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奖金
- 厨娘娇妻:县令达人夜夜忙
- 清茶
- 2033字
- 2025-01-12 18:50:56
“大人!民妇给大人请安!”林兰月听安灵然说有位大人来了,赶忙拉着安大成出来给人请安。
人还没有跪下去,就被孟延宣叫住了,“夫人不必多礼,本官来这里是想看看这菜地。”
“大人,这块地就是民妇种的,可有不妥?”林兰月不知自家一块菜地咋把县令大人招来了,有些忐忑地问。
孟延宣知道自己的突然到来可能是吓到她了,笑着说:“本官只是听苓如说你家种了红薯叶,所以来看看。”
“夫人可否为本官讲讲这红薯叶的种植经过?”
这个要求一下子把林兰月给砸懵了,不就种个地吗,还能有什么稀奇的。她有些不安地看向安苓如,希望她能给出个主意。
“大伯母,大人是觉得咱们家这个菜种的好,所以想问问。”安苓如走过来,亲昵地挽着她的胳膊,笑着和她解释道,“现在干旱,许多人家都没有菜吃,大人也是关心下民生。”
听过原由之后,林兰月心里也有底了,她带着笑容自信地讲,“民妇偶然发现红薯藤在地里居然能种活,藤会在地里长出根来,索性就种了这么些根,然后吃它的叶子。”
“这个红薯藤好养的很,有土有水有光,它就能活,我家这些都没有怎么打理,它就自己长了这么多。”
她说起自己擅长的种菜,非常的有自信,声音抑扬顿挫的,“把它的叶子摘来吃是正好的,若是吃藤,那就有些老了。”
“但是藤可以用来作种,前几日大人府上就种上了这个,现如今应该也发芽了。就今个儿,李夫人人还来我家拿了些去种呢。”
说起这些,她颇为自得,能够让家里在灾年还能吃上新鲜蔬菜,说出去,哪个不得说她一句好主妇。
“夫人,不知这个要怎么吃,做出来又是什么味道?”孟延宣听她说完这些也有了底,这个红薯叶应该是很好成活的,而且长势快。
“就炒来吃吧,水煮出来味道不咋好。这味道,就是一般的味道。”林兰月也不知怎么给他形容,干脆地说,“大人,我家晚上也吃这红薯叶,不如你尝尝民妇的手艺?”
今日孟延宣吃饭吃得早,所以来安家的时候,他们刚好快要开饭了。
点了点头,孟延宣跟着她往堂屋走。
堂屋的桌子上摆着一碟炒红薯叶,摆放着一碟炒豆芽,除此之外就是一小碗咸菜。
孟延宣接过林兰月递过来的筷子,他在众人的目光中,夹了一筷子的红薯叶,放进嘴里,确实是一般的味道。说不上好,说不上坏,但是能饱腹,那么它就是个好东西。
“味道尚可,要是平城的百姓都种上这个,那么能吃的又能多上些了。”
“夫人,你这个发现很了不起,本官要替官府奖励你一百两银子!”
突然被赏赐,林兰月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大人,这个红薯一直都有人种,只是很少有人吃它的叶子罢了。”林兰月赶紧推拒道,“民妇也是偶然发现这个藤好养,所以种在了自己家里。”
她声音小了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民妇一开始种这个是打算给牛做吃食的。这城里不好割草,我就想着种点产量多,可以用来为喂牛的菜。”
“就真是偶然发现,这个藤可以种,长得还快,然后就种了些。”
如不是大伯母说出来,安苓如都不知道他们现在吃的原来是给牛准备的牛食。她想了想在现代,这红薯叶和红薯藤确确实实被用来煮煮猪食,养出来的就是土猪。
“好吧,那就赐你十两银子。”孟延宣没有想到安家人居然这么质朴,送上门的赏赐也要推拒,怕林兰月不肯要,他又补充道,“这十两银子是奖励你发现用红薯藤可以直接种植一事。”
大人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自己再推拒,未免有些不识好歹,她跪在地上谢恩道,“民妇谢大人恩典。”
“不用多礼,把你大伯母扶起来。”孟延宣给安苓如使了一个眼神,然后对他们说道,“安苓如你发明的集水装置也很不错,明天一道来县衙领赏吧。”
“本官先回去了。”说完这话,他就转身出去了。
“苓如,你发明了个什么集水装置?”林兰月有些好奇地问,光听名字这个东西好像就很厉害。
“就是一个收集露水的装置。”安苓如向她解释道,“雾气遇到铁丝或者铁制的其他东西,它会凝成水滴,然后在下面放一个碗把水滴收集起来就行。”
“我也是昨天试着做了一个,没想到还真的可以。”她看着几个有些好奇的弟妹,蹲下身子来对他们说,“等下我们一起做两个,等明早起来看有没有水,好不好?”
“好!”几个孩子齐声答道。
安家的木棍柴火什么比较多,安苓如找了几根大小差不多的木棍,然后找了点大伯母做衣服的剩下的布带子,用布条把棍子给缠起来。
在她的带领下,三个小家伙也像模像样地做了起来。
……
“姐,真的有水!”安灵然、安衍生、安庆生自从读书以来,每天就和安灵然一道起来,在她忙活的时候,他们就在院子里面读书。
今天他们一大早起来,就特意去看院子里面放的集水装置,没想到真的有水,水滴从铁丝网沿着筷子最终低落在碗里。
安衍生端起一碗水,小心翼翼地捧起,雀跃地说:“有一碗水呢!”
“我做的这个也有水!”安庆生也端起了自己的那个装置,看了看水量没有哥哥的多,有些奇怪地问安苓如:“姐,为什么哥哥的水要多些呢?”
她看了一眼两个弟弟手里的碗,确实衍生那碗水多一点。
“你仔细想想,你和你哥哥的集水装置有什么区别,然后分析一下是什么差别造成的,姐姐相信你,你可以自己找到原因的。”
安苓如认为直接告诉小孩子答案不是最好的做法,而是要培养他们格物致知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她开始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