邓九公的战争,这些人起到的作用有限。
“诸位,本相打算对邓九公用兵。”
姜子牙的表情无比严肃。
杨戬道:“师叔,可是大王那边给您压力了。”
姜子牙点点头,叹道:“大王也没办法,必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好多大臣弹劾本相无能,让邓九公灭掉了姬水城,令王室蒙羞。”
金吒气不过,道:“这些大臣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杨戬道:“邓九公用兵,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先派余化送战书,三日后在西岐城下决战,结果他带人灭了姬水城,造成西岐动荡,姜师叔十分被动,不得不对大商用兵。
只是邓九公精通谋略,他会不会猜到,这事发生后,姜师叔会对他用兵了。
若是如此,这一战只怕不好打。
姜子牙道:“此人用兵,要胜过本相一筹。”
之前几路伐岐主将,他们的目光只局限西岐一城,只想着打败自己,或者灭了西岐城,就能替大商平定西边。
可邓九公不同,他的战略目光放在姬水城,所带来后果,影响深远。
李靖道:“丞相,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阴谋诡计都如纸糊。邓九公是厉害,可他与你不同,身后没有修仙势力支持。”
姜子牙听了,眼前一亮,道:“不错,不错。本相倒是当局者迷了,我身后可是有阐教,而邓九公他又不是截教弟子,就这一点而言,我方有着绝对的优势。”
李靖笑了笑,道:“丞相,既然邓九公可以用战书戏耍我们,偷袭姬水城。那我们何不效仿他,绕过商营,攻打汜水关。”
“李靖,这主意不错。”
姜子牙赞道。
这李靖不愧是总兵出身,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只要自己拿下汜水关,该慌的人是邓九公。只要他一慌,就会露出破绽,届时,消灭他就变得容易了。
李靖道:“多谢丞相夸奖。”
杨戬看了李靖一眼,眼中透着几分佩服,以后在银安殿,为姜师叔出谋划策的人,就多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