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算这份付出没有白费,就看结局是一帆风顺,还是又起幺蛾。
与选片人闲聊一会后,选片人兴高采烈地拿着影像录制品离开。
临走时还不忘紧紧握手一番。
走出这个门,李柯得到前所未有地轻松,莫名间寂寥涌上心头,想抽根烟。
走到超市里买了一盒烟,点燃后深吸一口,却被呛得咳嗽起来。
一股浓烈的味道卷入心肺,不习惯地将烟扔到地上踩灭。
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把剩下的烟带回去给父亲抽,这是多年来唯一准备送的礼物。
驱车回家收拾些东西,先去崔老师家里提前拜年。
然后又来到陈惠琳家,心情复杂地敲响了门,但没人开门,看样子应该回去了。
与于慊喝了一顿酒后,车撂到于慊家里,脑子还算清醒。
打个车前往机场,踏上归家的航班,返回老家准备迎接新年到来。
……
回到煤省老家后,阳光妩媚,寒风凛冽中,黄土盖上一层薄薄的冰霜。
每年春节回老家过年,这已形成惯例。
即使亲戚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却依然回到窑洞里。
冰天寒地里烧起炉灶,围着温暖的炉火,吃着大锅饭,在一间屋子里聊天。
聊到尽兴时,还会三五人群结队,坐在暖和的土炕上打牌消遣。
在煤省流行的牌类游戏,升级或者斗地主,偶尔还会凑成一桌麻将,吹着牛皮唠着家常。
老家的山如同阶梯状,一层一层的阶梯。
还有满山遍野的枣树,在冬季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坚韧。
地上的干草虽然枯黄,却依旧延续着生命。
李柯扯过一把干草,点燃了火焰,又添上几根断掉的树枝,再扔进去几个自家种植的红薯。
一边将冰凉的手掌贴近火焰取暖,一边和几个归来的同龄人聊着闲话。
但同龄人的话语中多是恭维,没人反驳他的观点,觉得很是无趣。
因为在这个村里,李柯一家的财富就比一村的总和还多。
李柯感到无聊,从烧成黑渣的火堆里,捞出一个外表黑乎乎的红薯。
剥掉烧焦的外壳,露出里面较为干净的糯黄,轻轻吃了几口,甚是满足。
李柯怀念往昔无忧无虑的日子。
那时候偷点红薯,到火堆里烤熟,在吃上几口就能得到巨大的满足。
可是现在吃了几口,渐渐没了心思,随意海塞一番,带着满嘴的黑渣回到家中。
家里正热火朝天的做饭,还让几个年龄小的孩子贴上对联。
洗一洗封存已久的被子,洗完后放到院子里的晾线上,准备迎接新年。
李柯走到院子角落,拨通了曾梨的电话,与她互诉衷肠,分享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我妈说,谢谢你的礼物,爸妈还有小妹都很喜欢。”
电话那头,曾梨卧在床上,双腿顽皮地翘起,白皙的脚丫子晃呀晃,脸上写满了幸福。
李柯高兴地笑了笑,无聊地踢着地上小土块:“喜欢,有多喜欢。”
“父亲喜欢到珍藏起来,不允许任何人碰”曾梨语气中略显撒娇道。
确定不是刁难吗?李柯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
但也没有继续说这个事情。
李柯望了望四下无人,呼出一口气后,颇感无聊:“梨子,我想你了。”
一个孤独数十年的人,离开舒适圈,闯入陌生的环境习惯后,却又要返回舒适圈。
去体会无人陪伴的孤独,只有切身经历的人知道多难熬。
“我也想你。”曾梨撅起嘴唇,放下晃动的双腿,双腿交叠,头靠在胳膊上。
双方一阵沉默,正当李柯准备说话时。
突然遭到重击,下意识地向前扑去,走了几步才稳住身形,回头看向后方。
哥哥李伟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尽管眼角的黑眼圈无法掩饰,但整体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
身旁还跟着一个助理,手里拿着一摞文件在旁边等候。
“看到你搁这聊天我就不爽。”
他说完,撩起敞开的西服向后一甩,潇洒地走向一旁的偏屋,助理紧随其后。
被踹了一脚的李柯愣在原地,想去和父母告状。
因为他是母亲最宠爱的儿子。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长大了。
不能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那样只会沦为别人的笑柄。
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在山野间奔跑,那样会被视为脑子不成熟的成年人。
意识到这一点后,李柯茫然地抓着电话,顿时,落寞涌上心头。
他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长大了吗?
