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一出口,堂上百官霎时间好似被惊掉了下巴。
一个个张大了嘴,满脸不可思议的望着朱祁钰。
毕竟任谁也想不到,平日里性格庸弱不堪的郕王,在这危机关头,居然能有这份魄力。
不称臣,不纳贡,不议和!
短短九个大字,听的人热血沸腾,更有甚者一些永乐朝的老臣,眼角都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这些个大明元老,回想当年跟着永乐大帝的时候,哪曾受过瓦剌人这种气啊?
只是眼下大明精锐折损殆尽,连皇上都成了俘虏。
瓦剌数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朝着北京城奔袭而来,要不了几日就得兵临城下。
这短短的九个大字,又有谁能办到呢?
难不成太祖再世?成祖降临?
没错,还真就碰上这两位在世...哦不对,应该说在线了...
太祖—朱元璋:小子,你说的这都是真的?
刚刚大殿交锋之际,朱祁钰也没闲着,他将孙若微的话,一五一十的转帖进了群里。
不出他所料,听到草原人都要打进北京城了,现在的太后居然还要投降。
这几位气的那是立马停止了互相算账,恨不得从群里爬出来,先给这妖妇几个耳光才好。
成祖—朱棣:爹,眼下事态紧急,建文的事...咱回头再说也不迟嘛!
成祖—朱棣:您先歇着,看儿子我先治了瓦剌这帮逆贼,再给你老请罪。
成祖爷的话一出,朱祁钰的心里顿时是安稳了不少。
论起对付草原这帮人,这位爷认第二,那还真没人敢认第一!
五征漠北,封狼居胥,带着大明的铁蹄一路踏至斡难河畔,五百年来,还有谁能做到?
当然了,眼下被绑去的那位可不算哈!
成祖—朱棣:小子,瓦剌大军离京城还有多远?
郕王—朱祁钰:今早斥候来报,瓦剌大军距京城不足百里,以他们的行军速度,不消三日必然兵临城下。
成祖—朱棣:小子,群龙不可无首,国不可无君,眼下瓦剌人有皇帝这张底牌,到时候以此要挟,我军必然束手束脚,此消彼长之下,败局必定。
成祖—朱棣:为今之计,只能是有人站出来代位监国,领守军和瓦剌人血战到底,咱大明才能度过这一劫。
成祖—朱棣:小子,你敢嘛?
朱棣的话音一落,聊天群迎来了短暂的沉默。
即便是对他颇有微词的朱允炆,这一回也是出奇的并没有开口反驳。
毕竟眼下大明国难当头,孰轻孰重,众人自然是能分的清。
取现任皇帝而代之,这话真要论起来,那是标标准准的谋逆。
但正如朱棣所说,群龙不可无首,眼下的北京城要是没个主心骨统领着,等瓦剌人一来,将那不争气的玩意推到阵前。
那束手束脚的大明将士们恐怕都要不战而降了。
郕王—朱祁钰:敢!有何不敢?成祖爷您当年能去草原瓦剌人的老巢转圈,孙子我只是守个家又有什么不敢的?
郕王—朱祁钰:只是孙儿我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上至朝野,下至军营,连认识的人都没几个,取皇上而代之,这...
虽然对外头的瓦剌,朱祁钰并没有丝毫惧怕。
但这大明皇宫内部,能搭理他的还真没几个。
朝中文武百官,除了那些个前朝元老之外,其他那可都是那个不争气的玩意提拔的。
再加上在后宫苦心经营多年的太后,别说取而代之了,怕是这番话一出口,他就得被锦衣卫拉到诏狱里去。
成祖—朱棣:这个你不用担心,朝中有个叫于谦的人,是我永乐一朝的进士,后来还辅佐过你爷爷和你爹。
成祖—朱棣:此人刚正不阿,心里头也只有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大明的百姓,你去找到他,设法引起他的注意,有了他的支持,事情会好办很多。
成祖—朱棣:小子,咱大明朝可就都靠你了,好好干,别让你成祖爷,还有你太祖爷失望!
对于朱祁钰所担心的问题,朱棣也是一早就考虑到了。
取而代之嘛...这事,他可有经验了!
有了几位老祖宗的支持与点拨,朱祁钰也是不再犹豫,立马退出了脑海中的聊天群,再次望向了堂前端手而立的孙太后。
“放肆!”
“如今皇上蒙难,郕王不仅不思营救,还想要与瓦剌一决雌雄?莫不是真想谋反!”
听到朱祁钰所谓的应对之法,孙若微双眸一寒,心中杀意顿起。
“造反?谁在造反?”
“太后,皇上此番亲征瓦剌,这堂下文武百官,有几人是赞成的?”
“不顾群臣劝阻,百官告诫,视我大明江山社稷如儿戏,将士性命如草芥,一战近乎毁我大明先辈数十年基业,还有脸说我造反嘛?”
别人怕这娘们,有老祖宗们撑腰的朱祁钰可不惯着她!
一番反问出口,顿时呛的孙若微是哑口无言,支支吾吾憋了半天,直至涨红了脑袋,也没能蹦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皇上此番出征,虽是宦官的鼓动,和他自己的意愿。
但真能成行,自然是离不开这妖妇的支持。
文武百官心里头都有数,但碍于她孙若微的权势,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被朱祁钰点破,这老太婆吃了憋,堂下百官虽然面上没有过多的反应,但心里头那可是狠狠的出了口恶气。
连带着众人看向朱祁钰的表情,也从先前的疑惑,变成带着些许敬意。
“大胆!皇上年轻气盛,想要建功立业,这何错之有?”
“郕王殿下一会儿不顾陛下安危,与瓦剌人为敌,一会儿又在这挑陛下的刺,莫不是郕王殿下当真包藏祸心?”
看着气的说不出一句话的太后,一直站在她身后的一个精瘦男子立马开口帮腔道。
这个精瘦男子名叫徐有贞,是太后的心腹,平日里别的本事没有,溜须拍马倒是十分擅长。
也正因如此,在孙太后身边,他十分受宠。
眼下迁都议和的建议,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包藏祸心嘛?呵,为了大明的社稷江山,本王还真就要这么做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