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授官大理寺

想来也是,杨稹把银两收回,随即告知许壮下一步计划。

许壮正要离开,杨稹按住他肩头道:

“还有一事,个人相求。”

“官人只管吩咐便是。”

“闲暇之余,可否教授我一些武艺?”

杨稹倒不是担心安全问题,若日后有机会统兵,十八般武艺一样不会,岂能让人信服。

“官人信得过,我等自会鼎力相助。”

两人商讨完事宜,杨稹回到院中,便看到赵宁已坐在石桌前。

“时辰还早,何不多睡会儿?”

赵宁闻声,举起手中的书本解释道:

“我想潜心钻研学问。”

她偷看过杨稹的废稿,上面的词汇有些生僻,这就让她产生一种书读太少的想法。

杨稹很乐意见到此番情景,尽管昨日告知赵宁外面有多种娱乐,却只对他的书感兴趣,勤学好问是一大美德。

不禁在心中感叹着:如此贤淑的女子,偏偏让自己给撞上,实为大幸。

“夫君昨夜可是欺瞒于我?”

赵宁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杨稹很是疑惑:

“何出此言?”

这怎么好说,赵宁昨夜想事睡得稍晚,便听到杨稹说的梦话。

“夫君梦呓:说我傻,信天不信人。”

梦里面的事情他一点印象没有,杨稹这下确实无话可说。

赵宁其实担心的问题是祸从口出,于是叮嘱道:

“天自有天数,人自有命数,夫君日后断不可说出有违天道的话。”

“天道之下是官家,官家既许婚你我二人,自当以天道为重。”

仅一夜之间,她已经进入角色,而杨稹还跟局外人一般。

就在此时,外面一声锣响传来。

许壮不在,开门一事就由秦泰负责。

杨稹站起身站在高处看着门口的情况,只见几个人抬着箱子径直走了进来。

秦泰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身前回禀道:

“官人,有旨意。”

杨稹一听便知这是来给自己授官的,不紧不慢地往门口走去,最后几步台阶才小跑。

赵祯的贴身太监双手捧着一个匣子,“杨稹接旨。”

“臣跪听。”

[门下]:

朕以治世需贤才,今有进士杨稹,才德兼备,堪当重任。特授大理寺正,主者施行。

“叩谢官家。”

“官家嘱咐,杨寺正明日早朝结束才去上任。”

“谨遵圣命。”

杨稹接下圣旨、官服以及提前预支的俸禄。

赵祯今日早朝向一众朝臣举荐杨稹,本有人反对。

所幸文章以及个人的家世信息都有留存,再加上有欧阳修、梅尧臣以及礼院当初阅卷的众人作证,这才给他谋下一个不用待在翰林院的职位。

赵宁虽隔得远,但看到如此架势,便能猜到一二。

待官家的人离开后,她才走上前打探具体消息,得知官职后觉得还算妥当,不偏不倚。

宋朝官制冗杂,尤其是文官这边,除正职外,还有文散官、勋的存在,这两种只能说是种荣誉,名头而已。

杨稹把东西带回主屋,通过圣旨附带的官职详解得知:

大理寺正是负责审判案件的官员,从五品,着绯色朝服。

这个位置原是寄禄官,只享待遇没有具体事务。

细细想来,赵祯把审判权交到他手中,就是想通过这个位置检验他是否有能力在朝堂中斡旋。

……

赵祯正坐在庭院中,往池塘里投喂着鱼食。

内侍穿过走廊,步履匆匆来到面前。

“禀官家,司天监袁少监求见。”

赵祯并没有立马同意,而是继续扔着手中的鱼食,等碗空了才摆手道:

“让他进来。”

放在以前,赵祯或许还会信一下他们。但这些年来,丧子之痛、各种民变让他不再相信这些所谓的术士。

袁明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庭院,眼皮浮肿、面颊暗黑,肉眼可见的疲惫,他扑通一下便跪倒在地。

“臣叩见官家。”

“说吧,又看出何处有变?”

赵祯想尽快结束,便直入主题。

袁明思虑一夜,早朝告假就为从古籍中找到能让赵祯信服的证据。

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如若能信,升官则指日可待;若不信,贬官养马。

“官家,昨夜天象突变,方位西南,恐妖星降世,望官家重视。”

说着,他把身子俯下,磕头明志。

“昨夜朕倒是看见过你说的景象,但朕以为你不如把精力放在休息上。”

“古语道三十而不惑,你怎么三十如此糊涂。”

赵祯想要起身离开,他最受不了袁明的一点就是自比袁天罡。

哪知袁明竟直接抓住他的腿,不怕的原因是因为之前有人这样做过,他声嘶力竭地喊道:

“官家不可不信!此事关乎国本,而且这妖星定是出自此次科举。”

司天监的西南方向就是贡院。

赵祯扯动右腿,根本拉不出来,指着袁明警告道:

“你且细说,今天如若不能说服朕,定要你去养马。”

他这一朝不斩文人确实是一大特色,以至于有人当面谏言把口水喷到脸上,更有甚者莫过于眼前。

袁明此时过度劳累,已分不清主次,原先编排好的话语忘得一干二净。

“回官家,紫微北移,而众芒拱月,是谓[皇权将倾]……”

话刚说一半,赵祯这次是真的被惹怒到,雅兴全无。

紫微星是‘帝星’,是皇帝的象征。

身为帝王家,赵祯怎么能容许这种言论。

他一脚踹开袁明,“今日朕断不能饶你。”

“来人,拖下去关几天,让他好好清醒清醒。”

赵祯说完,大袖一挥、双手负于身后,径直离开庭院。

回到紫寰殿,在内侍的谄媚下才算是消气些。

不过袁明这番言论,又不得不让他有所警觉。

……

杨稹出于好奇,便把官服换上。

赵宁打量着他的模样,评价道:

“夫君的朝服好像稍小了些,但人精神且身板正就显得很合适。”

杨稹并不在意这种小问题,因为不是量身定制。

“也罢,恐怕难以有完全合身的。”

说不定这是给之前谁做的官服,回收后就成他的了,毕竟赵祯推崇“俭以养德”。

赵宁觉得今天这算是大喜事,便问道:“可否请夫君下午陪我出去一趟?”

杨稹停下正在拉扯腰间革带的手,回问:

“是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