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是谁?

范清玉吐了吐小舌头,嘿嘿一笑,随即对沈立筠说道:“喂!你既然有这么好的才学,为何不来我们睢阳书院读书?”

沈立筠笑道:“首先,我现在本就是戚先生的入室弟子,不正是在睢阳书院读书吗?其次,谁说天下读书人都要来你们睢阳书院读书?读书并不是只有科举入仕一条路。”

“咦?”范清玉仰起脸,睁大眼睛说道:“不想做官?你这人倒还真是奇怪……不过啊,依着本姑娘来看,你凭着这一张巧嘴,还有一身好才学,那你日后定能金榜题名。”

“承姑娘吉言。”沈立筠拱了拱手,看向身旁的沈令月,这才意识到时辰已然不早,便随即开口道:“不知伯贤兄与种兄可否为在下与家姊寻两间客房?天黑路远,不便远行,只能暂时先叨扰戚先生一晚了。”

周巡年与种放还未开口,范清玉便一脸洒脱的摆摆手,说道:“这有何难?睢阳书院别的没有,房间有得是,沈公子与沈小姐随我来吧。”

冯持瑶见范清玉没心没肺的大包大揽下来,赶忙推推她的身子,轻声喝道:“这儿都是男弟子,你想带沈公子与沈小姐去哪?”

说到此处,范清玉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随即开口道:“沈公子……还是去找他们吧。沈姐姐,快随我来,咱们自有住处。”

说罢,范清玉风风火火的拉起沈令月便朝书院里面走去。

沈令月瞥了沈立筠一眼,便转头跟着范清玉而去。

临行前,冯持瑶走到半路,突然转身唤了一声:“沈公子!”

沈立筠本欲随着周巡年与种放二人离去,闻声回头,冯持瑶柔柔一笑,声音不急不躁,很好听的扬声道:“沈公子一身才学,抱负远大,若是沈公子继续保持本心,将来定能有所成就。”

沈立筠一愣,当即拱拱手,瑾身点头,随后便跟着周巡年与种放而去,冯持瑶静静站在红灯笼下,望着沈立筠离去的背影,落落大方,莞尔一笑。

……

昨日讲学之激烈,以致于绝大部分弟子竟激动得一夜未眠。戚先生也预料到了弟子们昨夜没休息好,当然了,他自己也同样一夜没怎么睡着,拿着沈立筠的两篇作品翻来覆去的看了一宿。

但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总是很少的,大清早的戚先生便悠悠朝学宫走去。

勤学早起,身为夫子,当以身作则啊!

就要赶到学宫之时,戚先生“咦”了一声,愣在了原地。

只见原本应该清净的学宫,这大清早的居然人潮涌动,弟子们纷纷堵在学宫门口,脸上均朝着一个方向看去,也不知是在看些什么。

好端端的,弟子们这是作甚?

莫非是弟子们依旧不满昨日沈立筠的慷慨陈词,准备一大早的等着沈立筠上门,重续昨日讲学?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经自己手教出来的弟子,或许天资不佳,或许才学不足,但绝对没有一个不潜心读书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管学得好不好,态度得先给我摆正!

虽然戚先生现在疑惑重重,但很快戚先生便明白了。

顺着弟子们的目光看去,只此一瞬间,戚先生的目光便被紧紧抓牢,他的瞳孔猛地缩成了针芒大小,内心如惊涛骇浪般,一鼓一鼓击打着自己的胸骨,仿佛马上就要蹦出来似的。

如果要说其他弟子只是震惊与感叹,那么戚先生就算是实实在在的沉浸到了其中。

戚先生有如失魂般站在原处,双目却是倍显清亮,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明,点点思绪便在这一刻被串连,串连成了浩瀚星河,无限深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戚先生一边喃喃着,一边深深喘着气。

这是何等的风骨?

这是何等的气魄?

这是何等的操守?

这是何等的志向?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也!吾老了,老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戚先生浑身颤抖的说着,面目上的震撼之色犹之更甚!

“我睢阳书院的弟子,我大宋的读书之人,若是人人皆能如此,何以艳羡上古大治之世啊!”

戚先生一介天下闻名的大儒,完全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昔年种种,历历在目。少年热血到了这等年纪,总会淡凉几分,就算是戚先生也不例外。

志向犹在,热血不在啊……

但今日读到这句话,仿佛是有什么魔力一般,戚先生的内心竟不由自主的沸腾起来。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重现眼前,戚先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然热泪盈眶。

一旁的弟子无意间朝旁边瞥了一眼,顿时被吓得两眼呆滞。

“戚……戚……戚先生?”

戚先生颤颤悠悠的抬起枯如老树皮的手,说道:“这……是何人所写?”

在场众弟子很快便知道戚先生也来了,纷纷自觉的朝两边靠拢,为戚先生让开一条通路。

戚先生缓缓走到跟前,重复道:“这……是何人所写?”

过了一会儿,无人应声,一个弟子站出来拱手说道:“学生……不知,一大清早儿学生便发现了有人破坏杨先生之书,便来好奇一观,后来……人就越聚越多了。”

杨先生的遗作旁边,有人墨迹斑斑的写了一长串儿,诸位弟子们本该愤怒,戚先生更应该勃然大怒,但是不知为何,在看到上面所书之后,怒意全无。

戚先生环视一眼,叹气道:“看来,这并非诸位所作。”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在场之人所作,那是谁?

首先确定不在场目标,周巡年?种放?

此二人同样也是睢阳书院的弟子,品性操守甚为严格,哪里敢在杨先生的遗作旁边大书特书?

戚先生不信,整个睢阳书院的弟子都不信。

既然不是他们两个,那是谁?

此时,一个身影同时在戚先生与诸位弟子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是了,也只有他,才能如此天不怕,地不怕;也是他,才能有如此才学与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