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襄阳之危

此后十余日,李宣皆于幽谷中与神雕习剑。

其剑术本已登堂入室,昔年于护龙山庄藏书阁遍阅各派剑典,复得黄药师点拨,以“玉箫剑法”为基,融诸家之长于一炉。

故而剑道一途,纵未臻化境,江湖中亦罕逢敌手。

然其素来专精大金刚掌、火焰刀等掌上功夫,后更蒙洪七公亲授降龙十八掌,故少以剑器对敌。

近日持玄铁重剑,受神雕“逼迫”于飞瀑激流中淬炼,非但剑术更上层楼,身法轻功亦突飞猛进。

原作中杨过入谷时功力浅薄,兼失一臂,纵天赋异禀仍耗时近一载,方得玄铁剑法真谛。

而李宣内力远胜其当年,即便杨过出谷之时,恐亦难与之相比。

故半月之间,李宣已尽得玄铁剑法精髓,更窥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之上乘剑境。

举重若轻已属难得,然举轻若重,方为武道绝巅。

所谓“草木竹石均可为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一草一木运使如千钧压顶,方为李宣所求之境。

故此,玄铁重剑虽为神兵,于他而言反成累赘。

况黄药师所断黄蓉临盆之期将至,不可再耽。

“雕兄,承蒙连日指点。然江湖俗务缠身,恕难久留。”

剑冢之前,李宣将玄铁剑归于原处,以蛇皮裹缚“河朔剑”负于脊背,向神雕郑重抱拳。

半月来频服菩斯曲蛇胆,虽无先前巨蟒胆之神效,亦助其《洗髓经》由小成趋近大成。

且蛇胆余力未消,出谷后续服,月内必至大成。

更欲携蛇胆出谷,与黄药师、程英共研以之炼丹之法,或能另有奇效。

神雕凝望李宣良久,忽以喙衔其袖角,似有不舍之意。

少顷松喙,以翼轻抚其臂,如作别离。

李宣心绪翻涌:“他日有暇,我定来相探。河朔剑亦当原璧归赵。告辞!”

语毕,系紧蛇皮行囊,踏崖纵身,疾掠出谷。

“唳!”

神雕独立高台,清唳穿云,声送故人。

与此同时,襄阳城已烽烟四起。

蒙古联袂金国,号称十万雄师,旬日前挥戈南下,大胜关顷刻告急。

金国虽朝纲颓败,军威不复当年,然较之宋军仍胜一筹。更兼联军中数千蒙古铁骑纵横驰骋,当真所向披靡。

攻城之际多以金兵为先锋,主力虽不足十万之数,亦有五六万虎狼之师。

此番突袭迅若雷霆,纵是耳目灵通的丐帮亦未得风声。

不过一夜光景,大胜关竟已陷落,百姓伤亡枕藉,纷纷溃逃至襄阳。

郭靖因夫人临盆在即,连日于城中守护,未料大胜关失守这般迅疾。

当即不顾妻室,未及披甲执刃,便疾驰召集部属,与恰在城中的杨过同赴城外接应难民。

但见城门紧闭,万千百姓扶老携幼阻塞城外。

郭靖见状厉声喝问:“为何紧闭城门?速放百姓入内!”

守将恭声禀道:“吕将军有令,难民中恐混有敌国细作,不得放入。”

“荒谬!纵有三五奸细,岂能置万千黎民生死于不顾?速开城门!一切罪责由郭某承担!”

他大声怒喝,声若洪钟,震得城砖簌簌作响。

杨过冷眼旁观,暗忖郭伯伯这般光明磊落,连陌路百姓都视若己出,当年又怎会残害结义兄弟?

原来剧情虽经诸多变故,杨过仍与小龙女于大胜关重逢,然两人情愫难断,因不容于世俗而愤然离去。

后小龙女恐其背负骂名,竟悄然远遁。二人终究如宿命般在绝情谷再会,双双身中情花剧毒。

绝情谷裘千尺认定郭靖夫妇害死其兄裘千丈,见杨过亦与二人有仇,遂命其取二人首级换解药。

杨过既恨郭靖害父之仇,又敬其侠义无双,内心煎熬难言。

昨夜本欲狠心下手,反被郭靖误认练功走火,不惜损耗真气为其疗伤。

如此更添其心绪纷乱。

郭靖夫妇率丐帮豪杰守城多年,虽无官身却威望极高,吕文德亦对其倚重非常。

守将见其发话,当即下令开启城门。

待难民入城七成有余,忽见远处尘烟蔽日——蒙古铁骑已追杀而至。

宋兵迅疾据守城垛,弓弩上弦,城门亦缓缓闭合。

及至敌骑逼近,众人方看清蒙古兵驱赶数百衣衫褴褛的汉民为前驱,自身却隐于其后。

自铁木真时代起,蒙古攻城便惯用此“驱民为盾”之计。

若守军心慈罢射,铁骑便趁势掩杀;若放箭则屠戮百姓,动摇军心。

此计阴毒,郭靖自幼长于蒙古,深知其歹毒却苦无良策。

眼见百姓哀嚎遍野,郭靖正自揪心,忽见襄阳安抚使吕文德策马巡城,竟悍然下令:“守城要紧,放箭!”

霎时间箭如飞蝗,城外百姓死伤狼藉。

逃窜者皆遭蒙古兵刀斧加身,只得哭嚎着折返城墙。

“住手!放百姓入城,郭某亲率精骑自侧翼掩护!”

郭靖终不忍见生灵涂炭,转而望向杨过。

“过儿,你昨夜练功出错,暂勿妄动内力,且在城头为我压阵。”

话音未落,已率百余铁骑自西门杀出。

杨过见其生死关头仍记挂自己,顿觉心潮翻涌,难以自持。

郭靖麾下这百余精锐,半数为丐帮豪杰,余者皆是四方投奔的忠义之士,人人武艺超群,弓马娴熟。

蒙古兵虽凶悍绝伦,然甫一交锋,竟难撄其锋,须臾间折损数十精锐。

铁骑气势为之一挫,被驱赶攻城的百姓立时弃械,自半掩城门缝隙中蜂拥而入。

忽闻东边号角呜咽,又见一队蒙古铁骑杀至。

城头之上,吕文德肝胆俱颤,岂敢分兵相救?

杨过立于雉堞间,眼见郭靖奋勇杀敌,心下既惊且佩,复又疑云密布:

【当年究竟何等情由,竟令郭伯伯这般人物,不得不手刃我父?】

此刻两路蒙古铁骑已成合围之势,将郭靖并百余骑困于垓心。

郭靖等人虽骁勇无匹,寻常以一当十亦非难事,然陷此千军重围,纵有通天本领,亦难施展。

世间如洪七公、欧阳锋那般万军丛中来去自如的绝顶人物,终究是凤毛麟角。

以郭靖武功,本可轻易脱身。然既率众出城迎敌,又岂能弃袍泽于不顾?

“郭大侠速退!莫要以我等为念!”

“不错,襄阳存亡系于郭兄弟一身,万万不可折损于此!”

“我等得与大侠并肩而战,此生无憾!快走!”

众人纷纷泣血苦劝,皆存死志。

郭靖却厉声喝道:“郭某岂是临阵脱逃之徒?今日宁与诸君同死,绝不独生!”

眼看郭靖等人危在旦夕,却有一道青衫身影,飘然掠上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