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时期武东的革命斗争
维文
1929年3月以后,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挥戈进入武平,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红军帮助下,武平东部地区的人民纷纷起来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土地革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9年10月,红四军第三纵队来武东活动,帮助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成立农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此起彼伏。1930年6月,红军主力途经武东时,再次推动着斗争的发展。年冬,蒋介石纠集十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此时盘踞在上杭、武平两县的团匪也乘机向官庄、回龙掳掠的同时,向武东苏区扰乱。武东苏区人民英勇抗击,由于当时力量还较为薄弱,缺乏斗争经验而失利。后上杭、武平两县根据闽西特委的指示精神,发动汀江西岸和武北区两股革命势力向武东增援,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很快就收复了阵地,稳定了革命局势,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翌年春,上级党组织为了便于革命局势向武东、六甲方向发展,也便于联系象洞等地区,决定武东区由杭武县委县苏领导。当时杭武县苏维埃主席是邱致和,还有武东、中堡、六甲群众熟悉的朱发古同志为委员,他是武东张畲人,当时任游击中队长,后被叛徒出卖,牺牲于武平城。县苏设有军事、财粮、文教、妇女、土地、裁判、检察等部,以及团县委、少先队等机构(县苏财粮部主任林兴贤,系中堡罗助人,1932年牺牲在美西角;裁判部部长林彩明,1932年在上杭中都牺牲;检察部部长罗近华)。同时,还成立了县赤卫团、杭武游击大队(大队长兰东辉,中堡章丰人,1932年在本乡被敌杀害)、杭武独立团、杭武教导大队等地方武装组织,积极投入反“围剿”斗争和深入敌区捉土豪、攻“围子”斗争,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加之蒋介石先后发动第二、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武东区一时受到严重的损失,革命又一度转入低潮。
1932年春,红十二军在罗炳辉军长的率领下克复了杭武两县,中正区(武东区)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首任主席聂祖唐(十方处明人,1934年在桃溪小湘坑对敌斗争中牺牲)。同时调集乡武装骨干组建武东游击队,聂祖唐兼队长(其侄聂国春当时也在此游击队,红军长征后,他留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抗战时加入新四军北上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东战场。“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四人帮”的迫害,不幸在南昌逝世)。还组建了一支区警卫连,连长廖荣生,不久警卫连在中堡编入福建军区独立第二团,随后聂祖唐调入该团任团长,区苏主任石寿才(中堡远富人,1935年12月在中堡被敌杀害)接任,警卫连连长王星照。当时中正堂亦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主席廖棋堂,副主席刘森兰,财政部部长王伴容,文书廖步奇,各乡还组织贫农团、村贫小组。此外,各乡还有赤卫军、少先队。各武装力量都能配合游击队深入白区打击敌人。到1932年11月,武东区少先队发展到700多人,革命力量空前强大。
在打击敌人、粉碎敌人“围剿”的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各乡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匪敌眼见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的局势,伺机反扑扰乱武东苏区,最可恶的是钟绍葵勾结武东上畲林四子,串通土豪劣绅,常在深更半夜对苏区群众偷袭,掳掠财产,奸淫妇女,造成白色恐怖。
武东苏区人民并不因此而被吓倒,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就连广大妇女也都能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英勇参军参战,开展战地宣传,唱起“日头一出照高楼,团匪士兵快回头,有哩好处你无份,出没冲锋你在前”的歌谣来瓦解敌人,规劝团丁叛离匪队。有的妇女还亲送丈夫、儿子参加红军;有的妇女通宵达旦地赶做草鞋,送米送菜给红军、游击队,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战争。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武东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狠狠打击团匪进攻。1932年秋,少先队配合武东游击队,采取穷追猛打的战术,把中堡吉湖、章丰等处的钟绍葵团匪,逼向武东中间堂,他们溃退至上杭千家村,才将其残部歼灭,取得了革命战争的新胜利。
武东区游击队不但敢于和来犯之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还勇于深入白匪驻地奇袭敌人。当时,高梧驻有广东军阀,武东游击队则利用敌人人地生不熟的弱点,组织骨干力量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武东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持久的抗日运动。不久闽粤赣边省委在龙岩成立,后又成立梅县中心县委,武平抗日救亡运动归梅县中心县委领导,工作由秘密转向公开,武东地区虽远离粤东,但各种宣传活动也相应展开。之后,国民党反动派的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越来越暴露,尤其是“皖南事变”和“闽西事变”后,时局一度紧张,党组织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直至1943年3月,闽西特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派特派员邱锦才、副特派员章荫木同志来武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
邱、章两同志来武东后利用林友谦的关系(友谦是革命老妈妈林客嫂——王太金秀的儿子。林客嫂是张鼎丞、邓子恢、林映雪等同志的老接头户)住进五坊村,同时还改名换姓(邱锦才同志改为林德发),以挑担为掩护出没于十方、武东、中堡、千家村一带,收集情报,秘密联络。在此同时,利用挑担、劳动之便结交可靠青年,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经邱、章同志的努力,在泥坑骨和鸦鹊塘吴光辉(小学教员)、吴国恩、吴国祥、吴锡园、林国照、林日基、林佩禧、林佩煌、林佩梅、林树良、林佩棋、林日联等人结为知心朋友,实为发展革命的骨干力量。从此,武东的革命活动又秘密地开展起来了。
随着形势的发展,经上级批准,成立杭武边游击大队,并由章荫木同志代表组织宣布任命林日基为队长。游击队在继续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还组织游击武装力量维持社会治安和袭击土匪武装,牵制敌人巩固后方。1946年6月,林日基、吴光辉、林佩梅、王秋富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奸匪罪”逮捕,后被押至省特种监狱。他们在被关押期间经受住了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拷打,没有向敌人低头,没有出卖党的组织和革命同志,表现出了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
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武东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涌现了林路妹、林太保生、林连珍、林秀子、王拔奇、王仰光、王发生、王德胜、王茂兰、王兴才、王登麟、胡维麟、王赠香等许多革命青年参加红军,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据民政部门普查核定,在抗战时期为革命献出青春的革命烈士,武东就有110多人,武东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根据《林日基回忆录》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