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BJ,阴云低沉的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我坐在前台的椅子上发呆,街道两旁的树叶依然繁茂,深沉的暗绿色树叶偶有被秋雨打落,回旋着飘落到湿冷的水泥砖上,阴冷的天气,打伞的行人急冲冲的脚步踩在暗淡的绿叶上,湿漉漉的叶片,或舒展着、或交叠着、或曲折着,任其自然,仿佛在与夏天做着深沉的告别。
我思索着这过去的一个月的生活,对于工作、生活开始慢慢熟悉,上下班路线已非常清晰,1.5公里的共享单车骑行,肌肉也不再酸痛,反而更觉有力,身边的同事,也不再陌生,相处融洽,并且他们也会非常热情的指导我工作上的问题,一切都还顺利,但入职一个多月,我零星少有业绩,从店面经理碰面总是满脸堆笑的面容,到多了一丝严肃表情中,我开始有些不安,内心有些急迫,因为我还没有正式签约一单,并且由于新职员,六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需要至少获得两万五的业绩才能转正,业绩不够是要被辞退,而六个月过后是没有底薪,就这样这份未知的忧虑开始埋藏在我的心中。
在近两个半月的时间,我最终迎来了入职签约的第一单,那是店面接待的一位客户,需求明确,而且入住迫切,业务能力还不熟练的我,在入职期间认识的相邻区域的同事帮助下,最终达成一致签约,而整个过程我像是局外人的一样,只能在一旁倾听,由于是公司租房,签约内容复杂一些,我更是似懂非懂,看在眼里的同事落落大方而自然随和的举止,令我钦佩,也使我心生感激。
在业务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糟糕的事情,由于业务的灵活性需要,大多经纪人都会自己配一辆电瓶车,刚入职的我,也会借熟悉的同事电瓶车使用,而BJ的街头大大小小的车辆,拥挤的行人,难免会出现事故,由于对同事电瓶车的陌生,骑行过程中方向把握不稳,左侧的手把挂到一位行人的手臂,把行人的手表摔落地上,我带着自责的内心连连道歉,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她捡起已经断裂表带的手表,文质彬彬的示意并没有大碍,便离开了,想必她是善良而极有涵养的。
作为房产销售,打电话推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每天都有电话拨打次数的工作量,而针对的推销对象可以是业主,也可以是租赁、买卖客户,对于一些老经纪人,虽然拨打推销电话被拒绝,已经习以为常了,但看到他们拿下耳边的手机那一刻,真切的感受到短暂的沮丧,甚至嘴里还在重复拨打时词语,来缓和内心的尴尬。由于我第一次接触电话推销,内心总是很紧张,动辄几百万的房产更使我自卑的落差感油然而生,当拨完电话号,按拨打键时,我知道算是骚扰电话,总是会犹豫不决,会不会影响对方休息,对方会不会骂我,或者在颤抖的话语里露怯。
在一次次的拨打后,虽没有想象的糟糕,但大多态度冷漠,要么毫不客气的直接挂断,要么言语里透露着不耐烦,偶尔会遇到举报我的骚扰行为,甚至用报警来威胁,可以想象不止一次的电话推销骚扰,早已失去耐心的对方,偶尔的言语攻击也是情理之中,当然大多时候对方还是非常和善、礼貌,而遇到能真正详谈沟通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情况徒劳无功,多少还背负一些挫败后的失落感,要说唯一的收获,至少锻炼了沟通能力也提升了心里素质罢。
而最有意思的是作业过程中的谈判技巧,租赁业务的谈判是中介作为中间人,与业主和客户电话沟通达成签约条件后,线上或线下签署合同,签约条件有月租金、付款方式、以及一般控留搬家时间的免租期,而最主要的就是租金,我以一个腼腆而憨厚的作风,像一个信息员一样把双方的要求生硬而毫不润色的传达给对方,最后总会以对方的“无礼”要求而拒绝,或者在价差极小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达到双方的心里平衡,最终谈崩,后来,在租赁店长的教授之下,我才知道藏价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在谈判中隐瞒双方价格,使价格留有回旋的余地,亦或逐渐放价,或者以条件换条件,来达到双方的心里平衡,促成成交,例如,房租报价6500元,客户出价6200元,但和业主谈判报6000