突然想抽烟,从口袋里摸索出一盒烟,原本打算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结果不小心忘记了。
抽出一根点燃,烟草辛辣,被呛得咳出声。
但那股苦涩却意外让他感到舒缓,他深吸一口,烦恼仿佛消散一般,迷上了这种忘却现实的感觉。
离别的号角已然吹响,夜幕如同厚重的黑色幕布,渐渐落下。
远处的光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边的黑暗。
众雏长大各飞去,茫茫云路知何处。
……
伴随夜幕的降临,李柯也将问题藏于内心,与曾梨简短地交谈两句后,挂断了电话。
家中的饭菜香气四溢,有亲戚出来叫唤着吃饭,一群外面漂泊的游子纷纷归巢。
李柯笑了笑,望向家中明亮的灯火,再看看远处无人问津的偏屋。
决定将烦恼暂时抛脑后,心想:管他呢!先吃饭。
……
在曾梨家中,她的母亲已然准备好了晚餐,大声呼喊着卧室里的曾梨。
她那调皮捣蛋的妹妹,如往常一样,“咔”一声走进卧室,拍了下曾梨,大声说道:“姐,吃饭了。”
曾梨无奈地翻了个身,床上伸个懒腰,躺在床上,静静回味着刚才的对话。
看到姐姐手里的电话,好奇心起,伸出手准备夺过来,却被不小心余光瞥到的曾梨,眼疾手快紧紧握在手里。
“给我个解释?”
计划失败,妹妹讪笑:“姐,是不是跟你男朋友互诉衷肠啊,就是给我买手机的人。”
“关你什么事,快去吃饭。”曾梨翻了个白眼,向屋外走去。
闻言,妹妹好奇心更甚,眼珠子一转,追上去,拽住曾梨的手臂撒娇询问。
但曾梨守口如瓶,不肯透漏半个字,还用一句话堵了回去:“我男朋友给你买手机,你男朋友只会让你给他买手机。”
这话一出,妹妹咬牙切齿,想起刚刚交往的男朋友,差距一下明显起来。
妹妹虽然不服气,但也不敢继续询问。
从小到大,姐姐生的好看,还勤奋向上,家人都偏向曾梨。
两者较量,吃亏的总是她。
但好在曾梨对妹妹也不错,经常一起出去玩,还给她买许多衣服和玩具呀!
两人相处融洽,只要不提男朋友,一切都好。
春节临近,李柯家里热闹非凡,丰盛的晚宴已经准备就绪。
李柯还接到来自陈惠琳的电话,告诉节目的顺序和时间后,便匆忙挂断电话。
他也清楚,这个时间陈惠琳应该很忙。
上次彩排时,已经感受到后台的紧张气氛,发了条短信安慰她后,便放下了手机。
家中人多,一张桌子坐不下,分成好几桌。
哥哥李伟分到大人桌上,弟弟李柯则分到同龄人桌上,偶尔还有几个幼小的小孩在旁边打闹。
几次劝告无果,揉捏一番他的小脸蛋后,小孩哭着离开。
李柯追上去送两个好吃的。
小脸蛋上的鼻涕也能收放自如,瞬间止住哭声,揣着好吃的高兴去分享。
饭后,全家人围在一间屋子里,桌上摆满了水果和瓜子。
大家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聊天,碰到好笑的小品时,全家人乐呵呵地笑出声。
随着电视节目的进行,时间不知不觉接近零点。
李柯给朋友们送上祝福,也收到他们发来的祝福,基本都是复制黏贴,工程式的敷衍。
唯有交的女朋友曾梨认真发了一句:“幸好遇上了你,我的男朋友,新春快乐,惟愿我们的爱长长久久。”
李柯看到后,回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致女朋友曾梨。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当时间定格到零点一刻。
祝福声此起彼伏,随之而来的是歌曲《如愿》。
陈惠琳唱出第一句,犹如天籁之音,回荡在两个世纪。
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
......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
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
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
而我将梦你所梦的团圆,愿你所愿的永远
走你所走的长路,这样的爱你啊
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
天边的月,心中的念
群星合唱,加上背后播放国家的奋斗史,让所有这时刻停留在春晚节目的人,都不禁热泪盈眶。
父亲李建国,见证过几十年变迁的人,此时犹如一位沧桑的老者,久久说出一句感慨:“这首歌真好。”
母亲更是如同一只骄傲的孔雀,向亲戚们炫耀着:“这首歌是我儿子写出来的。”
所有的目光,此刻聚焦在李柯的身上。
夸赞声赞誉词如同潮水般涌来,即使是那些知晓内情的人,也忍不住投来羡慕的目光。
心里暗自思量,怎么自己就生不出像李柯这样的儿子,厨师天赋好,歌写的也这么好听。
想起自己那不成器的娃,要不是限制只能生一个,都考虑生二胎,生子当如李柯啊!
