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信中的打赏

11月24号,又到周一。

陆奇在杂志社的书堆中翻到郑文光在《新观察》写的《科幻迷》一文。

“老谭,郑老师的这篇文章能不能在明年一月刊上转载?”

转载?不是原创么?

谭凯接过一看,顿时了然:“小陆,你是想为国内的科幻迷文化添一把火?”

陆奇点点头:“只要我们的内容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准,经营好国内的科幻迷文化,杂志的销量肯定可以节节攀升。”

“行,我去跟主编说。”谭凯站起来,有点担忧。“每一期刊登那么多小说,恐怕以后的用稿荒更难。”

陆奇却充满信心:“不怕,尽量挖掘新作者,另外可以翻译国外的科幻小说。”

五分钟后,谭凯从主编办公室出来,冲陆奇说:

“搞定,下期转载。”

“主编说,让我催催你的《终结者》续集。”

九点多,邮递员带来近百封信。

陆奇有点惊讶:“怎么信一下子多了那么多?”

以往一天收到几封、十来封信罢了。

该不会是《流浪地球》太受欢迎的缘故吧?

转念一想,觉得即使那样,也不可能同一时间寄出,或许是笔友专栏的缘故!

果然,他猜的没错。

绝大部分的信中都附带自己的交友信息,不少人问能不能安排自己出现在下一期的笔友专栏。

向纪纯一边拆信一边笑着说:“小陆,笔友专栏的威力超乎想象啊。连我都想刊登一条试试了。”

莫书清听见后,笑着说:“可以啊。我让嫂子帮你把关笔友的质量。”

编辑室顿时哄笑一堂。

陆奇咧嘴一笑:“它们属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恰好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而已。不过得对刊登的信息把把关,别让那些粗俗信息上刊物。”

“这还用你说。”向纪纯拿着一封信,高声朗读,“许久没有看到《流浪地球》这么出色的科幻作品,看完后感动、惊喜万分。”

“《流浪地球》的想象力、人物刻画的深度、故事完整性,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让我似乎看到国产科幻崛起的曙光,希望杂志社、作者能带华夏科幻走向黎明。”

……

“有一点更让我高兴,本期全都是科幻小说,没有其他类型。希望《科学文艺》能够坚持下去。”

“杂志加量不加价的作风,我很喜欢!”

陆奇对向纪纯动不动朗读读者反馈早已免疫,毕竟风气是社里老大带起来。

现在脸不红,心不跳,心态保持平稳,也是因为听到太多夸他的话。

而且,这近百封信中,有二十封是读者写给他的信!

刚才拆了几封,里面读者的反馈比向纪纯手中的信,还要夸张、露骨。

不止一个读者将陆奇封为新生代的科幻扛旗人物。

陆奇没将这些信息公开,只是独自享受。

过了20分钟,向纪纯又兴奋的朗读:

“我认为陆奇是华夏最有潜力的科幻后起之秀,从《蚁人世界》、《蚁素》到《冰箱世纪》,可以看出其对于科幻文学的把握能力,能够熟络的将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科幻小说之中,让人眼前一亮。”

“再到《流浪地球》,进一步体现陆奇对中篇小说的把握,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实力的体现。小说中所展现的对于未来科技的洞察,对于人性的描写,让我不得不将华夏科幻的希望放在他身上。”

向纪纯讲完,冲着陆奇眨眨眼。

金子果然在哪里都能发光。

这不读者就将重任寄托于他身上了么。

陆奇心里美滋滋:原来公布于众的感觉如此美妙。难怪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他拆了一封寄给社里的来信,掉出五块钱,一看乐了:

“各位,又一个想要全订的读者,说是被《流浪地球》打动,支持《科学文艺》。然后请求刊登他的交友宣言。”

众人哈哈大笑。

陆奇和向纪纯将读者反馈整理好,拿给杨霄看,社长大人喜不自禁,尤其是看到不少人要求全订的反馈,让她更坚定走科幻小说的路线!

“小陆,继续加油啊。《流浪地球》在科幻迷中引起的轰动不小。还有《冰箱世纪》也饱受赞誉!”

前者热度太高,让《冰箱世纪》的反馈显得有点平平无奇!

晚上,回到宿舍的陆奇开始拆读者来信,拆了几封后,发现真的有读者随信寄了一块钱,说是给作者的打赏。

第一次得到读者的打赏,陆奇浑身燥热。

随后又发现好几封都附带小钱,一毛、五毛,一块不一。

拆了将近二十封,总计收到五块多的打赏!

陆奇一时之间拿不准该如何处理读者寄来的钱,打算第二天问问主编。

结果杨霄一听,大手一挥:“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看着处理。”

又说:这是作品太过出色,作者才有的待遇!

陆奇一听,想起后世网文的打赏,不仅有点币,还有月票!

他决定中午给大伙加餐!

等拆信时,陆奇突然“咦”的一声。

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姚海君!

此时还是年轻版的老姚主编在信中各种夸《流浪地球》,夸本期内容做得优秀,夸笔友专栏让全国的科幻迷找到组织!

然后,他在信中和其他读者一样,希望交友信息能被选中。

陆奇认真看了下信件的寄出地址,果然是黑省,70%概率确定。

脑子里立即快速转动起来。

他正想通过笔友专栏好好的经营全国科幻迷组织,前世大名鼎鼎的科幻迷文化的代表人物就出现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只不过现在的姚海君还在上学,还得等等。

陆奇当下给他写了一封回信,也不说其他方面,直接讨论怎么联合全国的科幻迷,怎么组织、分享科幻信息。

都是精心挑选的问题,一条条均可直击姚海君的心窝。

先熟悉熟悉,毕业后就拉过来,安排他专门负责科幻迷文化平台。

粉丝文化,大有可为!

月底最后几天,杂志社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多。

杨霄、谭凯等人第一次见识到笔友的号召力!

发行量不大,纯靠作品的影响,肯定没有那么多反馈信件。

就在大家为华夏科幻迷的热情感到开心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郑文光老师的信到了,他不仅在信中表扬陆奇的作品,还透露:

WSF邀请《科学文艺》参加年底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