元(因为正常情况出价6200元大多数业主不会一口同意),首先试探业主底价,来增加谈判成功率;亦或业主最低6300元的底价,客户6200元的出价,经纪人就会6400元、6300元的分阶给客户让价,来达到客户心里平衡,同时也“见证”中间人谈判过程中为其争取价格的事实,也是降低经纪人作业难度的可行方法,当然在与客户业主沟通价格之前,也会润色一下对方实际条件的优质,以及良好的素养,甚至一些“缺点”(比如养宠物、住的人多可能会影响邻居)要刻意回避,对于非常谨慎、较真的业主,或许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当然,其中也有疑问,如果业主或者客户一口同意虚拟的价格怎么办,那岂不尴尬,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那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客户业主都是非常爽快的人,可以直接坦白沟通,但大多数情况需要藏价谈判,而如果真遇到此种处境,就看以后谁更有潜在“价值”了,虽然有些显而易见的“心机”,但谁不喜欢既得利益呢?更不会因此而折单。
对于这些策略,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缺乏真诚,通过隐瞒欺骗来达到目的,为什么不能坦白、互信的达成一致,用真诚的笑容来互相面对呢,但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策略呢?那就是人类的平衡心里,亦或是“消费者剩余”,亦或“冲抵效应”使然,为了顺应人性,这些策略就不足为奇了,有些时候不用策略的真诚,却处于尴尬境地,甚至使人对真诚产生怀疑,而我因有一丝的欺骗而感到不自然的性格,为适应这份工作也慢慢成为自然。
天气渐渐转凉,燥热的城市多了几分萧瑟之感,工作中我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完成租赁业务,对于租赁成交比价快,一般会带客户看两到三次房子,基本就可以签约,但大多数情况会以再考虑考虑为由而最终石沉大海,而有时候本来与客户相处非常融洽,却突然回应与其他经纪人签约,深深的挫败感使我不得不怀疑自己,到底哪里出现问题,而内心总会产生细节上奇奇怪怪的主观答案,或许最终是对匹配的房源不满意,当然客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再说表面上的客气,并没有深厚的交情。
而最让我沮丧的一件事,带客户看完房,所有事宜都谈妥正在起草合同时,客户在同行业的低费率引诱下,通过同行业签约,我非常生气的质问客户,客户却以他有选择的自由来敷衍,而令我最为沮丧的是只能无可奈何,徒劳无功,忍气吞声罢了,因为这种行为没有触犯任何法律,只是不道德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的挫败后,内心已经变得平静了许多,匪夷所思已然成为不痛不痒的教训。
有时候也会碰到线上咨询所看房源,看完就成功签约,这种情况比较少,而这种情况背后大多数是其他经纪人带客户看过其他区域,以及通过其他经纪人非常了解市场,我们称之为“熟客”,对于一位客户,有时候经纪人只是浇水施肥的劳动者,而有时候却是摘果子的收获者,运气成分要更高一些。
中介费是作为被服务者最关心的一个部分,BJ的大部分区域通常是承租者承担房屋月租金作为中介费收取,出租者不用承担任何费用,实际情会最低会打九折,在作业过程中,客户都会提出中介费太高,亦或认为中介费赚的太轻松,并不与劳动多寡成正比,有时候我心里在想,中介费确实很高,对于一些底层劳动者,确实难以享受服务,就像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月工资至少要月房屋租金的三倍”,一个40平的一居室至少要5000元,而多少人能真正承担的起呢?我作为一个行业服务者,却也羞于没有作为客户享受此等服务,从公司运营来看,中介费收入当然也有成本开销的一部分,公司究竟盈利比例多少,作为普通职员无从得知,但从劳动与收入的角度来看,至少付出还是很多的,手机是经纪人最为主要的作业工具,为了及时回复客户消息,手机几乎不离手,就好像为了适应环境,手机已经进化为经纪人的触须,但触须有时候却是累赘,因骑自行车看手机交流而被交警罚款40元的教训,有时甚至会看到同事因骑车看手机摔倒而走着一圈一拐的滑稽步子回店里,而一周一天的休息,也会在与客户交流、解答中,流逝了自由的休息时间,带看作业也没有固定时间,年老的客户会在还没有上班就看房,而忙于工作的年轻人却很晚下班后才能看房,有时也会遇到客户要立马看房,令人措手不及,而客户有时也不够准时,在寒冷的冬天,在户外等候一小时也时有发生,而为了切身利益,经纪人总是任劳任怨。
