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五种沉默类型,破解对方意图

我们常常会遇到被要求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情况。在情况不清、问题复杂的情形下,“诱惑式问题”会变成陷阱,回答不得当,不仅会显得轻率,还可能被误解为针对别人。

这时候就可以用沉默代替回答。这时的沉默就像放了一个烟幕弹,可以保护自己,让别人无法洞察自己的态度。这里的沉默体现了沟通中的杀伤力,可以让对方在你沉默的时间里平复自己的情绪,对事情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最终理解你的意图,继而改变态度。

沉默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沉默作用不同,所以学会用沉默沟通术的同时,也要学会解读别人的沉默,以避免造成损失。

在职场上如何用不同类型的沉默策略呢?

冯萧的经历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

案例

冯萧的第一次沉默——怀疑型沉默

乔文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活动策划人员,在公司工作有两年了,一直兢兢业业。冯萧和乔文处于同样的岗位,两人入职时间接近。乔文为人直爽,喜欢表达,沟通能力很强。冯萧话不多,心思缜密,做事沉稳。

有一次冯萧负责一个项目,因为设计部门弄错了文案,导致策划案没有及时交给客户。设计部的同事怕被追究责任,便恶人先告状,在经理面前将延误的责任推到了冯萧身上。

乔文知道这件事后,为冯萧打抱不平,还特意嘱咐她,一定要在经理面前多多反映设计部的问题。冯萧听后,只是笑了笑。经理陈宇找冯萧时,冯萧没有着急辩解,而是欲言又止,一副犹豫的样子。

陈宇作为经理一直都知道设计部存在的问题,看到冯萧的表情,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并没有责怪冯萧。

冯萧的第二次沉默——情绪型沉默

有一次,公司合作的印刷厂印错了图案,却想把责任推到公司身上。冯萧和乔文两人接待印刷厂负责人时,乔文很激动,立刻要跟人理论,冯萧却拦住了她。冯萧听到对方抱怨时,只低头不语,偶尔面无表情地看着对方。

对方负责人在冯萧的沉默中感受到了压力,自知错在己方,多说也得不到好处,只好答应回去重印。这时,冯萧用沉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让事情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

冯萧的第三次沉默——思考型沉默

策划部门一个主管离职了,公司计划从乔文和冯萧两人里选出一个做新一任主管。

陈宇把乔文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你跟冯萧进公司已经两年了,你们在工作上的表现都很好。这次公司想从你们两人里选出下一任的部门主管。部门其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你都了解吗,比如冯萧?”

乔文讲了冯萧的一个秘密。有一次她和冯萧一起逛商场,冯萧看上一件正在打折的名牌衣服,衣服有一枚扣子掉在了地上。为了让衣服便宜一些,冯萧故意将扣子藏了起来。但促销员坚持不肯降价,冯萧最后也没有买那件衣服。

乔文最后又说:“她这样占小便宜很不好,在工作中有这样的事情会给公司丢脸。”

陈宇听完后并没有对冯萧做出评价,只是叮嘱乔文,这件事情不能再让别人知道。几天后,新主管的正式任命下来了,人选是冯萧。乔文完全不能理解。

那天,陈宇也找冯萧谈了话,告诉她将任命乔文为部门主管。冯萧很平静,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高兴的样子。陈宇问她对乔文的看法,冯萧沉默了一会儿,看起来是在认真思考。最后冯萧指出了乔文的一些优点,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全力配合。陈宇在冯萧的沉默中,感受到了她的谨慎和认真。

案例解析

为什么乔文会落选呢?

经理陈宇认为,乔文和冯萧能力相差无几,冯萧比乔文更具备管理者应有的宽容和忍耐力,而且冯萧更加谨慎和善于思考。

冯萧的三次沉默,都有怎样的作用呢?

冯萧的第一次沉默是怀疑型沉默,展现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她既不想背黑锅,又不愿告同事的状,给上司留下推卸责任的印象,怀疑型沉默恰好可以展现她内心的矛盾,同时激发了上司探究真相的冲动,给自己争取了更多解释的机会。

冯萧的第二次沉默是情绪型沉默,运用了沉默的杀伤力给对方施压。当对方存在过错时,这种压力容易让过错方妥协,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误。

冯萧的第三次沉默是思考型沉默,给人谨慎的印象。当不能随意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时,这种沉默不仅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还可以给人留下思虑缜密的好印象。

不同的沉默类型会给沟通对象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达到通过沉默抛出烟幕弹的重要目的。但在沉默之外,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沉默类型,才能让自己的行为、表情和情绪传递给对方不同的感受,从而让对方根据自己的沉默做出想要的回应呢?

