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榜题名时

面对腰带佩刀的差役,掌柜指着杨稹回道:

“他就是,小的也是无心收留。若他犯事,还请不要牵连小人。”

掌柜一脸惊恐,没想到自己的贵客竟然是官府要捉拿的人,连连撇清关系。

杨稹面色平静,他知道不少大宋律法,从未有犯,自然是不怕。

差头顺着掌柜手指方向,走到跟前十分恭敬行礼道:

“杨公子,梅都官有请。”

掌柜这才意识到刚刚失言,想要找补,赶紧走到杨稹跟前同样恭敬道:

“小人有眼无珠,未识出公子身份,还请公子不要见怪。”

杨稹不屑道:“确实有眼无珠。”

回房拿下包袱后,对一旁的差役吩咐道:

“带路。”

而掌柜双手捧着一个钱袋高于头顶,低着头沉声道:

“公子,这是半月来的所有花费,算在小人账上,悉数奉还。”

杨稹没有白吃白喝的习惯,拿过自己的15两后,留下一句忠告:

“日后须当谨言慎行。”

言尽,随差役一同往梅府而去。

掌柜等人离开,立马唤来阿牛收起店外的幌子,闭门谢客。

到梅府外,差役停住脚:

“公子,这便是梅都官府邸。”

还不等杨稹道谢,几人果断离开。

问及原因,恐是担心梅尧臣责罚,毕竟寻找杨稹的任务已有七天,如今才交差。

门口管家早已等候多时,“可是杨公子?”

“是。”

管家见是杨稹,手提灯笼照亮他脚下的路,“公子快请进。”

院落很大,杨稹跟着管家不停拐弯,书中记载的确非虚。

“禀官人,杨公子到。”

梅尧臣人未出来,便可听到笑声爽朗:

“杨稹,可让老夫一番好找。”

二月廿八的时候,欧阳修就让他派人去寻过杨稹,可是考试结束后,杨稹并未抛头露面,且有记录的信息不多。

幸亏苏轼想到主意,就是放榜之日在贡院门口等着。

门开后,一头发花白、身着素衣的老者现于眼前,杨稹从差役那里习得称呼,行礼道:

“梅都官。”

梅尧臣借着灯笼的亮光打量着杨稹,“确实身形高大,英武非凡,快进屋。”

杨稹进屋后,发现还有一人。

欧阳修借着烛光看清楚杨稹的模样,发现有些眼熟,询问道:

“那日考场一字未动的就是你?”

杨稹闻言,“确有此事。”

那天欧阳修很生气,他就是见不得读书人轻浮的态度。

梅尧臣没想到欧阳修当时说的就是杨稹,赶紧帮着打圆场:

“幸得欧阳公一语点醒,为大宋带来栋梁之才,真是善哉!”

杨稹知道两人肯定有目的,主动问道:

“两位大人有事还望直说,在下生长于野,礼数不周还望见谅。”

欧阳修放下茶碗,“不像是个写文章的,反而更像是武将。”

接着起身嘱咐道:

“你且随老夫进宫面圣,切记不可失言。”

随后转向梅尧臣,拱手道别:

“梅都官,告辞。”

杨稹选择跟上,其中的意思就是今夜如若表现好,或可以直接入仕。

坐上马车,两人没有多话。

为官者:思危、思退、思变。

杨稹先前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自然清楚言多必失的道理。

于欧阳修而言,作为主考官对考生可以评价很高,但杨稹一旦为官,需观其言行以及主张才可窥见全貌。

不交好,同样也不交恶,始终保持分寸。

来到紫寰殿门口,欧阳修先进去跟赵祯禀明情况。

杨稹则是在殿外等候,三月的夜里依旧很凉,尽管身强体壮,但架不住阵阵寒风扑面,冻得直哆嗦。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欧阳修才出来。

“进去后不可直视官家,切不可妄言。”

再三叮嘱后,他径直往外而去,赵祯的意思是要单独接见。

杨稹现在无权无势,当然不会乱来。

侍卫搜身后,他来到大殿内。

正位上一人身着红色朝服,头顶黑色的冕旒冠,腰间束带嵌玉。

“杨稹参见官家,万岁……”

还不等杨稹行礼完,一阵带着疲倦的声音传来:

“不必多礼。”

“谢官家。”

杨稹站直身子,确是没有直视,但他个子高,低头太明显。

赵祯很是随和,他不想被繁文缛节所束缚,便让人拿来凳子让杨稹坐下。

“朕看过你的文章,人如其名,胆大心细,本应殿试之时才会召见你……咳、咳。”

赵祯小时候底子就不好,现在岁数上来,身体每况愈下。

杨稹清楚赵祯无非是想通过他调和一下朝堂,如今表面的安定,都是靠赵祯一退再退所维系。

且赵祯无子,一旦驾崩,恐会天下大乱。

杨稹起身弓腰道:

“官家龙体紧要,不如草民明日再来?”

“无妨……朕今夜便予你殿试。”

赵祯是有些担心大规模殿试时,杨稹把主张引到对辽、西夏用兵之上,届时定会有众多人反对。

他省试的文章虽提及此事,但是在[行赏]的角度上论述,即使有人反对也不会太多。

“朕今日不予形式,只出一道题目,独你一人知晓。”

“请官家明示。”

赵祯让内侍把提前写好的题目交给杨稹,并搬去一张桌子和笔墨纸砚。

该有的文书形式还是要有,需入库记载。

【论朝中与地方之权宜】

杨稹觉得题目不难,对于中央集权制下的封建王朝而言,确实算要务。

赵祯斜靠御座,手指有节奏地敲击,静候杨稹的答卷。

[夫天下之治,在于权宜得中……官制繁杂,政令或有不畅……宜简政放权,利地方以应事务。]

结束后,再由内侍传至赵祯面前。

仔细阅读后,文章虽然没有问题,只是相较之前少些气势,神色中有些许失望。

其实这是杨稹特意而为,先前一事让他明白文字的威力可以堪比利刃,稍不留神就会将自己划伤。

赵祯在卷面写下批注,本来也就是走个形式。

“今日殿试结果已出,评二甲进士,到时随榜单一同供天下人知。”

杨稹立马起身谢恩,万幸读书多年,迈出心中所想的第一步,静等[金榜题名时]。

从欧阳修星夜禀报的时候,就注定杨稹是要入朝为官的。

赵祯看着眼前这个仅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懂得收敛锋芒且具有远见,位极人臣也说不定,便问道:

“卿有何求?”

此话一出,杨稹明白赵祯是在试探自己。

“回禀官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为名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