春晚结束后,陈惠琳打来电话,声音中充满了兴奋:“真是太棒了这首歌。”
作为内地观众人数最多的节目,每年只有四五个小时,但却造星无数。
早些年捧红好些小品相声演员。
后来发展成为门槛最高的节目,在这档节目露面,都会给数百万乃至千万的观众心中留下印象。
这对于想要来内地发展的艺人,无疑吸引力是巨大的。
两人聊了一会,约定改天吃一顿饭后,才挂断电话。
仿佛那一天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第二天,新闻报道如同风暴般席卷而来。
无论是电视台,报纸还是电台,无一例外都是夸赞这首歌很应景,给予春晚节目组最高的评价。
就连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也特意抽出半分钟时间来报道这件事。
《如愿》成为内地的焦点,李柯一夜之间成为备受追捧的歌手,名声在业界如雷贯耳。
所有的未出道歌手,都将李柯视为榜样,梦想成为一曲成名天下知的风云人物。
这两天,李柯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有祝福的,也有调侃的,这不崔老师电话来了。
“呵呵,瞒的挺深啊!三个月时间我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要不是领导夸赞我带的好学生,我还真不知道表演班出了个音乐人。”
电话那头,崔老师语气中带着幽怨,却又掩饰不住的调侃。
“一般般吧!也就火遍了全国,上了春晚而已,没有火遍全球,真一般。”李柯谦虚地回应。
电话那头的崔老师语塞,见过不要脸的,但这么贱的还是头一个。
还火遍全球,你怎么不说火遍宇宙。
李柯如果知道,会说一句:要低调。
“你啊!也是快毕业,才知道你的真面目,下次记得和老师说,别让别人和我说才知道。”
崔老师停顿一下说:“对了,你准备一下,三月份进组,陈道名的《康熙王朝》马上开拍,你去学习一下。”
“还有,韩三坪青年电影工程正式函发到学校了,你准备一下剧本,送审上报。”
崔老师说完,沉默一会儿,给李柯足够的时间消化这些信息。
李柯也正色起来,参加青年电影工程是必须的,这样自己才没有危险,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
青年导演计划属于扶持项目,算是一个护身符,免受学长的遭遇。
崔老师深知这点,所以才会让他准备剧本送审,无论如何也要加入其中,以免受到影响。
前段时间,李柯和韩三坪提过有个本子。
正是脑海中正在构思的剧本《我们俩》,这段时间,完成了分镜头和剧本创作。
随时可以送审,而且几乎百分百过审,符合现在的题材内容。
但是,如果要拍摄的话,就得提前思虑很多事情。
因为电影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一个十多岁的女孩。
如果拍摄,他希望那个女孩是曾梨。
因为他要去《康熙王朝》剧组,而曾梨也要备战文工团,相处时间不多。
希望在曾梨通过文工团后,两人可以享受一段甜蜜的时光。
可剧本审核通过,还能等一段时间才开始拍摄吗?对于刚踏入这个圈子的李柯来说,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知道了,崔老师。”李柯回应道。
“我知道你有自己的主意,但这事怎么看都有利,别犯糊涂昂。”
崔老师告诫一番后,挂断电话,该说的只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