由于行业不规范,没有统一标准,行业门槛底,再加上各个中介公司封闭式运营,房源、客源自成一体,这就导致各个公司经纪人不择手段的资源竞争,以至于出现行业混乱,降低佣金吸引客户跳单,一些为了“节省”的客户,就会与大公司看房,小公司完成签约,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公司甚至签私单也是常有的事,佣金可以揣入自己的腰包,恶意竞争,甩单、切户、套房等时有发生,由于我所入职的公司在BJ竞争力更强一些,信息资源自然更多一些,因此会出现同业公司经纪人为套取房源信息,假扮成客户看房的可恶行径,甚至会更直白的利益交换,初次经历总是会被“戏弄”,而经历多次就会心生防备,仿佛套房者自带的独特气质,言谈举止一眼便能识破,和真正的客户大相径庭,当然,公司的规则非常明确,如有与其他公司串通信息,是最为严重的黑线处罚,直接予以开除辞退。
不仅仅是同业经纪人之间的竞争强烈,同一公司的经纪人遇到利益问题,也会卸下表面的友善面具,逐利基因开始运转,露出锋利的獠牙,有一次我已经带客户看好房,约好业主、客户见面时间当面签约,怎料却被外店同事提前约业主签约,导致客户对我非常失望,由于房源维护人与抢签同事同在一个店面,沆瀣一气更使我毫无察觉,公司规则是以先来后到为原则,但因为我约签“证据”不足,工作流程不够缜密,而只能认栽,对于公司规则,在一般的作业过程中,几乎所有经纪人都不可能每一个步骤都按照理论依据完成,刻意留存证据,规则的可行性令人质疑,规则总是死板的,我带着气愤而又委屈的心情质问他们的领导,电话里同他大声的驳斥,但最终不过又多了一个往后见面刻意规避对方眼神的同事,还有一次客户已经确定在等一套房源释放,却被人抢先签约,而第二套房源准备约签时,却恰巧排在第二,为了不辜负客户对我的两次信任,我试着说服同事,无论业绩多少,调包客户来签约,但最终她也不愿背弃客户的信任,当时我正在与店里同事在青岛团建,冗长而又烦乱的沟通,毫无游玩的心情,一路上边打电话边走走停停的跟随着大家的脚步,回程的列车上,隐隐约约只记得电话交谈时身旁的绿化带和在海岸边海浪缓缓推向海岸的情景。
由于我的多次折单,经理带着埋怨的口吻严肃的神情批评我不够上进,用简单直白的话教导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论是谁,要敢于和他们争斗,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分一毫都不能让”,经理是一位没有太多的上学经历,很早就出社会打拼,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多少带有一点“社会人”的气质,买卖业务谈判时她总是掌舵者,谈判中遇到棘手问题,她也会点一支烟,来缓解困难带来的焦虑,经理带有非常坚毅的品质,就像钢铁一般,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也有钢铁般的比热容,非常易怒,开会时,或者批评下属时,生气会使她的话语变得更严厉,嗓音更加高亢,虽然近乎有些疯狂的吼叫,但言语里并没有失去对下属的尊重,大家总是不以为意,消气后她又会非常的和善,她也知道这一缺点不利于她的前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生气时,有意自我克服。
而经理为了自身利益尝试各种办法与人竞争的态度、好与人争的性格是我所钦佩的,我总是不喜欢与人争斗,遇到同事之间竞争而面红耳赤的尴尬境地,为了挽回颜面,以及无所谓的态度,我的薄弱意志,总是会动摇,甚至让步,这就导致在业绩表中排名我总是在靠后位置,我有时会仰望天空思索,我为什么缺少强烈的利益追求心呢?没有像经理那样对利益两眼放光,为了得到,热切的行动,鲜活的求胜心呢?或许我的性格更适合当了却尘世的看客,与世无争,看庭院的花开花落,看天空自由的云朵飘扬,可我怎能忍受住那份孤独了却凡尘俗世呢?这不过是给自己无聊的生活、平庸的性格找个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