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李景隆是否忠心?
- 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 雨落石兮
- 2116字
- 2024-11-28 18:01:06
“既然你爹打得如此艰难,他后来又是如何获胜的?”老皇帝满腹狐疑地问道,“不是你小子乱编的吧?”
朱高爔沉浸于感慨之中,没想到老皇帝有此一问,忙组织词汇应对。
双方一直激战到午后,仍难解难分,未分胜负。
李景隆所部在兵力数量上占优势,瞿能父子带领万余精锐,打得兴起,凶猛冲击,带动士气大涨。
燕兵拼力抗击,渐处下风。
在双方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忽然,“喀嚓”一声,李景隆的将旗被折断,指挥顿时陷入混乱,攻势减缓。
朱棣趁机急令骑兵精锐绕到敌人后面冲击,并且抓住机会下令火烧李景隆大营。
一时间,火焰四窜,迅速蔓延,浓烟升腾,火势越来越大。
李景隆的部众不知所从,乱成一团。
扭转战局的关键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火,令人倍觉诡异,难以置信,朱高爔颇费思量,这要如何跟老皇帝说呢?
反正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真实情况如何他也不得而知。
“怎么不说了?”
信息极度不对称,老皇帝总担心大孙子欺瞒他。
思来想去,还是如实相告吧,或许老皇帝会将这场恰到好处的大风,解释为燕王天命所归呢。
“是一场风”,朱高爔老老实实地回答。
“一场大风帮你爹打了胜仗?”老皇帝撇着嘴嘲讽道。
他不禁怀疑大孙子的智商,就算扯谎,也得找个不那么容易被识破的说辞吧,
神风相助,你骗鬼呢?!
朱高爔无奈地点点头,说实话,他也不太相信这种说法。
靖难之役中,类似的及时风不止刮了一次,每次都让朱棣转危为安。
巧合多了,难免透着虚假。
至于真相如何?又如何查得清呢?
查来查去,有什么意义呢?反正朱棣是最后的赢家,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就算过程有待推敲,结果也无可更改。
见大孙子一副老实巴交的可怜样,老皇帝虽然不信,却也不再追问,开始陷入沉思之中。
战局转变太过离奇,定然有人故意放水。
“说吧,你爹许给了李景隆什么?”老皇帝思索良久,猛然开口问道。
“孙儿不知,孙儿只知道,父王率军抵达京师后,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父王进城”。
李景隆的所作所为,着实让别人无法为他美言。
再者,咱凭什么要为他说好话?直到现在他还是墙头草,两头摇晃呢。
朱高爔垂眸喝奶,不再多言。
老皇帝需要时间,分析思考。
朱高爔最初翻看史料时猜测,不论战斗力如何,从本心而言,这场仗,李景隆不想打。
万一,朱棣死于交战之中,皇室群情激愤,要求严惩元凶,建文帝多半会顶不住压力,将李景隆推出去抵罪。
“李景隆吃了败仗,建文帝没有惩罚?”
朱高爔接连喝了两杯奶后,老皇帝又问道。
“不曾惩罚”,朱高爔言简意赅地回答,他担心透露太多信息,将老皇帝气出个好歹来,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数月之内,一败再败,数十万兵马丢了个精光,建文帝不仅没听黄子澄等人立斩李景隆的上书,还继续委以重任,让他驻守金川门,要不然李景隆怎么有机会向朱棣开城投降?
建文帝的用人策略,还真是谜一样地自信,常人难以理解。
“心怀鬼胎,应立斩无赦”,老皇帝愤而拍桌道。
将李景隆召回京师后,建文帝只是撤了其统兵之职,却并未问罪。
李景隆一溃千里,丧师数十万,双方攻守之势由此逆转,朱棣在德州缴获了大批的粮草辎重,获得了充足的补给,更加有实力长期对抗。
御史纷纷上疏弹劾,“失律丧师,怀贰心”,李景隆死罪难逃。
当初极力举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悔恨不已,也认为李景隆万死难辞其咎,请求“正其罪以谢天下”。
但是建文帝统统不听,直至此时,他仍心存侥幸,认为李景隆是忠于他的。
朱高爔很是好奇,李景隆是如何花言巧语说服建文帝的。
“接着讲”,老皇帝愤然道,“讲详细些,咱想知道,李景隆是如何丢盔弃甲逃回来的?他难道不怕建文帝立斩不赦?他还有脸回京师?他怎么没战死在外面?!”
李景隆要是有视死如归的勇气,哪里会败得那样惨?
朱高爔想不出,建文帝当时听信了谁的劝说,而决定放李景隆一码。
总之,当时朝中形势复杂,并非一边倒地全都力挺建文帝武力削藩。
据他所知,至少徐增寿、驸马都尉王宁等人是暗戳戳力挺朱棣的,必然要不失时机地为朱棣发声。
而且,礼部侍郎董纶建议睦亲藩王;尹昌隆曾劝建文帝把皇位让给燕王;户部尚书郁新上疏反对削藩,认为应予恩遇;户部侍郎卓敬主张将燕王徙封到南昌,以维护亲亲之谊。
建文帝登基没多久,便跟自己的亲叔叔们翻脸动刀子,可能很多武将也不认同,他们心中的立场可能更倾向于燕王,在靖难之役中,不少武将先后归降朱棣,便能说明这一点。
建文帝即位后,过于心急,不仅急于削藩,也急于提高文官地位,礼遇文官,一改洪武年间的重武轻文。
他整日和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等文臣商议军国重事,却忽略了文臣武将间的平衡。
“爔儿,想什么呢?快讲啊”。
老皇帝决心了解靖难之役的整个经过,朱高爔只好硬着头皮讲下去。
李景隆溃败而逃,退至大本营德州。
朱棣虽也损失不轻,但来不及休整,集结兵马紧追不舍,一鼓作气,攻占德州。
李景隆没敢硬抗,早在朱棣抵达的前两天,便已闻风北逃,往济南狂奔而去。
燕兵获得大量粮食储备,补充给养后,在德州稍作休整,便继续追击,锐不可挡,所向披靡,顺利拿下沿途各城,直奔济南追去。
李景隆此时尚残存十几万兵力,守着济南,据城坚守,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他早已被吓破了胆,根本无心恋战,斗志尽丧,毫无战斗力,只顾逃命。
燕军兵锋正盛,凶悍进击,李景隆仓促列阵,阵形混乱,一击即溃,再次落荒而逃。
随即,朱棣下令将济南城团团围住。