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般想便好。”
宋煊虽听着张亢的回答,但耳朵听着下面的路过的叫卖声。
目前他已然适应了在大宋的生活。
除了不能使用高科技产品之外,宋人一些基础生活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要说教育、医疗、味觉上的享受,那没得比,但仍旧可以叫外卖。
张亢同样也饮了一口凉浆:
“十二郎,你知道的,我哥考上进士了,恰巧我也考上了。”
一直瞧着书稿的包拯猛然抬头,怎么回事?
一门两进士。
绝对祖坟冒青烟了!
“在这条道上我恰巧可以指点你们一二,今日得闲,有什么不懂的,十二郎尽管来问。”
待到张亢说完后,包拯脸上再次流露出不解之色。
应天府的高官一个个都闲的,要主动给两个乡下来的学子开小灶?
那宋通判给张方平开小灶,这个张推官说是要给大家一起开小灶,可实际上听他话音,完全是因为宋煊的缘故。
应天府是官员都如此亲近学子吗?
不应该啊!
我爹没跟我提过这种事啊。
一个个都高冷的很。
毕竟包拯他爹就是在应天府退休的。
方才的包拯一直都沉浸在宋煊与张方平的策论当中,让他深深的感受到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是了。
这两人天赋绝佳,就像是一块璞玉。
稍加雕琢就能名声大噪!
所以这些本地官员前来俯身结交,也实属正常。
就如同自己一样,在庐州同样受到刘荺的厚待。
“哈哈哈。”宋煊连忙把自己的书稿推过去:
“有张推官助俺,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张亢心下舒爽。
他知道宋煊是天才,尤其是此子会做人,没有大言不惭的说用不着。
张亢除了对宋煊有些好印象之外,在自己仕途上能帮得上忙。
晏知府的那个鸟形玉佩可都挂在宋煊的腰间。
说明此子早就获得晏相公的认可,将来在朝堂之上,说不定能扶摇直上。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没必要说的过于透彻。
你帮我,我帮你。
双赢。
然后张亢瞧着宋煊的策论书稿,蹙着眉头。
这小子卷面整洁,笔迹有些优美。
当然到时候会誊抄笔体,糊名之类的,不会显示什么优势。
全都是科举考试当中的进步举措,张亢也是赶上好时候了。
许多考官都会判断出差错,诸如郑獬被考官记恨,发现一篇文章像他写的,故意罢黜,结果郑獬高中状元。
还有苏轼也想要让自己门下中举,判断是他弟子所写,将其列为第一,结果他弟子名落孙山。
如此种种栗子,都是科举考试防考官的进步。
张亢瞧着宋煊的策论,不应该吧。
他的写的论点论据什么的,都挺合适的,一时间张亢看不出什么问题。
“这篇兴许是十二郎用心书写的,故而毫无破绽,再看下一篇。”
张亢自己换张,细细看下来,然后他的眉头再次挑起。
“不是吧。”
他怎么每个策论都那么多的论点啊,宋十二也未曾得到名师的教导,凭什么他都会啊?
有些问题比自己这个当官处理过的事情,写出来的建议都极为妥当。
待到全部看完,张亢把手中的书稿放下:
“十二郎这字真是越看越喜欢。”
包拯:???
一门两进士,祖坟冒青烟,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进士,看了十二郎的策论就只夸他字好看?
没道理啊!
方才你不是说什么要指点一二吗?
咋屁话都不说,开始矜持起来呢?
宋煊自是满眼期待的瞧着张亢,想要查漏补缺,听听接下来的话。
但张亢又拿起一旁张方平的书稿:“我来看看你写的。”
张方平:???
宋煊了然,这是要都看完了,再一起做评判。
也是。
宋煊对于考试是从小经历到大的,老师都是集体判卷。
看着张方平的书稿,张亢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些。
他写的好是好,但还是有些稚嫩,需要多加练习才对,问题不大,况且又有宋绶的批语,该提点的也都提点到了,自己没必要画蛇添足。
最后张亢看着包拯曾经写的书稿,嘴角含笑。
终于她妈的~对味喽!
这才应该是没有应举学子的正常水准嘛。
要不然让十二郎看去,还以为我老张家一门双进士有水分,小觑俺呢!
随即张亢信心大增,对着包拯一顿输出。
包拯:???
方才说好了要给我们三个人评论,结果你光给我点评是吧?
包拯虽然知道自己与面前这两位本地的读书天才,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没想到差距如此大!
虽然张亢对他很热情,而且有些热情的过火。
大抵是来他这里找自信来了。
但包拯又没法吐槽本地的官员不讲礼貌。
凭什么逮着我一个人辅导啊?
你明明是来主要辅导宋煊的,不要本末倒置哎。
包拯也是庐州的读书天才,许多当地学子都是要仰视他的背影,还受到当地最高官员的贴心指导。
可是他到了河南后,还没考试参加入院考试,此时温习功课的时候,心里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自己竟然是需要被重点照顾的“差生”。
面对包拯的窘境,张方平:我们三个在一起,猜猜谁不是神童?
宋煊默默拿过自己的书稿,难道自己写的还是太激进了?
张亢不知道包拯的底细,所以有些话不能当着他的面说。
尤其是现在拿着包拯的书稿,一个劲的批评,估摸是想要支开他,让他回去修改。
宋煊瞧着自己的策论,看样子将来考试的时候,论点还是要写的保守一些。
一个是觉得自己写的过于激进,今后还是要假装站在保守派一面。
一个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指点宋煊的,不如指点指点这个新来的黑脸小子。
反正来都来了。
包拯擦着自己额头上的热汗,一直都在听张亢的建议。
他不得不承认,张亢说的许多看法,对自己都十分有益。
如此良言,若不是宋十二豪气邀请自己,怕是都没有这种机遇。
寻常学子,想要拥有都不会拥有。
包拯在心中暗暗骂了自己一句。
自己出来游学不就是来增长见识的嘛?
遇到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要学会尝试接受,并且去学习他的优点。
如此才不算是白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