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甄家果然不愿意交出银两和土地,尽管文钰在诏旨中用的是坚决口气,但甄家还是不为所动,反复上奏表明梅翰林的建议万不可采纳。
奏疏认为这些政策不但在江南行不通,还会惹得各处城乡骚然,如今朝廷财赋江南占比极重,倘若江南一乱,朝局将变得不可收拾。
朝中也有不少大臣不断复奏,怕另外有人出来支持梅翰林,好几位科、道官联名上了一本,对梅翰林大肆抨击。
文钰知道当前这样的态势,甄家还会用各种办法进行抵抗,自己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本想快刀斩乱麻,甄家就是儆猴的那只鸡,现在的情况让他犹豫不已。
拿起案上一份新的贴黄看了几眼,文钰轻轻地摇摇头,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不自觉地小声骂道:“这般臭嘴乌鸦!”
他很瞧不起这班言官,不同意他们说梅翰林的建议一无可取。
甄家之富天下皆知,废话都可说上千条,汗毛却一根也不想拔!
问了皇城司,文钰这才知晓甄家每年都会派人进京打点,怪不得这么多人为其说话。
停了一阵,他接着看了下去。
“夫梅所恶于富人者,徒以其兼并小民耳。不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贫民衣食之源也。秦始皇所不行于巴清,汉武帝所不行于卜式者也。此议一倡,亡命无赖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大乱从此始矣。此为小人沽名祸国者矣!”
“砰……”
看完了这一封措辞激烈的奏本,文钰气愤难耐,拍案的这一下声音虽响,他却感到了无能为力。
文钰心中全是失望,但是很欣赏那一句“不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贫民衣食之源也”。
他点点头,在心里说:“是呀,没有富人,穷人怎么活呢?谁给他们土地去种?”
从御案前站起来,文钰在暖阁里走来走去,心里意见万千,实不得任何主意。
他决定把这个奏本留中,置之不理。
对梅翰林的建议,他陷于深深的苦闷之中:一方面他认为这个建议在目前的确是个救急之策,一方面害怕真引起江南到处骚动,正像这班言官们所说的“亡命无赖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
富家大户自古便是朝廷支柱,怎么能放纵无业小民群起与大户为难呢?
……
“翰林大人,此事很不妥。”
荣禧堂内,梅翰林拉着贾璘在一旁私聊,其它众人也难得这么齐整的凑在一处,已经见识到了贾璘的才情,便三五一处,各自聊开。
这样的聚会,自是不错的交际场所,就连宝玉也不急着走了,跟几位相熟的公子聊得入港。
梅翰林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从容,自从知道陛下信心动摇之后,他心中十分不安,观陛下近年所为,有中兴大周之志,筹银之事乃当下急需,未料到不但陛下迟疑,自己也遭到了言官们强烈的抨击。
他和戴相的关系不错,得到消息,贾璘两次御前奏对,向陛下提出了不少建议,得到陛下欣赏,年纪虽轻,见识却不浅。
今番来到荣府,名义上是考教贾璘学问,其实是想请教他的看法。
贾璘也明白了他的来意,本来他对梅翰林并无好感,悔婚一事就说明梅家功利心太重。
君子一诺,重千钧,这亲本是双家所定,无论怎样,都该履行才是。
初见宝琴,果然迷人,颜值出众,学问、性格也是好的,只是薛府势败,身份上自然先天不足。
这并不重要,宝琴年少随其父走过不少的地方,见识上比贾府其它姑娘还要强些,并且没有其姐那般功利,性子和蟠蝌相近,贾璘准备好生考察,如果可行便加以培养。
所以他对梅家的悔婚是持赞同意见,虽然没见过梅翰林的儿子,但已经不重要了。
这悔婚一事最后如何了结,谁也不知,曹公早逝,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现贾璘来了,宝琴命运自然有了完全的偏离。
梅翰林竟然找上了自己问计,不知道他是有眼光还是撞大运,总之算有福之人。
“贾璘,妥不妥并不重要,陛下犹豫,不肯向甄家动手,老夫受言官所指,丢官并不怕,只恨不能为国分忧,还要祸及家族。”
此时的梅翰林语气沉重,哪还有刚才那般平稳。
从梅翰林的讲述中,贾璘对文钰的认识又增添了几分,一国之君有些优柔寡断啊。
“翰林大人,放心,没那么严重。”贾璘先抛出结论让其心安,然后小声说道:“此事不能因为几名言官就息鼓,那样对陛下,对大人都不是好事,所以大人一定要坚持,先上疏自辩。”
“这样……然后呢?”
“翰林大人这个提议太过于激烈,势必引起江南地主阶级的反抗,现在朝廷准备在北境用兵,富庶江南是朝廷的经济支柱,所以陛下不会轻易下决心。”
贾璘声音更小了一些,“大人只需提出另一个方案,自然可以避过风头。”
“什么方案?”
“特区方案。”
纵然梅翰林学富五车,却也完全不懂特区是什么,见贾璘说出这样生僻的字眼,便知其腹中果有丘壑。
特区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或行政区域,常常在朝廷的大力推动下设立。
这些特区主要是为了实施特定的政策、经济模式和特殊的管理体制,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或解决特定的问题。
这些特区通常会享有比其他地方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税收优惠等优惠措施,以吸引投资、促进发展。
贾璘将特区略作解释之后,说道:“实不相瞒,陛下已经决心经营北境,翰林大人只需提出在北安城建立特区,便能得到陛下赏识,之前的提议便不能影响大人分毫。”
“北安城建特区?这选址是否有问题?那可在大雍兵锋之下,实不安全。”
“就是因为是北安城,朝廷那些言官的反对之声便会小很多,大人的提议也容易获得通过。”
建立北安城特区是贾璘宏大构想中的第二步,为第一步龙山攻略作准备。
北安城孤悬于山海关之外,虽然城池坚固,更有冯百涛这样的悍将驻守,但在大周朝臣心中并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