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下养朱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咸鱼拌饭酱
- 2166字
- 2025-01-23 21:22:58
“唉,可惜老祖宗你这想法是好的,可你却低估了一点……”
朱辰的话,令得朱元璋心头大惑,蹙眉问道:“低估了什么?”
“人心!”
“人心?你说的是老四靖难造反的事吗?”朱元璋心头一震,当即说道。
藩王有了兵权,便会对皇帝宝座产生心思?
“有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在前,你在分封藩王时,会没考虑过这件事吗?”朱辰淡笑着说道。
对此,朱元璋则哑然失笑了,的确,当初他分封藩王时,就下令藩王成年就必须前往封地,没有旨意,不得回京,而且藩王之间不得相互联系,甚至即使入京,也只能依次前往,上一个藩王离开,下一个藩王才能来,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藩王互相勾连作乱。
毕竟按照他的分封设定,即使有藩王想要谋反,但单个藩王根本掀不起一点水花,可没想到遇到朱允炆这样蠢笨如猪的继承人,最后给了朱棣机会。
“老祖宗你低估的是继任皇帝的防范之心,无论藩王是否有反心,他们的存在,始终是悬在皇帝心头的一把利剑,这些藩王身负皇家血脉,又手握兵马,且还占据边关重镇,无论是谁继任皇位,怕都会心生不安。
即便朱标没死,继承了皇位,他不会削藩,那他的儿子呢,孙子,后面的继任者呢,您想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维持藩王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却不知,四五代之后,双方血缘关系已经淡薄,皇位上的那个人还是会忍不住削藩的。
到时候,中央朝堂和地方藩王还是会有一场战争,自打老祖宗你立下藩王戍边的规矩起,这场大战就免不了的。”
朱元璋听得瞠目结舌,想要反驳,却又无话可说,最终只能叹了口气道:“如此看来,老四上位后也同样进行削藩了。”
朱辰点了点头道:“不错,不过朱棣的手段比朱允炆高得多,而且靖难成功,他手下有着无数的强兵,藩王即使想要反对也无能为力,最终藩王的兵权被剥夺了,这些人都被迁去了内地,老祖宗你定下的‘藩王戍边‘政策,彻底烟消云散了。”
“这样一来,我大明的藩王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听到藩王戍边的政策没了,朱元璋心里有些失望,但随即听到朱棣削藩成功,他当即两眼一亮,虽然他仍不肯承认自己政策的失误,但见后人弥补这一漏洞,他心中也宽慰不少。
“呵呵!解决,藩王造反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却留下了一个更大的祸患!”朱辰却是冷笑一声,说道。
“什么?”朱元璋忍不住叫道。
藩王都被削掉了,还能有什么祸患?这简直把朱元璋听懵了。
“天下养朱!”朱辰悠悠吐出四个字来。
闻言,朱元璋顿时脸一黑!
如果是其他人在他面前说出这四个字来,他恐怕要忍不住当场暴走,直接拔剑取了对方狗头,但眼前之人是朱辰,是来自他几百年后的子孙,他说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是事实,容不得朱元璋否认!
朱辰解释道:“为了能够成功的削藩,朱棣在将藩王内迁的同时,还给予他们诸多优待,至此,这群戍边的藩王就彻底变成了闲散的宗室。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他们什么都不干,全都由朝堂养着,你觉得以国库的收入能养得起这庞大的藩王集团吗?”
“我大明幅员之辽阔,只是区区几个藩王而已,怎么会养不起?”朱元璋却不认同道。
朱辰冷笑道:“呵呵!区区几个?这些藩王变成闲散的宗室后,又不能干其他事,唯一的消遣就只剩下生孩子了,洪武初期,皇室宗亲不过区区五十八人,可历经十代八代的,你觉得这些子孙后裔会有多少人?”
“多少?”朱元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皇室宗亲在籍人数已达十五万七千余人,这还没到两百年时间,就有十五万多宗亲,这么多人,你现在还觉得朝堂养得起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瞪大了眼珠子。
十五万人是个什么概念?
朱元璋是领兵打过仗的,他当然知道要喂饱这么多张嘴,要耗费多少钱粮。
就算一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十五万人一年也要吃五千五百万斤。
想当初,他和陈友谅于鄱阳湖决战时,手下都没有这么多兵呢!
而且那些皇室宗亲,他们所花费的可不止这一斤粮食。
按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则逐级递减二百石,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十五万宗亲,这是要花费多少粮食,而这些供养,全都要朝廷来承担。
这个数目,朱元璋算不出来,也不敢算。
四月的金陵城并不炎热,可朱元璋已是满头大汗。
“老祖宗,现在你该知晓,为啥朱棣削藩却削出了个更大的祸患吧!便数历朝历代,唯有大明朝是穷死的。”
手机里仍不时传来朱辰的话,犹如一根根利刺,直戳他朱元璋心头。
朱元璋瘫坐下来,双目无神,喃喃自语道:“为什么会这样?”
“根子还是出在老祖宗你的头上,从魏晋南北朝始,历朝历代,各宗室的爵位都是降等袭爵,到了宋朝,连这世袭制度都已彻底取消,宗亲子孙压根不袭爵,可您老人家建立大明后,竟将这全然淘汰的爵位世袭制度重新拾起,而且变本加厉地优待藩王,您只想着让子孙后代不再挨饿,却没想到他们却成了大明的隐患!”
传统的降等袭爵,爵位每往下传承一代,就自动降了一等,亲王的嫡子只能承继郡王位,嫡孙便只能继承镇国将军爵,再往下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层层递减。
这样的逐级而下,藩王的规格越来越低,所需耗费的国资国财自也越来越少,即便随着每代皇帝诞生子嗣,又产生新的亲王,但朝廷要供养的宗亲总数,大体还能维持平衡。
可朱元璋一上来,就约定亲王爵位世袭传承,而且永不降等,这样一来,平衡被打破了,随着皇位更迭,亲王越生越多,朝廷的压力自然也不断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