也就是说,沉默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在沟通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呢?

1.展现内心矛盾时,选择怀疑型沉默

沉默就是一言不发吗?当然不是。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或神情,配合沉默表现自己的内心情绪。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想表现得过分时,可以选择怀疑型沉默。

怀疑型沉默展现的是内心矛盾,你表现得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对方就能察觉到你内心的矛盾,鼓励你继续讲下去,这样的沉默容易激发聆听者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同样,如果你在沟通时发现对方表现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神情上又有些犹豫不决,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内心状态,是想说又不确定是否要说的不安状态。这样的沉默就容易激发你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冲动。

2.表现心中疑问时,选择茫然型沉默

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与他人沟通时一直能够顺畅无阻,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无法理解别人观点的时候,这时可以用茫然型沉默表现自己的疑问。

沟通者在使用这种沉默时,眼神一般都不聚焦,身体姿势则比较紧张,表现出似乎听不懂你的问题,或者不知道怎么回答你问题的状态。这时候的沉默会让你感觉到对方特别想让你好好解释一下,使你试图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简洁、通俗、易懂。

3.表达不满情绪时,选择情绪型沉默

一名职员有可能在职场上与他人产生分歧,而一名管理者也有可能面临下属出错的问题,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不能随便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所以这时就可以选择情绪型沉默。

情绪型沉默展现出来的是气愤和对抗,这时的沉默是有杀伤力的,这种杀伤力既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不满或愤怒,又不会让你歇斯底里地失态,还会把你的不满情绪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回应你的情绪,从而对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全。

同样,对方选择这种沉默时,你也能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呈现的是一种抗拒的姿态,比如背对着你、低头不语或者面无表情。

4.不能随意评价时,选择思考型沉默

沉默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职场中,有人抛给你话题并让你发表意见的时候,就是你要斟酌是否该戴起那副“沉默面具”的时候。这时你需要适当地利用沉默放出烟幕弹,不要轻易表达太多,在你明确对方的意图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迟。因为言多必失,话多会带给人浮躁、不成熟的印象。一旦你给他人留下这种印象,以前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都无济于事了。

所以,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问题,但又不想让别人觉察到你的态度时,就要运用思考型沉默,这是一种亲和力的展示,既可以保护自己,又绕过了棘手的问题。

这种沉默,是一个人在思考进程中不说话的状态。如果对方运用了这个方法,你就能观察到对方一些细微的面部表情,比如眨眼睛可能是在想问题,把手支着头部或者拿笔在写写画画就是在思考;或者走来走去,但整个人的神情是放松的。这种沉默是比较让人舒服的沉默,因为你会觉得对方在认真思考你说的问题。

5.注重内心思索时,选择内向型沉默

内向型沉默多是内向性格的表现。内向者的能量多源于自身的内在世界,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相比外向者的明显情绪反应,内向者更喜欢沉默。但内向型沉默并不一定是安静的、孤僻的,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以便让自己更精确地感知和分析外界事物。

人们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内向性格的人大多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其实内向的人只是思考路径不同而已。外向的人习惯在说的时候思考,而内向的人更倾向于考虑周全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更愿意将精力用于内心的思索,不希望过多的社交消耗太多精力,可以选择内向型沉默。

总之,运用沉默沟通术,要判断是哪种情形,再选择合适的沉默类型应对。

沟通小贴士

破解五种沉默类型:

第一种:怀疑型沉默。

第二种:茫然型沉默。

第三种:情绪型沉默。

第四种:思考型沉默。

第五种:内向型沉默。

如何选择沉默类型?

1.展现内心矛盾时,选择怀疑型沉默。

2.表现心中疑问时,选择茫然型沉默。

3.表达不满情绪时,选择情绪型沉默。

4.不能随意评价时,选择思考型沉默。

5.注重内心思索时,选择内向型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