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三英得其四?!
此言一出,众人齐惊。
袁基的话固有些标新立异,可内里的意思却是清楚无疑——
联合反董。
虽然在座诸位对于此行所商之事心照不宣,反董的立场也都是确乎不拔,可凡事都得有个章程不是。
就如适才那般,众人先是痛斥董贼的恶行,再来是陷入悲戚,最后方是化悲痛为力量。
哪有袁基这样,上来就开吃,一不哭二不闹,冷不丁就把终极议题抛出来了。
情绪不需要铺垫的吗?
一时间,三人心思各异。
何顒的想法最独特。
与其他二人不同,他清楚得知道袁基此行是早有预谋,故而对其突然说出共倡反董的话倒是不觉得奇怪。
他的关注点全在“三”和“四”这两个数字上了。
什么叫三英有四?!
在场明明就是四个人,直接叫四英不就是了。
他怀疑袁基是在暗示四人之中,某人不够格。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们不是三公就是九卿。
我长史啊!
荀爽倒是没什么复杂的想法,而是为袁基的干脆利落单刀直入感到震动。
后生可畏啊……
自己终究是要入土的老古董了。
唯有王允,惊诧之后剩下的只有冷冷的愤怒。
好小子,这是要分权呐!
“袁太仆贸然来此,我等看在往昔诸袁公的份上,请你入席,如今膳食用毕,也该离去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此次会谈,除了商讨诛董之事,更深层次的意义才是关键。
董贼固有万般不是,非除不可,但有一件事,还真是因祸得福。
那就是他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了最大限度上的权势整合。
大汉已经病得太重了,容不得再内耗了,亟需一位有大魄力之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这个人当然不能是那奸贼董卓。
天子又尚且年幼,还是安心垂拱,让吾等忠臣辅政就好。
至于诸位忠臣,也有优劣之别,满朝公卿皆庸碌之辈,恐怕难当此任。
如此说来,他王允说不得,只能承天之任,做一回那救世之人了。
这才是诛杀董贼的意义。
董贼死后,他所留下的滔天权势不会有真空,只会迅速被后来者填补。
而以自己三人为主蔓延开来的联合体,携诛董余威,自然成了理所当然的继任者。
细论起来,自己作为首倡者,最大的那一份必然要收入囊中,即便不及董贼,也相去不远了。
可袁基这么横插一脚,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王允一想到这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人是我联络的,择日定址的也是我,眼看最后要成事了,你成反董首倡了?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怎么,袁太仆可是尚未吃饱?”
眼看袁基没有动静,他再次出言催促。
袁基却是淡定得很,直接无视了王允。
他满斟一杯茶水,不紧不慢地走向荀爽,恭敬有加,执弟子礼。
“荀师近来身子尚安否?”
荀爽苦笑道:“老样子,许是时日无多了。”
袁基闻言面露戚色,神情忧痛。
“先父故去,荀师曾制服三年,此情至深,小子不敢忘怀,今您身子有恙,小子定遍寻古方,为您解忧。”
说罢,他恭谨地向荀爽敬茶。
遭了!
王允嘴角微抽。
袁基这手恩情牌打得,好生刁钻!
什么遍寻古方之类的漂亮话倒是其次,真正的杀招,乃是他前面那句——
制服三年。
这就涉及到士林的一桩公案。
袁基之父,乃是已故宣文侯、司空袁逢。
袁逢其人,宽厚笃信,身份尊荣的他,曾赏识提拔了不少人才。
荀爽也曾被袁逢举为有道,不过荀爽并没应命,按理事情到这也就结束了。
可谁也没想到,袁逢死后,荀爽为感其恩,竟为之服丧三年!
此举一出,天下震动,当世往往化以为俗。
能够移风易俗可不是一件小事,这足以让荀爽一跃成为士林顶流。
而今日,这支多年前的时光之箭,却偏偏正中他王允的眉心!
王允很清楚,荀爽不可能拒绝袁基,那是自掘根基。
尤其是荀爽自觉时日无多,到了要盖棺定论的关键时刻,更是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果然,见到袁基敬茶,荀爽连一丝犹豫都没有,就果断接过,一饮而尽。
“荀公,你……”
王允叹息一声。
不愧是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很快,王允又重新振作。
他目光一转,看向一直被其视为闲棋的何顒。
汝南袁氏,可不是只有你袁基一人说了算。
“荀公果是重情之人。”
王允赞了一句,给自己个台阶下,转而又对着何顒说道。
“伯求,世人只知你为董贼长史,我却知你实为那关东袁绍的奔走之友,同为袁氏兄弟,袁太仆这里,想来你也是支持的了?”
他笑着开口,一副已经接纳了袁基的语气。
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袁绍和袁基两兄弟,绝对不是一条心。
袁氏如此大的遗产,谁人能不眼红,可若是有袁基在,袁绍哪有份?
兄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过是一张纸。
王允甚至暗自怀疑,袁基之死与那袁绍也脱不了干系。
作为袁绍奔走之友的何顒,此时的选择如何,根本不用怀疑。
二对一,优势仍在我!
他下意识地看向袁基,想从其表情中找到一丝失态。
袁基却只是洒然一笑:“王司徒说的是!”
说罢他又斟上两杯酒,将其中一杯递给何顒。
“吾弟阿绍在关东闯出如此名声,我这个做兄长的也是甚为欣慰,而伯求在董贼身旁忍辱负重,这份以大局为重的苦心,自是不用怀疑。”
“来,伯求,敬你的胆魄!”
他故意在“名声”、“大局为重”上加重语气,在王允荀爽听来自然没什么异常,可在何顒耳朵里,又是另一回事了。
何顒强颜欢笑。
王司徒你机关算尽,殊不知我早已为贼所制啊……
看着袁基审视的目光,他不再纠结,扬起脖子同样一饮而尽。
一切为了袁绍公!
王允傻了。
难道自己判断有误,袁基与袁绍二人竟真是兄弟情深?!
那自己这手引入何顒的牌,岂不是引狼入室……
他此时看向何顒的眼神都变得警惕起来,激愤之下甚至有了另起炉灶的冲动。
可眼下几人,已经是其费尽心力找到的最优人选,哪有重头来过的余地。
就如三公中的另一位太尉赵谦,王允怀疑他已经彻底投靠董贼,那是绝对不能信任的。
大局已定,就是再不情愿,王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结果。
袁基,要加入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