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收到一等奖证书
- 春光正好我的1982
- 溪水加塘
- 2220字
- 2025-04-07 00:08:06
孙来鹏目光本能地先投向了那张米黄的证书上。严格说,叫奖状。
“奖状
孙来鹏同志创作发表于《岳山日报》的小说《群山站立》,在全省日报副刊文章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特发此证。
湖湘省报纸行业管理协会”
他连看了两遍。
说实话,当时投稿给《岳山日报》时,主要考虑就是日报发表速度相比文学期刊要快得多。他当时的目标就是能发表就成,压根没考虑过什么获奖的事。
如果是奔着拿奖而去,他也就不会选择投给日报了。
他都不知道,居然还有类似于“全省日报副刊文章大赛”这种赛事。不用说,自然是《岳山日报》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直接把他的小说报上去参赛了。
这种行业协会性质的奖项,就算他拿的是“一等奖”,其含金量也算不得多大。
甚至于会不会有奖金,他都没谱。
但奖项再普通,也是对他写作的一种肯定了。毕竟全省的日报并不少,每个日报的副刊都会报送一批参赛作品,他这个好歹也是从重围中杀出来而夺冠的。
同时,这也让他看到一点:
自己在后世积累的那些雕琢情感的手法、煽情技巧,乃至于后世发展起来的一些修辞方式,提前运用到这个年头,是完全能够被接受、被肯定的!
将奖状放下,再读那张信纸。
信是《岳山日报》副刊编辑部写来的。
语气里透着热情,甚至有几分隔空而来的亲昵感。
一上来就先夸了一番,赞扬孙来鹏的作品为整个岳山市争了光,夺下全省副刊中唯一的一等奖。
后面其实便是约稿,希望孙来鹏这样极具潜力的乡村作家新秀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岳山日报》提供稿件。
稿费方面,以前是按四元每千字的标准,现在可以适当提高,给他按七元千字来计算,已经非常接近大刊物给出的十元千字这个标准了。
至于题材没有限制,继续提供上次那样优秀的小说作品最好,暂时没有这方面灵感和题材,抑或没有充足创作时间的话,也希望他能不断地撰写一些内容较短的散文、随笔,投寄给岳山日报。
最后,信里也提到了这次一等奖的奖金。不多,仅二十元,随后将会由省里寄出。
毕竟只是报纸协会性质的赛事,能够有奖金,似乎已经不错了。
看完信,孙来鹏坐了一小会,暂时不急着去邮局寄那部《老井》了。
倒不是改变主意不寄《老井》了,而是脑壳里这会儿瞬间就冒出一个新的念头来。
《老井》这种中篇小说,无论他最终选择哪家文学刊物,从审稿到最终发表,估计过程都不会太短。
要是万一拉长战线搞个四、五个月出来,那么氮肥厂老蒋头这四、五个月内就一直无法好转。
这样一来,蒋厂长一家肯定判断这轮治疗是失败的。
只要超过三个月没啥起色,自己就得被赶出氮肥厂了。事情不就泡汤了么?
自己还是陷入了思维误区啊!谁说治疗一个病人,只能创作一篇稿件?
谁又说只能是创作小说这种体裁,不能是散文、随笔或者其他?
《老井》该选投哪家文学刊物,照寄不误。但同时,他完全可以现在立马再创作一篇短小的散文。
散文中,同样一笔带过地提到一则乡野轶事:一位退休老头被炸药炸飞的石头击中右肩,最后在精心治疗中得以康复。
跟这两天一样,他在写作过程中,脑海中浮现的是蒋老头的面孔就行了。
关于体裁,脑子中那个声音从来就没限制过他呀!
倒是限制过,每月救治的人数暂时不能超出两名。整个八月,自己、老蒋头,刚好是两个。
岳山日报现在是主动向他提出约稿,因此,无论他撰写的是散文还是啥的,他们收到稿件后,应当很快就会给他安排发表出来。
这一点,几乎没什么悬念。
那样一来,老蒋头不就能在短期内开始逐渐出现好转,直至基本康复么?
说干就干,他暂时把待寄的《老井》稿子重新收进另外一只抽屉,等到散文写出来,再一并跑去邮局寄出。
重新拿起钢笔,在本子上写写划划起来。
他是在初步列举,看看有哪些灵感,可以马上用来创作散文。
既然是散文,当然拿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下笔最好。
眼前一样一样地掠过最近接触过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
首先跳到眼前的,竟然是一头健硕的水牛,水牛背上骑着神采飞扬的少女……
算了这个不打算写,好好藏在自己心里头就行了。
然后是大白鹅、狸花猫、魔芋、地衣菜、嗦螺……
有了!他最后把思绪锁定在竹筒中那些雪白的虫子身上。
他打算写一个系列,关于他们垒壁县藏在山野间各种因时而生的天然美味。
第一篇拿来做散文的,就是竹虫!
竹虫这东西本身并不是哪个地方都能见到,还是能给人带来好奇与新鲜感的。寻找竹虫的过程,他也可以写得趣味盎然。
对于通常的散文而言,光有这些已经足够了,毕竟并不需要追求像小说那样多么波澜壮阔、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
但他觉得还可以多点不一样的元素,让自己的系列散文变得独具浓烈的个人风格。
方法他刚刚已经想到了。
就是采用一种特别诗意浪漫、人文味的语言去书写。具体说,应该是有点类似于后世《舌尖中国》的那种语言风格。
眼前的奖状已经证明过了,后世一些被大众证实能够风行起来的东西,在这个年代同样可能受到欢迎。
因为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反倒更为独树一帜。
打定了主意,再次将钢笔吸满了蓝黑墨水,在纸页上书写起来……
“修竹外表暂时无异,依然踮着脚尖,领取天空为它颁发的新一天的晨光。但它内部,有一场雪崩已经正在进行。”
“这些竹虫深居简出,终其一生。从竹子中空的管道,到山民们陡滑的食道,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它的道场。”
“病竹前头万木春。竹林再一次在晨风中起舞时,那个曾经在山中被石头击伤的老头,已经完全康复如常了。”
写毕,都还没到中午。
整篇散文也不长,还不到一千字,风格精致却不乏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山野浪漫。
可能称之为“美文”更贴切吧。
这个就无需复写纸了,因为没有悬念,肯定会在岳山日报发表出来。
今天往返公社的时间已经不够了,他把两件稿子都收起来,等到明天再去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