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城下之约
- 穿越三国,开局抓到刘备夫人
- 等风7
- 2283字
- 2024-12-30 10:28:25
贾逵想快些离开却听裴泽突然叫住了他。
“贾县令且慢走。”
“裴都尉这是要反悔了吗?”
贾逵以为裴泽又改变主意不想放他离开了。
哪知裴泽叫人牵来了一匹马。
“天色不早,路上又难行,贾县令只靠双脚只怕天黑也到不了绛县。”
当裴泽把缰绳交到他手,贾逵再也忍不住心中疑惑。
“裴都尉到底因何放我?莫非是孙资向您求过情?”
贾逵说完便自己先摇头否定了,心说那孙资为了攻破绛县无所不用其极,还想着用祖父和家人要挟与我,肯定不是他替我求情。
见裴泽欲言又止,贾逵更是想要知晓原因。
“在下实在想不通,只要裴都尉没有趁火打劫攻占绛县便已经证明你之信义,可为何还要放我回去?”
“唉,实不相瞒,裴某仰慕梁道(贾逵表字)先生久已,想引为心腹参议,但又知贾县令对我之前身份有所成见,因此……”
“无需再言!你若想以释放我为恩,使我效忠于你,简直痴心妄想!”
没等裴泽说完贾逵便重新走了回来,还把双手一摊,示意还是把他绑了吧。
裴泽真没想到他会如此执拗,不过转念一想此时的贾逵才刚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再加上才被提拔为代理县令自然是对那王邑感恩涕零。
看来就算收服了他,也不可一上来就委以重任,要不然只会像孙资一样急功近利。
还需慢慢培养,才能成长为文武兼备之人才。
一旁的周仓见大哥不说话了,还以为是被贾逵的态度所气。
当场火冒三丈。
“你可真是不知好歹,俺大哥念你是个人才本想请你跟孙资一同当军师,又担心你被擒名声受辱,这才决定放你回去,你不感恩也就罢了,却还要恶言相向,当真以为俺不敢杀你吗!”
“二弟不可无礼!”
裴泽再次拦下周仓。
然而贾逵根本不领情,反而嘲讽道:“在下宁做河东鬼,也不会给一个山贼都尉当幕僚!”
“尔敢辱俺大哥,看俺不剐了你!”
虽然裴泽夺下了周仓的兵刃,但这次他也是起了怒火。
质问贾逵。
“你自诩河东忠臣,然而河东郡从太守到地方大族各个只为私利鱼肉百姓,郡内贼寇、匈奴肆意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就好比这襄陵城被白波贼兵围城数日,那太守王邑可曾派来一兵一卒来救?为这样的人效忠,你不觉着愧对良心吗!”
这一番话使得贾逵明显弱了几分气势,但他那执拗的性格依然不愿低头。
“忠字大于天,贾某既为河东郡吏理当听令于河东太守之令!当然伤天害理之事我是不会做的!”
周仓怒道:“听你之言,若俺大哥哪日做上了河东太守,你也会无条件效忠!”
“哈哈哈哈,你以为当太守那么容易吗简直可笑!如果裴泽真能当得河东太守,贾某便俯首称臣又如何”
太守有独立自治的权利,掌握一郡之军政,是需要朝廷钦封才能坐的上太守之位。
只因乱世当道,很多大诸侯也开始给手下功臣分封太守职位。
贾逵以为裴泽的上司才是一个河内郡太守,就算裴泽打下半个河东郡,也不会得到朝廷的认可,而那张扬自然也不会推他当河东太守。
正当贾逵还想嘲讽几句,却被周仓指着鼻子吼吼。
“当着乡勇和百姓的面,你可要记好你今日所说,区区河东太守对俺大哥来说如同探囊取物,到时候你可莫要食言!”
贾逵感觉被一个莽夫小瞧了。
当即指天发誓,“我贾逵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裴泽若能当上河东太守,我便奉他为主又如何!”
裴泽听完心花怒放。
费了这么大劲都未能说服贾逵,没想到竟被二弟几句话就把他激的指天发誓。
至于河东太守之位,对于裴泽来说还真的不算什么难事。
“我跟贾县令打个赌,一年之内我必得到朝廷认可成为河东太守!”
“哈哈,好大的口气,你若能当上太守,贾某必效死忠,只是若不能你又当如何?”
“若不能,裴某便带兵回河内,再也不踏足河东半步!”
“好!”
二人击掌为誓定下赌约。
而裴泽之后又说一个月内必取绛县,让贾逵回去好好准备。
贾逵没想到裴泽还记着之前的承诺,而且也并未因为自己语言上得罪了他而被收押。
这回贾逵是真的服了。
心说如果再次被他擒住,就算裴泽没有获得朝廷任命太守,也愿意效力一番。
效力不同于效忠。
等到贾逵走远,周仓着急的说道:
“刚才大哥为何非说要得到朝廷的认可,俺是打算打下河东全境,然后叫那王邑把太守之位让给大哥的。”
“无妨,其实得到朝廷任命太守,比打下整个河东郡还要简单些。”
周仓有些不懂,心说难道大哥跟朝廷里当大官的裴茂联系上了。
而裴泽想的是连白波贼帅韩暹都能得封大将军,到时候只要自己多送些粮草和人马保送天子去洛阳,然后要一个河东郡太守的头衔还不是易如反掌。
但是通过今日跟贾逵的当面对质,裴泽再次感受到了出身低下带来的麻烦。
此时城门处早就聚集了大量百姓。
这些百姓是听说来了一支官兵打跑了白波贼,解救了襄陵城。
想要过来夹道欢迎以示感激。同时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祈求官兵莫要对城内百姓过度征缴。
如今这乱世,不管是官兵还是贼兵,对百姓来说都是一种祸害。
然而当听说城外这支人马的统帅竟然下令兵卒不准入城骚扰百姓,当时就起了无限好感。
之前的守兵经常在城里强征强收,跟今日来的这支仁义之师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贼兵已退,又迎义军,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于是引来了更多的百姓前来围观,都想看看城外这支人马究竟是哪里来的仁义之师,他们统帅又是何许人。
“贾老快看啊,那不是贾逵吗?”
“是他,是他,好像那位裴都尉要放了贾县令。”
“你说的不对,那位裴都尉想收贾县令为心腹。”
贾习人老眼花,但是耳朵可不聋,他听到了孙子的话,也听到了裴泽的话。
不由的替孙儿捏了一把汗。
还好最后裴泽依旧信守承诺放贾逵去了绛县。
贾习暗叹孙儿太过执拗,眼前这人气度不凡值得投效。
同时他也有些怀疑。
“那位裴都尉说的东桓县,真的是百姓安居,官吏用命吗?”
有知情百姓回道:“俺有亲戚在那边居住,听说东桓的官吏全都换成了裴家人,他们对百姓爱戴有加把之前县令强征收刮的金银钱粮全都还给了百姓。”
“裴家?裴都尉?”
很快百姓们都明白了,东桓县百姓是因为裴泽才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